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八十二回 曼陀罗昏睡不醒 使君子呃逆难停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86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八十二回曼陀罗昏睡不醒使君子呃逆难停,   山花烂漫,笼罩四野,整座平台,郁郁葱葱。一丛茂密而翠绿的灌木顶上,绽放着白

    山花烂漫,笼罩四野,整座平台,郁郁葱葱。一丛茂密而翠绿的灌木顶上,绽放着白色花瓣的娇艳花卉,大如碗盏。安合指着它道:“大王,适才所述诸药,目今仍然应有尽有。这株高约五尺的木本,即为栀子,药用其蒴果。它又名木丹,味苦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齄鼻、白癞、赤癞、疮疡。”为了让六个弟子熟记,安合又说道:“家师经研讨认为:栀子苦寒入心肝,泻火除烦治懊谵,泄热利湿入肺胃,黄疸衄齄目赤安。”接着便将紫花地丁、蒲公英、黄菊花、白菊花等,一一作了介绍。  经过近二日的休息,炎帝已完全康复。他凝视着这片花花绿绿的平台,一种一种地询问着,一味一味地品评着。他走到一株枝粗叶大的白花草本前,只见花开后生出绿色球形物,上边密布粗刺。安合道:“这便是洋金花,又名白花曼陀罗。”不等安合说完,炎帝早已摘得二枚大花放入口中,咀嚼成糊,并道:“嗯,味辛。”安合急了,道:“大王,快吐出去。”炎帝觉得也没有什么,不慌不忙地吐出道:“平淡无奇,何必紧张?”安合道:“大王难道不记得它叫千日醉吗?”炎帝虽曾于故事中闻及,但那毕竟是传奇而已。今日尝之,也无任何反应,便不以为意,继续漫游观赏着。过了一会,自觉渐渐头目晕昏,上下眼皮直打磕碰,再过一会儿,便不自主地直欲躺下。安合见状,知药力发作,让太原、保定赶紧搀扶到刚才息歇处,并找来几件衣物盖上。不多时,炎帝已呼呼酣睡,进入梦乡。众人守候在旁,小心地服侍着。过了整整一昼夜,炎帝方才睡眼朦胧地问道:“怎么如此瞌睡?”安合见已醒来,便道:“大王已酣睡一个昼夜啦。”炎帝惊问:“这是怎么回事?”安合道:“此洋金花之力也,用之过量,则使人麻醉而沉入梦乡。一般用量在几厘到一二分之间,大王却大口咀嚼,虽已吐出,但残留量也已超过常用止痛解痉之量,故嗜睡不起。”炎帝经此尝试,深知其看似平淡,效实神奇,便道: “此药如此宏力,不知可主何疾?”安合道:“止咳平喘曼陀罗,止痛定痉麻醉方,辛温有毒心肺脾,心腹冷痛痹外伤。”炎帝接道:“本王此次中此麻醉之毒,方知用药确应注意用量。”他又看看太原等六弟子:“各位贤契一定悉记之,甘草过量致肿,麻黄过量大汗,而洋金花超量则嗜睡不起矣。人命关天,用药必当审慎。除每味药性功效外,用法用量尤宜严格掌握,同时更宜晓其毒力程度。如洋金花,初服时并无特殊,但当药力发作后,便会目瞑头眩,渐致昏睡不知。本王亲尝之,始知其厉害,整整一昼夜,若再量大,浑不知再睡多久。”六弟子赶紧道:“谨遵大王教诲!”   用过午膳,众人分别在石岩或树荫下歇息午休。由于酷暑炎热,加之山架中密不透风,炎帝怎么也难以入睡。见别人均已沉入梦乡,他便轻身起来,轻手轻脚地向西走去,留意着这朵朵鲜花和株株草木。走着走着,脚下被一根藤蔓绊住了。他低头细看,见是一条长约二丈的藤条,叶大而椭圆,上边结着稍呈木质化的橄榄形果实,长约一寸,皮呈暗棕色,有五条突起的棱。炎帝见其奇特,便摘取一枚成熟果实,用手折断,其断面呈五角星状,取出核仁一枚,其气颇有微香,他顺手放入口中,咀嚼几下,香甜可口。一连摘了二十几枚,形状与味道均相同。不大一会儿,炎帝突然觉得胃中气往上冲,随之不住气地口中接连发出“呃呃”的声音,他想深呼吸几下以使气顺,但都被这“圪噜”声所阻止。这声音越来越频繁,随着山谷的回响,声音也越来越大。他掉头往众人熟睡处返回,这声音早已惊醒安合,他赶快过来扶住炎帝道:“大王,此为何故?”炎帝指着手中握着的数枚果实,断续道:“可……能……呃……嗝……因食……此果。”话未说完,炎帝已感恶心欲吐,阵阵眩晕。安合经仔细辨认,知为杀虫药使君子。他扶炎帝坐下后,找来几片干草叶,卷成绒条,如小指粗细,然后用火石打火点燃,又用牙齿咬下几条指甲,插在火头上,顿时一股焦臭味散出。他把火头对准炎帝口鼻前二寸许,道:“请大王用鼻深吸此气。”炎帝按照吩咐,猛吸几下,觉得胃中之气有下降,但指甲已经烧完。安合让早已惊醒的众人分别咬些指甲,挑大而长者,再次插入火条,如此二三次后,炎帝呃逆方始停止,但仍头眩,并大便二次。安合让弟子们拿出一只小铁筒,取来山涧水,放入数十枚使君子的外壳,生火煎煮,然后倒出汤汁,让炎帝服下。约半个时辰后,炎帝方才眩止泻停。周身轻爽后炎帝问道:“安合馆丞,本王所食之果,难道也为中毒乎?”安合道:“然也,此果名为使君子,有小毒。成人用量一般十至十五枚,小儿一岁一枚,多则可见如上中毒表现。另外,此药不能同饮热茶,若用此药后饮热茶,也可有此呃逆反应。”炎帝道:“噢,这也是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医对联2
我国中药药名多达数千种,不少医家以中药为素材编出许多“药名对联”的故事来,颇为有趣。张氏父子在外地行医,因医技高超,求医者不绝,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可是,他们却遭到本地一名医霸的百般刁难。为此,父子俩决定返回故乡。临行之前,他们在店门口贴了一副对联:“生地人参,附子当时”。横批是“茴香”。然后,他们悄悄离去。次日一早,病人见到门前对联,都为张氏父子的遭遇鸣不平,同时也为他们的离去感到惋惜。某地一位客人,慕名前去拜访善作“药联”的名医。客人进门见竹,不由赞道:“烦暑最宜淡竹叶。”名医从容笑答:“伤寒尤妙小柴胡。”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医对联3
药名对联是劳动人民群众消遣娱乐活跃文化生活的方式。相传唐代诗人杜甫,老年多病,贫困潦倒,开了一间中药店,对联是:独活灵芝草;当归首乌身。由四个药名联成,寓意深邃。还有一副长联:白头翁持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此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去母天仙。上、下联共用药名18个,对伏非常工整,令人耳目一新。药名亦可入谜。明代文人祝枝山聚宴赋诗,乐不思归,深夜仆人迎接,手提灯笼,他触景生情,吟成一首诗:淡竹枳壳制防风,内藏红花在当中。熟地不须用半夏,生地车前伏此翁。既是药名诗,也是药名谜,道出了谜底"灯笼"的结构、用途,可谓工巧神奇。更有把药名写入戏曲者,元代著名戏曲家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第五本有一典写道:裙染榴花,睡损胭脂;钮结丁香,掩过芙蓉扣;线脱珍珠,泪湿香罗袖,杨柳眉颦,人比黄花瘦。共用了7个药名,构思厅特,含而不露,道...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医对联1
有位中医,善用中药名做对联,一天,客人一进门就指着门口的灯笼说:“灯笼灯笼,纸(枳)壳原来只防风。”医生笑对道:“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客人进院后,赞叹道:”避暑最宜深竹院。医生随口对说:“伤寒尤妙小柴胡。”客人在院子里坐下后,又出一联:“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医生不假思索地应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客人看了病,告辞出来,说道:“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认生地熟地。”医生对道:“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霍香木香。”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药顺口溜
长期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对一些中药的功效主治进行抽象和概括,编成了简单易记的顺口溜。这些顺口溜琅琅上口、通俗易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识得千里光,全家能治疮。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以伴蛇眠。屋有七叶一枝花,毒蛇绕着不进家。不怕全身痛的凶,吃了元胡就要松。家有刘寄奴,不怕刀砍头。打得满地爬,快寻祖师麻。铁脚威灵仙,砂糖加醋煎,一口咽入喉,鲠骨软如绵。宁得一把五加,金玉再多不拿,补肾祛风除湿,强身保健最佳。知母贝母款冬花,止咳化痰一把抓。若要皮肤好,煮粥加红枣。血虚夜不眠,米粥煨桂圆。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王维买药“难”药女
相传,唐代大诗人王维在居士山隐读时,一天偶患小病,前往一家药店买药,见柜台内是一位衣着朴素的美貌少女,于是想趁买药之际,试试这女子的才气。王维开口说:“我要买宴罢客何为?”姑娘微微一笑:“宴罢酒酣客,是‘当归’。”忙问:“当归要多少?”“且慢,我还买黑夜不迷途。”“‘熟地’不怕天黑夜,此药本店有的是。”“三买艳阳牡丹妹。”“牡丹花妹‘芍药红’,芍药今天方到货。”王维暗暗佩服这女子才思敏捷,对答如流,便继续考道:“四买百年美貂裘。”“百年貂裘是‘陈皮’。”“五买蝴蝶穿叶飞。”“‘香附’蝴蝶双双归。”“妙!答得好!”王维连声喝彩,不得不佩服姑娘出众的才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