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雪落诗词润无声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3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雪落诗词润无声,   冬天,雪景是美丽的,而雪花本身更美。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和装点关山的神奇

    冬天,雪景是美丽的,而雪花本身更美。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和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翻阅古诗词,咏雪佳作俯拾皆是。

    梁人刘孝绰有首脍炙人口的《对雪诗》:“桂花殊皎皎,柳絮亦霏霏。讵此咸池曲,飘摇千里飞。耻均班女扇,羞洒曹人衣。浮光乱粉壁,积照良形闱。”刘孝绰这个典故用得很巧妙。此诗句句咏雪,但句句不露雪字,却把雪之形之态之色之光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他借桂花、柳絮喻雪之形,以尧时的咸池乐曲写雪之态,拿皎洁的“班女扇”比雪之色,最后,用“浮光乱粉”咏雪之光。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雪的赞美,虽通篇写景,但句句含情,取得了情景交融、物我浑一的效果,堪称咏雪诗的上乘之作。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顶峰期,其咏雪名作甚多。

    岑参的“忽如一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神奇的比喻写漫天大雪的动态,颇富浪漫色彩;王维却用“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写遍地大雪之静态。白居易的《夜雪》诗可谓侧面描写的传神之作:“已讶裘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从感觉、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一场夜雪,写雪下得大,积得深,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李白则用“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渲染了严冬的淫威,以“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雪”唤起了浓浓的春意。

    柳宗元为我们留下一幅绝妙的风景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乱云低薄幕,急雪舞回风”,这是杜甫笔下的雪,它不同于前几位诗人笔下的雪,而是黄昏时分乱渡,引来回风急雪飞扬,这样的雪,另是一番景象。同是日暮黄昏,而高适却用“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来抒发悲凉的气氛,使人如置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在隆冬的雪天,品赏古人留下的咏雪诗篇,何尝不是一种高尚的享受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医药诗词―雪落诗词润无声
冬天,雪景是美丽的,而雪花本身更美。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和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翻阅古诗词,咏雪佳作俯拾皆是。梁人刘孝绰有首脍炙人口的《对雪诗》:“桂花殊皎皎,柳絮亦霏霏。讵此咸池曲,飘摇千里飞。耻均班女扇,羞洒曹人衣。浮光乱粉壁,积照良形闱。”刘孝绰这个典故用得很巧妙。此诗句句咏雪,但句句不露雪字,却把雪之形之态之色之光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他借桂花、柳絮喻雪之形,以尧时的咸池乐曲写雪之态,拿皎洁的“班女扇”比雪之色,最后,用“浮光乱粉”咏雪之光。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雪的赞美,虽通篇写景,但句句含情,取得了情景交融、物我浑一的效果,堪称咏雪诗的上乘之作。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顶峰期,其咏雪名作甚多。岑参的“忽如一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神奇的比喻写漫天大雪的动态,颇富浪漫色彩;王维却用“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写遍地大雪之静态。白居易的《夜雪》诗可谓侧面描写的传...
· 中医文化―医药诗词―中药顺口溜
长期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对一些中药的功效主治进行抽象和概括,编成了简单易记的顺口溜。这些顺口溜琅琅上口、通俗易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识得千里光,全家能治疮。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以伴蛇眠。屋有七叶一枝花,毒蛇绕着不进家。不怕全身痛的凶,吃了元胡就要松。家有刘寄奴,不怕刀砍头。打得满地爬,快寻祖师麻。铁脚威灵仙,砂糖加醋煎,一口咽入喉,鲠骨软如绵。宁得一把五加,金玉再多不拿,补肾祛风除湿,强身保健最佳。知母贝母款冬花,止咳化痰一把抓。若要皮肤好,煮粥加红枣。血虚夜不眠,米粥煨桂圆。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医对联2
我国中药药名多达数千种,不少医家以中药为素材编出许多“药名对联”的故事来,颇为有趣。张氏父子在外地行医,因医技高超,求医者不绝,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可是,他们却遭到本地一名医霸的百般刁难。为此,父子俩决定返回故乡。临行之前,他们在店门口贴了一副对联:“生地人参,附子当时”。横批是“茴香”。然后,他们悄悄离去。次日一早,病人见到门前对联,都为张氏父子的遭遇鸣不平,同时也为他们的离去感到惋惜。某地一位客人,慕名前去拜访善作“药联”的名医。客人进门见竹,不由赞道:“烦暑最宜淡竹叶。”名医从容笑答:“伤寒尤妙小柴胡。”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医对联3
药名对联是劳动人民群众消遣娱乐活跃文化生活的方式。相传唐代诗人杜甫,老年多病,贫困潦倒,开了一间中药店,对联是:独活灵芝草;当归首乌身。由四个药名联成,寓意深邃。还有一副长联:白头翁持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此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去母天仙。上、下联共用药名18个,对伏非常工整,令人耳目一新。药名亦可入谜。明代文人祝枝山聚宴赋诗,乐不思归,深夜仆人迎接,手提灯笼,他触景生情,吟成一首诗:淡竹枳壳制防风,内藏红花在当中。熟地不须用半夏,生地车前伏此翁。既是药名诗,也是药名谜,道出了谜底"灯笼"的结构、用途,可谓工巧神奇。更有把药名写入戏曲者,元代著名戏曲家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第五本有一典写道:裙染榴花,睡损胭脂;钮结丁香,掩过芙蓉扣;线脱珍珠,泪湿香罗袖,杨柳眉颦,人比黄花瘦。共用了7个药名,构思厅特,含而不露,道...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医对联1
有位中医,善用中药名做对联,一天,客人一进门就指着门口的灯笼说:“灯笼灯笼,纸(枳)壳原来只防风。”医生笑对道:“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客人进院后,赞叹道:”避暑最宜深竹院。医生随口对说:“伤寒尤妙小柴胡。”客人在院子里坐下后,又出一联:“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医生不假思索地应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客人看了病,告辞出来,说道:“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认生地熟地。”医生对道:“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霍香木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