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七十五回 游江南行程不虚 进巴山长江远航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5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七十五回游江南行程不虚进巴山长江远航,大娄山,山势险峻,万峰插天,中通一线。独秀峰,峰巅秀丽,树挂云端。山洞奇景,
  大娄山,山势险峻,万峰插天,中通一线。独秀峰,峰巅秀丽,树挂云端。山洞奇景,叹为观止,灌木藤蔓,错综杂织。 炎帝及众贤边行边说,不觉已至大娄山下。在一处山坡前,只见阳光充裕,地表为砂质土壤,肥沃而疏松,漫山遍野的灌木丛林,高矮不等,郁郁葱葱。茂名眼疾手快,指着一株丈二高的树木道:“那薄片剥裂、枝皮灰棕色树,即系山茱萸。”   炎帝等依所指近前,只见小枝光洁,单叶对生,长有短柄,叶片长圆形,长约三四寸,宽约一寸余,叶下粉绿色,此时正盛开黄色小花,有少数花瓣脱落,已长出长圆状绿果,小而光滑,由长长果柄吊挂。茂名对炎帝道:“山茱萸之树株及叶片,与吴茱萸相似,故而名同,然非同种同属,故而效能各异。”炎帝道:“莫非此茱萸并无止痛之效?”茂名道:“然,山茱萸,味酸平,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一名蜀枣。其主要功用可概为:补益肝肾,涩精止汗。家师曾撰诀云:  酸涩微温山茱萸,补益肝肾疗阳痿,  涩精止汗温命门,肾阳不足遗泄医。  本品药用其果皮,弃其核仁不同。约于霜降后果实变红时采摘,用炭火烧焙,去其硬核,晒干即为山萸肉。因其形状颇类红枣果皮,故又称枣皮或药枣。而云南所产一种滇枣皮又称酸枣皮,或名西西果皮;川中德昌、会理等尚有一种土枣皮,则系蔷薇科樱桃属植物雕核樱之果皮,当为鉴别。”   炎帝悉心地听着,认真地看着,他深深佩服贤士们的广见博识,喜悦的心情不言而喻。“此次南来,真可谓不虚此行,”他边走边想,若非各自需回原地抓紧太医分馆的组建,他真不愿意和他们道别。如此走走看看、尝尝嗅嗅、行行停停,沿途游来,先后把重庆、柳州、遵义、茂名、洪都、昆明等贤士各自送回。在金陵、金华、安合的陪同下,游历了云雾山、五羊山、越秀山、六连岭、五指山。过金沙江、漓江、珠江、钱塘江后,金华派舟船让长江西行,送炎帝和安合到天门山、黄山。炎帝同安合在此留居多时,在当地酋长安排下,就地取材,因地而宜,迅速建成徐淮太医分馆。在庆功宴上,炎帝兴致高昂,同时也因为明日即将离开安合,不免心中平添几分惆怅。席间,他向安合及分部酋长问道:“本王此次南行,主要目的地,乃在于神秘架。听太乙先生云,该处事事奇异,且有长生老人,想必药材众多。然因地势神秘,据说山中多险,故人迹甚少,本王此行,实意在于亲临其境,一看究竟,何者神,何者秘,何者奇,何者险。但至今仍未知晓此神秘架究在何处,还望二位指明。” 分部酋长年岁较长,捋捋长须道:“禀大王,曾闻神秘架或在大巴山,或云南桠山,或云冰洞山,或云老君山,究在何处,实未到过。”安合道:“曾听家师言及,神秘架确实神奇怪异,山高势险,坡峰陡峭,欲登其山,必搭架而上,故名。此山架范围颇广,正在大巴山之中,沿长江西上,可直达该地。明日由我引路,自不费时。” 炎帝道:“本王自行即可,不劳贤士跋涉,况贤士外出已久,刚得返回,且分馆初立,医务、馆务实难分身,本王就此谢过,也就此别过。”安合马上道:“托大王之福,近年本地未曾流行大疫,民病也并不顽难。近日虽组建分馆,但我弟子众多,其中十余人,眼下各在当地小有名气。故此我虽外出,他们均能应付绰绰,还请大王放心,由我陪赴,最为适宜。”在酋长、安合及其弟子的劝说下,炎帝终于同意与安合同行。此议一定,可引出了麻烦。只见安合众弟子中一阵骚动。大弟子武汉开言道:“先生,众师弟听说先生陪大王远赴巴山,大家放心不下,人人争欲同行,弟子无法作主,恳望先生裁决。”炎帝细作留心观瞧,见此人忠厚端庄、风度翩翩。只见安合道:“作为大师兄,理当领袖群雄,果敢决断。区区小事,尚不敢定,日后能为大事乎!”武汉接道:“谨遵先生教诲,弟子本已早有主张,然众师弟各陈实情,挚情难却。以理而言,先生深入险山,弟子身为大师兄,理自当仁不让,陪同先生,伺俸大王。但分馆初建,一应人事安排、科目设置、财物运作,须有主事者承允;再者,目今虽无大疫,但一般病、常见病以及慢性病之调理善后,先生外出,其他师弟又恐难以使先生放心,故而只有弟子一人,堪为其任。二师弟新郑、三师弟泉州、四师弟仙游、五师弟万宁,虽可代为掌管操持,然而四位师弟又各自有其地方要务,恐其分心。弟子以为,小师弟太原及保定二人,精明聪慧,老诚干练,可随先生外出,沿途既可增进阅历,又可及时聆听先生教诲,使之早日成才。弟子所想,恐先生难符心意,故不敢妄自作主。”不要说安合满意,就是炎帝听了这头头是道的宏论,也深为叹服。只听炎帝与安合异口同声道:“极为合理,明日准时起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药进禹州倍生香
禹州中药加工炮制始于明朝,清朝趋于规范。饮片加工及炮制因药制宜,技艺独特,制作精细,在国内久享盛誉,有“药进禹州倍生香”之说。在加工炮制过程中,其“浸、泡、煅、煨、炒、炙、蒸、煮”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有的饮片加工后,细如丝、吹能飞,片片均匀,厚薄适宜。在炮制方法上以精益求精而久负盛名。选、筛、浸、泡、切、灸、包装一丝不苟。在饮片切制上就分菲薄片、薄片、顶刀片、顺刀片、盘香片、蝴蝶片、斜片、厚片、刨片、嘴片、段片、磅片以及块、丝等14种形态。加工生地为熟地,要求必须用铜笼经“九蒸九制”、黄精须“九蒸十制”;陈皮润水后打板切制,线细入丝而不易折断;核壳去瓤后,用特制夹板切成鸭嘴形;切后的鹿茸片,置于手心能自动翘去芯,乳香、没药去油,花椒去籽,巴戟抽筋,远志去骨,柏仁、娄仁制霜等工艺都相当讲究。药材包装要分档,当归要选甘肃岷山背阴坡产的“十只王”为上品;厚朴要选湖北恩施和四川产的土中根皮为上品...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医对联2
我国中药药名多达数千种,不少医家以中药为素材编出许多“药名对联”的故事来,颇为有趣。张氏父子在外地行医,因医技高超,求医者不绝,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可是,他们却遭到本地一名医霸的百般刁难。为此,父子俩决定返回故乡。临行之前,他们在店门口贴了一副对联:“生地人参,附子当时”。横批是“茴香”。然后,他们悄悄离去。次日一早,病人见到门前对联,都为张氏父子的遭遇鸣不平,同时也为他们的离去感到惋惜。某地一位客人,慕名前去拜访善作“药联”的名医。客人进门见竹,不由赞道:“烦暑最宜淡竹叶。”名医从容笑答:“伤寒尤妙小柴胡。”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医对联3
药名对联是劳动人民群众消遣娱乐活跃文化生活的方式。相传唐代诗人杜甫,老年多病,贫困潦倒,开了一间中药店,对联是:独活灵芝草;当归首乌身。由四个药名联成,寓意深邃。还有一副长联:白头翁持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此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去母天仙。上、下联共用药名18个,对伏非常工整,令人耳目一新。药名亦可入谜。明代文人祝枝山聚宴赋诗,乐不思归,深夜仆人迎接,手提灯笼,他触景生情,吟成一首诗:淡竹枳壳制防风,内藏红花在当中。熟地不须用半夏,生地车前伏此翁。既是药名诗,也是药名谜,道出了谜底"灯笼"的结构、用途,可谓工巧神奇。更有把药名写入戏曲者,元代著名戏曲家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第五本有一典写道:裙染榴花,睡损胭脂;钮结丁香,掩过芙蓉扣;线脱珍珠,泪湿香罗袖,杨柳眉颦,人比黄花瘦。共用了7个药名,构思厅特,含而不露,道...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医对联1
有位中医,善用中药名做对联,一天,客人一进门就指着门口的灯笼说:“灯笼灯笼,纸(枳)壳原来只防风。”医生笑对道:“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客人进院后,赞叹道:”避暑最宜深竹院。医生随口对说:“伤寒尤妙小柴胡。”客人在院子里坐下后,又出一联:“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医生不假思索地应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客人看了病,告辞出来,说道:“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认生地熟地。”医生对道:“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霍香木香。”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药顺口溜
长期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对一些中药的功效主治进行抽象和概括,编成了简单易记的顺口溜。这些顺口溜琅琅上口、通俗易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识得千里光,全家能治疮。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以伴蛇眠。屋有七叶一枝花,毒蛇绕着不进家。不怕全身痛的凶,吃了元胡就要松。家有刘寄奴,不怕刀砍头。打得满地爬,快寻祖师麻。铁脚威灵仙,砂糖加醋煎,一口咽入喉,鲠骨软如绵。宁得一把五加,金玉再多不拿,补肾祛风除湿,强身保健最佳。知母贝母款冬花,止咳化痰一把抓。若要皮肤好,煮粥加红枣。血虚夜不眠,米粥煨桂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