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辛弃疾与药名词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3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辛弃疾与药名词,南宋辛弃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人,而且还是一名填制药名词的行家。大约在南宋

  南宋辛弃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人,而且还是一名填制药名词的行家。大约在南宋淳熙十五年时,他用药名写了一首《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浸,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这首词里写山、写水、写石、写草、写风、写雨,眼前这些自然景象,都寄托着诗人对往昔坎坷不平道路的情思,抒发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愤懑。其中用药名本字、谐音字等嵌入的药有木香、禹余粮(雨余凉)、石膏、吴萸(吾已)、栀子、紫草(知子草)、防风、海藻(海早)、甘松等,药名与词意,浑然一体。 辛弃疾早年就擅长填词,据传,他在新婚之后,便赴前线抗金杀敌,疆场夜静闲余,便用药名给妻子写了一首《满庭芳・静夜思》,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词中共用了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黄、柏叶、桂枝、苁蓉、水银、半夏、 薄荷、钩藤、常山、宿沙、轻粉、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24个中药名。据说,妻子接信后,亦以药名回书:

  槟榔一去,已历半夏,岂不当归也。谁使君子,寄奴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妻叩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来了白芨书,茹不尽黄连苦。豆蔻不消心中恨,丁香空结雨中愁。人生三七过,看风吹西河柳,盼将军益母。

  信中用了中药名16种,表达了情意绵绵的思夫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医药诗词―《辛弃疾与药名词
辛弃疾与药名词南宋辛弃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人,而且还是一名填制药名词的行家。大约在南宋淳熙十五年时,他用药名写了一首《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浸,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这首词里写山、写水、写石、写草、写风、写雨,眼前这些自然景象,都寄托着诗人对往昔坎坷不平道路的情思,抒发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愤懑。其中用药名本字、谐音字等嵌入的药有木香、禹余粮(雨余凉)、石膏、吴萸(吾已)、栀子、紫草(知子草)、防风、海藻(海早)、甘松等,药名与词意,浑然一体。辛弃疾早年就擅长填词,据传,他在新婚之后,便赴前线抗金杀敌,疆场夜静闲余,便用药名给妻子写了一首《满庭芳・静夜思》,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
· 中医文化―医药诗词―辛弃疾与药名词
辛弃疾与药名词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药顺口溜
长期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对一些中药的功效主治进行抽象和概括,编成了简单易记的顺口溜。这些顺口溜琅琅上口、通俗易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识得千里光,全家能治疮。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以伴蛇眠。屋有七叶一枝花,毒蛇绕着不进家。不怕全身痛的凶,吃了元胡就要松。家有刘寄奴,不怕刀砍头。打得满地爬,快寻祖师麻。铁脚威灵仙,砂糖加醋煎,一口咽入喉,鲠骨软如绵。宁得一把五加,金玉再多不拿,补肾祛风除湿,强身保健最佳。知母贝母款冬花,止咳化痰一把抓。若要皮肤好,煮粥加红枣。血虚夜不眠,米粥煨桂圆。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医对联2
我国中药药名多达数千种,不少医家以中药为素材编出许多“药名对联”的故事来,颇为有趣。张氏父子在外地行医,因医技高超,求医者不绝,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可是,他们却遭到本地一名医霸的百般刁难。为此,父子俩决定返回故乡。临行之前,他们在店门口贴了一副对联:“生地人参,附子当时”。横批是“茴香”。然后,他们悄悄离去。次日一早,病人见到门前对联,都为张氏父子的遭遇鸣不平,同时也为他们的离去感到惋惜。某地一位客人,慕名前去拜访善作“药联”的名医。客人进门见竹,不由赞道:“烦暑最宜淡竹叶。”名医从容笑答:“伤寒尤妙小柴胡。”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医对联3
药名对联是劳动人民群众消遣娱乐活跃文化生活的方式。相传唐代诗人杜甫,老年多病,贫困潦倒,开了一间中药店,对联是:独活灵芝草;当归首乌身。由四个药名联成,寓意深邃。还有一副长联:白头翁持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此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去母天仙。上、下联共用药名18个,对伏非常工整,令人耳目一新。药名亦可入谜。明代文人祝枝山聚宴赋诗,乐不思归,深夜仆人迎接,手提灯笼,他触景生情,吟成一首诗:淡竹枳壳制防风,内藏红花在当中。熟地不须用半夏,生地车前伏此翁。既是药名诗,也是药名谜,道出了谜底"灯笼"的结构、用途,可谓工巧神奇。更有把药名写入戏曲者,元代著名戏曲家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第五本有一典写道:裙染榴花,睡损胭脂;钮结丁香,掩过芙蓉扣;线脱珍珠,泪湿香罗袖,杨柳眉颦,人比黄花瘦。共用了7个药名,构思厅特,含而不露,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