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二十四回 葶苈子千秋佳话 款冬花百世美名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7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二十四回葶苈子千秋佳话款冬花百世美名,因为是水旱码头,所以这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这个村庄名叫款村,讲述孝女故事之

  因为是水旱码头,所以这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这个村庄名叫款村,讲述孝女故事之人,正是本村头领。他继续对炎帝讲述孝女的传奇:  无名氏疾病好转后,不顾女儿阻拦,仍如以前辛勤劳作,拿轻扛重。女儿的劝慰,只作耳旁风,还时常念叨:“咱穷苦乡农,哪能那么娇贵。”橐吾也拿她没办法。这年冬天感冒后,无名氏咳嗽又作,再服杏仁而止,但之后常常气短胸闷,痰壅时见,渐渐口唇青紫,双目如同蛙眼。严重时不能平躺,夜间经常头额顶住枕头,坐着弯腰弓背而睡。橐吾见状,知道母亲又患新疾,再作注意,见母亲若能咳吐大量粘痰,则气短暂减,因此想到可用治痰之法。过去治疗咳嗽时,曾问得一方,谈到用辣可以祛痰。当时因此物已过节令,故未采得,现在则正好是辣籽成熟的时节。她说干便干,带上布单,拿上簸箕,来到这片黄土地上。她瞅着辣草上细碎的子实,心想实在不好采集。最后,她索性把布单铺开,小心翼翼地拔这种草,拔起后,用力在布单上摔打,种子便掉入布单。这样连续拔摔一天,采到不少辣籽。回家后给母亲煎服,还真管用,当夜无名氏便排出很多粘脓痰涎,气短也有所缓解,平躺着睡了一夜。橐吾十分高兴,第二日一大早给母亲用过早饭后,便立即又去采集此药。不料连年劳累,加之心中着急,拔草用力,橐吾在采药中突然心头一阵腥气,忍不住一口鲜血涌出,喷洒在这黄土地上。但她惦记着母亲的病情,继续拔草摔籽,继续喷血时作。如此几天,鲜血染红了这远近的土地。就在她母亲病体痊愈时,橐吾却病倒了。人们为她调治,但终因出血太多而无效。一个孝顺贤惠的少女,就此离开了人间。人们感念她、敬仰她,便把她葬在了她生前吐血的地方。就在葬她后的第二年,凡是洒过她血迹的地方,都长出这种荷花叶状的小草来。奇怪的是,每到冬季,它仍然茁壮生长,并于寒冬时开放,凌霜傲雪,抗拒严寒。它那粉红稍紫的花苞,如同橐吾的脸庞。大家怀念橐吾,认定这是她的再生,就把此花命名为“橐吾”。又因它是款村的骄傲,凌冬不凋,所以又叫作 “款冬花”。人们想念橐吾的行孝至诚,惋惜她的玉洁冰清和英年早逝,因而又把此花称作“圣洁之花”,并且妥善养护,代代相传,直至今日。多少年来,凡患疾病者,都会想到橐吾,有些人在病痛难熬时,来到这里,有意无意中摘一花苞入口,效果立显。天长日久,这些小花又成了治病良药。经过反复验证,这“款冬花,味辛温,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已成为这里尽人皆知的事情。为了爱护款冬花,也为了保障这里民众的健康,所以我们村派人轮番看护。  说完后,村首领歉疚地说:“万没想到大王会来此地,此前有言语不敬处,望大王恕罪。”   听着这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炎帝叹谓道:“多好的民众啊!”他关切地问:“你们没想到试验种植栽培吗?”村首领回道:“想到啦,我们已试种成功。”   “喔?请道其详。”   “此花能用根状茎繁殖。我们试验的结论是:早春解冻后,将根状茎挖出,裁成二至三寸长段,每段有三四个芽,按行距一尺开沟,以株距二三寸左右,将种根平放沟内,覆土一寸半。当然要在沙质土或腐植土地栽培。约二十天左右便可出苗,秋天再追肥培土。”   “太好了,以后应大量种植此药,” 炎帝回头对药事人员说:“明年派人来选取种根,在太医馆附近的药圃试种。”药事人员点头称是。  瑶姬再也忍不住了,说道:“他们所说的辣,看来也是好药。”   太乙先生道:“对,是一种相当普通而且到处都有的小草,名叫‘葶苈’。”   炎帝听罢,回思着人们总结的经验说:“这就叫平凡之中见神奇呀。”接着吟诵道:  “葶苈辛苦性大寒,泻肺行水祛痰喘,  下气治饮不得卧,入肠逐水肿实满。  辛温肺金冬花选,止咳下气寒嗽痊,    橐吾孝女留佳话,润肺化痰美名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二十五回抗敌寇地薰洒血裁师傅美名柴胡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炎帝一行,饥餐渴饮,夜宿晓行,终于来到这巍峨的大青山脚下。顺着山脚东行,在两大山沟的中间,出现了一片开阔地。虽然冰雪覆盖,但在这方圆二三十里的平地上,可以看到高突的地埂,司以看出低凹的水渠。在这片土地的北面正中处,是一个村庄,村落大半在山坡上。离村庄二里地外的西南方,另有一处特殊的庄园,它的四周,用较多的石块堆成上小下大上窄下宽的围墙,约半人多高。石块之间,杂有泥土。在这石墙上,长着各式各样的小灌木,最多的是枸杞树和酸枣树。干扁而紫红的酸枣,尚然零星可见。众人快步而行,来在这庄园近前,只见石墙正门处,用粗大的木材,搭成一大牌坊,正中横梁上,龙飞凤舞地雕刻着“柴胡苑”三个大篆。众人近前仔细观赏,都不解篆字命名的含义。听到人声,主人从正房出来,拉开柴扉门,惊异道:“不知各位何方高仕,来到敝处有何贵干。”瑶姬上前施礼,说明采药北来...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张籍诗吟款冬花
张藉是唐代著名诗人、唐贞元中进士,曾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等职。张籍家境贫寒,一生体弱多病,后还因患眼疾而失明,所以在当时就有“贫病诗人”之称。有一次,张籍不幸外感风寒,连续数日咳嗽不绝。因无钱医治,病情日渐加重。张藉此时心急如焚,一筹莫展。此时,他忽然记起曾经有一位僧人向他说起一种叫款冬花的中药,治疗久咳特别有效。于是,他嘱家人采来款冬花,煎服几次后,病情大减,咳嗽也止。随之他即兴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僧房逢着款冬花,出寺吟行日已斜,十二街人春雪遍,马蹄今去人谁家。”张籍这首诗既反映了他对那次亲身经历回忆,更表达了诗人对中药款冬花的由衷赞美。有意思的是,宋代药学家苏颂的《图草本经》还记载款冬花一种特殊用法:疗久咳熏法。每旦取款冬花如鸡子许,稍用蜂蜜拌润,纳入一密闭铁铛内,铛上钻一小孔,插入一笔管。铛下着炭火,等烟从笔孔口出,以口含吸咽之,烟尽乃止,数日必效。单独用款冬花烟熏吸入以止咳,此...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杜仲救人留美名
杜仲,又名思仙、思仲、木棉、丝连皮、红楝树皮。它是落叶乔木杜仲树上割下的树皮,按一定方法和规格加工成的一种名贵药材。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之功能,主治腰膝疼痛、两足软弱、阳痿遗精、胎动不安等。杜仲还能降血压,有减少胆固醇吸收的作用。关于杜仲,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多年以前,湖南洞庭湖货运主要靠小木船运输,船上拉纤的纤夫由于成年累月低头弯腰拉纤,以致积劳成疾,他们当中十个有九个患上了腰膝疼痛的顽症。有一个青年纤夫,名叫杜仲,心地善良,他一心只想找到一味药能解除纤夫们的疾苦。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告别了父母,离家上山采药。有一天,他在山坡上遇到一位采药老翁,于是满心喜悦地走上前拜见,可老翁连头也不回地就走了。杜仲心急如焚,屈指一算离家已经三七二十一天,老母所备的口粮也已吃光,可至今希望渺茫,于是,他又疾步追上前去拜求老翁,并诉说了纤夫们的疾苦。老翁感动泪下,赶忙从药篓中掏出一块能治腰膝疼痛的树皮递...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十九回枸杞佳话千年颂地骨勇义万古传
太医馆议事大厅,鸦雀无声。席无虚座,一个个凝神静气,倾听着求协讲演,当炎帝问及枸杞之药后,求协道出了关于枸杞来历之传说。话说共工扰乱之年,西北甘州地界,有对甘性夫妇。老头表字甘泉,为人勤谨。妇人于半百时生得一子,夜梦香果树而得产,生后名唤枸郎。甘泉一家,世居甘凉湖畔之村东头,生活颇也硕盈,甘村西有-樵夫,名唤凉山。膝下二女,长名桃姬,次名杏姬,这年又生一女取名杞姬。甘泉与凉山自幼通好,故常相往来,及至成人,友谊更笃。两家频繁往来,亲如兄弟。闻听凉家添人进口,邻里不免前来贺喜,期间有乡邻渔夫,名唤地丹,也来致庆,席间甘、凉、地三人同饮,甚为投缘。地丹提议,今后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到高兴处,三人歃血为盟,结为异性兄弟。此后三家,亲密无间。农、樵、渔三事,各有专长,而又能作互补,村人见之,人人称羡。尤其当三家孩童玩耍时,红火起来,更是热火朝天。地丹有一子,名唤地骨,年长枸郎一岁,他出生时便肤色偏...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医对联2
我国中药药名多达数千种,不少医家以中药为素材编出许多“药名对联”的故事来,颇为有趣。张氏父子在外地行医,因医技高超,求医者不绝,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可是,他们却遭到本地一名医霸的百般刁难。为此,父子俩决定返回故乡。临行之前,他们在店门口贴了一副对联:“生地人参,附子当时”。横批是“茴香”。然后,他们悄悄离去。次日一早,病人见到门前对联,都为张氏父子的遭遇鸣不平,同时也为他们的离去感到惋惜。某地一位客人,慕名前去拜访善作“药联”的名医。客人进门见竹,不由赞道:“烦暑最宜淡竹叶。”名医从容笑答:“伤寒尤妙小柴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