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八十一回 生前殷殷护民众 死后切切济苍生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06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八十一回生前殷殷护民众死后切切济苍生,荆山至巴山,看似较近,但走起来颇为遥远。连轵等十六男女义士,将远近十几个村寨的

  荆山至巴山,看似较近,但走起来颇为遥远。连轵等十六男女义士,将远近十几个村寨的民众,分成十六支分队,每队由一名义士统领关照,浩浩荡荡,迤逦行来。各队之中,扶老携幼,前呼后应,背箱挎筐,提篮抱卷,不一而论。各位义士,跑前跑后,穿梭其间,人人累得满头大汗,唇焦舌干,但仍不肯稍歇。  作为总统领的连轵、青翘和金银花四人,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既要关顾本队,又要照应全部人马。人多必然事多,张家老爹走不动了,他们或搀或扶,或抬担架;李家小孩病了,他们又设法医治;行走中无意中的磕碰,难免互有口角或争吵,他们又好言调停……尤其是鳏寡孤独和老弱病残,他们更是重点照料,无微不至。几天下来,身体渐渐消瘦,眼眶也深陷下来。即将进入巴山之际,在一处上坡路上,连轵与青翘双双抬着担架,运送着一位即将临盆的产妇,无奈坡高沙滑,二人吃力地支撑着,又值太阳直射头顶,渐渐地眼前金星直冒,一口鲜血双双从二人口鼻喷出。金银花姐妹见状,赶紧扶住担架放下,但连轵和青翘已经血出如涌,不移时便目瞪气绝。乡亲们立马围上来,跪拜着,拥抱着,呼叫着,痛哭着,但这些均无济于事,民众的好儿女、大众的好统领――连轵和青翘,为了民众的幸福,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撒手驾鹤西去。顿时悲哭声震撼山岳,哀号声摇曳林海。金银花等十四义士,在就近山坡上,合葬了连轵与青翘。几年后,墓地长出了一株株灌木,就连连轵和青翘吐过血的地方,也长出了同样的树苗,并且每年冬末春初开花含蕾,夏去秋来结出果实。人们无意中发现,这种木质蒴果,能治疗各种火热痈毒。人们思念连轵和青翘,认为这树是他二人所变,便把它称作“连翘”。连翘二人,生前系且节之火攻所迫,故而一直痛恨火热之毒,因此死后化作蒴果,也要击败这毒火之疾。  连翘去世后,金银花主动承担起连翘二人的使命,继续带领众人,直抵巴山。  巴山,亘古奇特,山峦重迭,雾满千嶂。山山之间,或开阔如平原,或紧挤只露一线天。无论哪座山架,都是刀削般耸然直立,拔地而起,有陡坡者极为鲜见。气候时凉时热,阴雨不时,杂草丛生,树木林立。极目远视,山顶白雪皑皑,峭壁之间,隐然雪莲朵朵;稍下山腰处,千花万蕊,万紫千红;山底草坪,翠绿如茵,繁花似锦。  众人历经千辛万苦,在金银花二姐妹率领下,终于来到了这四时如春的巴山之中。这里野菜野果众多,五谷处处尽有,用以果腹充饥自然绰绰有余。然而如何遮风避雨,怎样防避毒蛇猛兽,乃是当务之急。金银花召集黄氏三兄弟、诸花众姐妹及五义士,共同商讨对策后,决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或倚山而盖筑窝铺,或凭树而搭架建棚,或搭架登上半山,借用溶洞为家。说干就干,他们以原来分队为单位,分散在各个山架之中,每位义士既作指导,又作。伐木运石,垒墙抹顶,汗水直淌,洒遍山野。不几日便依山分村,建成了大大小小数十个村寨,或以竹木为栏,挡避野兽闯入;或用石块砌墙,围成城堡。在大半年的辛勤劳作中,汗水和着血水,金银花等十四义士不分昼夜地忙碌着。然而,人毕竟是骨支肉围,非铁铸钢造,渐渐地金银花、菊花倒下了,三黄入土了,众姐妹西去了,就连体格矫健的红藤五义士,也都先后离开人间。他们去世不久后,在他们洒过血汗的地方,在他们的墓地周围,分别长出了各种花草树木。这些新生的物种,在过去的巴山中从未见过,而且各具不同丰姿,各有特殊风采。人们对每样物种加以鉴赏,联系各义士所在之处,结合各物种的生长特性,分别给每种物种以义士之名相命名。又过若干时许,人们发现每个物种各有独特医疗效能,除连翘、金银花前已述及外,菊花能疏风清热解毒、明目;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三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外,黄芩更能止血、安胎,黄柏清退虚热;牡丹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白芍药根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赤芍药根能清热凉血、祛瘀止痛;蒲公英能清热解毒利湿;紫花地丁清热败毒;蚤休与红藤均有清热解毒之功,而蚤休更能消肿止痛、息风定惊,红藤则偏于活血止痛。乡亲们一致认为,以连翘为首的众义士,生前爱民、护民、保民,仙逝后仍不忘为民众解除痛苦,因而化作花草树木,继续为民众造福。  炎帝听毕安合所讲传奇,道:“这些药物,本王有的已确知其效能,有的尚属首次听闻。不知现今这神秘架中,是否仍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一回逢大旱民众倒悬遇灾病神农问策
中华医药,源远流长;华夏民族,肇始炎黄。上古之时,瘟疟横行,神农炎帝,跋山涉水,济世救民,遍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乃祖国医药的伟大创始者,为后人留下一个个生动而感人的故事传说……巴山,亘古雄伟壮丽。群峰林立,悬崖百丈,白云缭绕,古木参天,瀑布飞泻,幽溪奔腾。一条壮汉,穿梭林间。崎岖山路,荆棘丛生,扭裂踝腕,刺破皮肤,他也毫不在意置若罔然。在一个山坳里,东采草茎,嚼其味道;西摘根叶,品其气质;南取花卉,嗅其香臭;北收瓜果,观色辨姿,不知疲倦,不辞劳苦。饥餐野果,渴饮清泉。寻找着各色各样的草木,分门别类装入背篓。这位壮汉,正是人类祖先的著名部落首领――神农氏。炎帝,上古少典国君之子。母为有虫乔氏之女,名曰安登。姓姜,世居姜水(岐山、岐水之东南)北岸之姜氏城。炎帝表字石年,古称“感神龙而生”,故“身似龙形”。出生于烈山(砺山)之石室,人称烈山或砺山氏。身长八尺七寸,面红而身材魁梧,力大无穷...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六十二回跨虎行医济苍生立庙祭祀封马王
吊睛白额虎,驯服变良驹。药王乘骑上,平稳如轿椅。自此之后,无论山前岭后,天南海北,都能任意而行。且涉山水如履平地,走远程如乘风云。药王跨虎行医,海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要见到骑虎者,便知药王驾到。一时间,整个神州大地,人人能得到药王的及时救治。再到后来,医生们为纪念药王给老虎治病的神奇事件,用铜片打成圆形空心铜环,内装碎铜铁块,套在手上摇动,发出“喳铃喳铃”声响,作为走方医生的标志。此物名叫“响环”,又叫“响铃”,俗称“虎撑”,这些都是后话,暂且按下。却说药王给老虎治愈骨梗后,仍对黄骠马思念有加。他知道,过去伤人的老虎,现在已变成驯顺坐骑,山野中不会再有什么危险。他对着老虎沉思良久,自言自语道:“黄骠马死不见尸,生不见影,不知究竟如何?”突然见老虎耸耸后背,这种动作,药王已经习惯,那是老虎让他乘骑的示意。他不经意地跨上虎背。一刹那,白额虎时而东西、时而南北地奔跑,所过之处,均有马蹄、虎足...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医对联2
我国中药药名多达数千种,不少医家以中药为素材编出许多“药名对联”的故事来,颇为有趣。张氏父子在外地行医,因医技高超,求医者不绝,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可是,他们却遭到本地一名医霸的百般刁难。为此,父子俩决定返回故乡。临行之前,他们在店门口贴了一副对联:“生地人参,附子当时”。横批是“茴香”。然后,他们悄悄离去。次日一早,病人见到门前对联,都为张氏父子的遭遇鸣不平,同时也为他们的离去感到惋惜。某地一位客人,慕名前去拜访善作“药联”的名医。客人进门见竹,不由赞道:“烦暑最宜淡竹叶。”名医从容笑答:“伤寒尤妙小柴胡。”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医对联3
药名对联是劳动人民群众消遣娱乐活跃文化生活的方式。相传唐代诗人杜甫,老年多病,贫困潦倒,开了一间中药店,对联是:独活灵芝草;当归首乌身。由四个药名联成,寓意深邃。还有一副长联:白头翁持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此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去母天仙。上、下联共用药名18个,对伏非常工整,令人耳目一新。药名亦可入谜。明代文人祝枝山聚宴赋诗,乐不思归,深夜仆人迎接,手提灯笼,他触景生情,吟成一首诗:淡竹枳壳制防风,内藏红花在当中。熟地不须用半夏,生地车前伏此翁。既是药名诗,也是药名谜,道出了谜底"灯笼"的结构、用途,可谓工巧神奇。更有把药名写入戏曲者,元代著名戏曲家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第五本有一典写道:裙染榴花,睡损胭脂;钮结丁香,掩过芙蓉扣;线脱珍珠,泪湿香罗袖,杨柳眉颦,人比黄花瘦。共用了7个药名,构思厅特,含而不露,道...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医对联1
有位中医,善用中药名做对联,一天,客人一进门就指着门口的灯笼说:“灯笼灯笼,纸(枳)壳原来只防风。”医生笑对道:“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客人进院后,赞叹道:”避暑最宜深竹院。医生随口对说:“伤寒尤妙小柴胡。”客人在院子里坐下后,又出一联:“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医生不假思索地应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客人看了病,告辞出来,说道:“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认生地熟地。”医生对道:“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霍香木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