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益精补肾菟丝子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5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益精补肾菟丝子,从前,江南有个养兔成癖的财主,雇了一名长工为他养兔子,并规定,如果死一只兔子,要

从前,江南有个养兔成癖的财主,雇了一名长工为他,并规定,如果死一只兔子,要扣掉他四分之一的工钱。一天,长工不慎将一只兔子的脊骨打伤。他怕财主知道,便偷偷地把伤兔藏进了豆地。事后,他却意外地发现伤兔并没有死,并且伤也好了。为探个究竟,长工又故意将一只兔子打伤放入豆地,并细心观察,他看见伤兔经常啃一种缠在豆秸上的野生黄丝藤。长工大悟,原来是黄丝藤治好了兔子的伤。于是,他便用这种黄丝藤煎汤给有腰伤的爹喝,爹的腰伤也好了。又通过几个病人的试用,断定黄丝藤可冶腰伤病。不久,这位长工辞去了养兔的活计,当上了专治腰伤的医生。后来,他把这药干脆就叫“兔丝子”。由于它是草药,后人又在兔字头上面冠以草字头,便叫成“菟丝子”。“菟丝子”,又名吐丝子、菟丝实、无娘藤、无根藤、菟藤、菟缕、野狐丝、豆寄生、黄藤子、萝丝子等,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的种子。有“续绝伤、补不足、益健人”之功。《名医别录》谓其有“养肌强阴、坚筋骨”的作用。祖国医学认为,菟丝子味辛甘,性平,入肝、肾二经。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安胎的功效。可用于腰膝酸痛、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尿频余沥、耳鸣、头眩眼花、视力减退、先兆流产、带下等症。

介绍几则验方如下:

1、治腰痛:菟丝子(酒浸)、杜仲(炒)等量,共研细末,以山药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酒或盐汤送下。

2、治消渴水止:菟丝子取汁,任意饮之。

3、治乳糜尿:菟丝子(酒浸或蒸或捣或焙)、桑螵蛸(炙)各15克,泽泻0.3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用温酒送下30丸。

4、劳伤肝气、目暗:菟丝子60克,酒浸3日,曝干,捣为末,鸡子白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温酒送下30丸。

5、治赤浊、心肾不足、精少血燥、口干烦热、头晕怔忡:菟丝子、麦冬各等分为末,以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盐汤送下70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益精补肾菟丝子
从前,江南有个养兔成癖的财主,雇了一名长工为他,并规定,如果死一只兔子,要扣掉他四分之一的工钱。一天,长工不慎将一只兔子的脊骨打伤。他怕财主知道,便偷偷地把伤兔藏进了豆地。事后,他却意外地发现伤兔并没有死,并且伤也好了。为探个究竟,长工又故意将一只兔子打伤放入豆地,并细心观察,他看见伤兔经常啃一种缠在豆秸上的野生黄丝藤。长工大悟,原来是黄丝藤治好了兔子的伤。于是,他便用这种黄丝藤煎汤给有腰伤的爹喝,爹的腰伤也好了。又通过几个病人的试用,断定黄丝藤可冶腰伤病。不久,这位长工辞去了养兔的活计,当上了专治腰伤的医生。后来,他把这药干脆就叫“兔丝子”。由于它是草药,后人又在兔字头上面冠以草字头,便叫成“菟丝子”。“菟丝子”,又名吐丝子、菟丝实、无娘藤、无根藤、菟藤、菟缕、野狐丝、豆寄生、黄藤子、萝丝子等,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的种子。有“续绝伤、补不足、益健人”之功。《名医别录》谓其有“养肌强阴、坚筋...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补肾养肝女贞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这样描述女贞子的:“此木凌冬青翠,有贞守之操,故以女贞状之。”相传在秦汉时期,江浙临安府有一员外,膝下只有一女,年方二八,品貌端庄,窈窕动人,琴棋书画俱通。员外视若掌上明珠,求婚者络绎不绝,小姐均不应允。员外却贪图升官发财,将爱女许配给县令为妻,以光宗耀祖。哪知员外之女与府中的教书先生私订了终身,又瞧不起那些纨绔子弟,到出嫁之日,便含恨一头撞死在闺房之中,表明自己非教书先生不嫁之志。教书先生闻听小姐殉情,如晴天霹雳,忧郁成疾,茶饭不思,不过几日便形如枯槁,须发变白。数年之后因教书先生思情太浓,便到此女坟前凭吊,以寄托哀思。但见坟上长出一株枝叶繁茂的女贞子,果实乌黑发亮。教书先生遂摘了几颗放入口中,味甘而苦,直沁心脾,顿觉精神倍增。从这以后,教书先生每日必到此摘果充饥,病亦奇迹般地日趋见好,过早的白发也渐渐地变得乌黑了。他大为震惊,深情地吟到:“此树即尔兮,求不分离兮...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补肾养肝女贞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这样描述女贞子的:“此木凌冬青翠,有贞守之操,故以女贞状之。”相传在秦汉时期,江浙临安府有一员外,膝下只有一女,年方二八,品貌端庄,窈窕动人,琴棋书画俱通。员外视若掌上明珠,求婚者络绎不绝,小姐均不应允。员外却贪图升官发财,将爱女许配给县令为妻,以光宗耀祖。哪知员外之女与府中的教书先生私订了终身,又瞧不起那些纨绔子弟,到出嫁之日,便含恨一头撞死在闺房之中,表明自己非教书先生不嫁之志。教书先生闻听小姐殉情,如晴天霹雳,忧郁成疾,茶饭不思,不过几日便形如枯槁,须发变白。数年之后因教书先生思情太浓,便到此女坟前凭吊,以寄托哀思。但见坟上长出一株枝叶繁茂的女贞子,果实乌黑发亮。教书先生遂摘了几颗放入口中,味甘而苦,直沁心脾,顿觉精神倍增。从这以后,教书先生每日必到此摘果充饥,病亦奇迹般地日趋见好,过早的白发也渐渐地变得乌黑了。他大为震惊,深情地吟到:“此树即尔兮,求不分离兮...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医对联2
我国中药药名多达数千种,不少医家以中药为素材编出许多“药名对联”的故事来,颇为有趣。张氏父子在外地行医,因医技高超,求医者不绝,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可是,他们却遭到本地一名医霸的百般刁难。为此,父子俩决定返回故乡。临行之前,他们在店门口贴了一副对联:“生地人参,附子当时”。横批是“茴香”。然后,他们悄悄离去。次日一早,病人见到门前对联,都为张氏父子的遭遇鸣不平,同时也为他们的离去感到惋惜。某地一位客人,慕名前去拜访善作“药联”的名医。客人进门见竹,不由赞道:“烦暑最宜淡竹叶。”名医从容笑答:“伤寒尤妙小柴胡。”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医对联3
药名对联是劳动人民群众消遣娱乐活跃文化生活的方式。相传唐代诗人杜甫,老年多病,贫困潦倒,开了一间中药店,对联是:独活灵芝草;当归首乌身。由四个药名联成,寓意深邃。还有一副长联:白头翁持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此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去母天仙。上、下联共用药名18个,对伏非常工整,令人耳目一新。药名亦可入谜。明代文人祝枝山聚宴赋诗,乐不思归,深夜仆人迎接,手提灯笼,他触景生情,吟成一首诗:淡竹枳壳制防风,内藏红花在当中。熟地不须用半夏,生地车前伏此翁。既是药名诗,也是药名谜,道出了谜底"灯笼"的结构、用途,可谓工巧神奇。更有把药名写入戏曲者,元代著名戏曲家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第五本有一典写道:裙染榴花,睡损胭脂;钮结丁香,掩过芙蓉扣;线脱珍珠,泪湿香罗袖,杨柳眉颦,人比黄花瘦。共用了7个药名,构思厅特,含而不露,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