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名医别称一瞥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88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名医别称一瞥,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历代名医辈出,其别称富含文化内涵,意趣盎然。以官职称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历代名医辈出,其别称富含文化内涵,意趣盎然。

以官职称名。创立中医“诊籍”(相当于现在的病历)而名垂青史的淳于意,曾做过齐国主管都城粮仓的“太仓长”,故后人称之为“仓公”。医圣张仲景官居长沙太守,故医史古籍中常尊称为“张长沙”。唐代王冰毕生潜心研究《内经》,订正、注释《素问》24卷,对后世影响颇大,他曾任高官“太仆令”,因而后世称他“王太仆”。宋代许叔微,多年研习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并加以阐释,对祖国医学很有贡献。因他考中进士后做过翰林学士,故后人称之为“许学士”。

以居地称名。中医历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寒凉派首创人物刘完素,家居河间府(今河北河间县),故后人称他为“刘河间”。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派鼻祖朱丹溪,世居浙江义乌丹溪,因而后世尊称为“朱丹溪”。明代汪机为一代名医,祖居安徽祁门县石山,自号“石山居士”,后人则称他“汪石山”。

以医术称名。历代中医有不少名家因在某一领域有独特成就,而获得世人的尊称。如汉代华佗被称为“外科鼻祖”、“外科圣手”,唐代孙思邈则享有“药王”的美誉,宋代钱乙被称为“儿科圣手”、“幼科鼻祖”,清代吴师机有“外治之宗”的赞誉。

以用药称名。明代医学家张介宾为“温补派”代表,善用中药熟地黄,他创制的“新方八阵”中,补阵共有29方,用熟地黄的方子竟达22个,疗效显著,故时人称他为“张熟地”。民国初年北京著名中医陆仲安,医术精良,声誉卓著,驰名国内外,求治者常不远千里而来,且大都是些疑难病症,经他诊治后每多获愈。孙中山先生在病危之际,亦曾请他诊治过。因陆仲安遣方用药善用黄芪,故当时有“陆黄芪”之美称。他曾用大剂量黄芪配伍党参、石斛、黄精、山药、生地黄等中药,治愈著名学者胡适的晚期糖尿病,当时成为重大新闻,轰动全国,这对当年国民政府停止执行废除中医的法令起了很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中医别称溯源
相传三国时,吴国有个高明的医生叫董奉,有起死回生的医技,曾救人无数,董奉给人治好了病,不收酬礼,人们对他更是由衷地敬佩。为了答谢董奉,经他治愈的重病人,在他家附近种五株杏树,轻病人就栽一棵。数年之后,这地方蔚然出现了一片杏林。从此,“杏林”一词便成了医学的象征。人们在赞扬中医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时,往往给医生赠送“杏林春满”或“誉满杏林”的锦旗。悬壶据《汉书・费长房传》载:古代有一位管理街市的小官叫费长房。一天他看见一老者在街市行医卖药,治病很神,并悬挂一壶(葫芦)于铺房外面,白天卖药,晚上就跳入壶中。费长房想此老翁定非凡人,于是百般亲近他,希望能学得医术。后来老者传授给他各种治病方法,费长房从此以老者为榜样,悬壶行医济世。日后郎中行医常腰悬葫芦,或在诊所门前高挂葫芦,有些中药店也常以之作为标记。岐黄据说黄帝和他的臣子岐伯都能治病,黄帝常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形式写成《黄帝内经》。其文...
· 中医文化―中医典故―名医气节典故集锦
徐郎不是池中物――徐灵胎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曾为翰林院官员,撰修《明史》。他幼承家学,饱读诗书,20岁时考中秀才,在仕途上发展应当不成问题。但他厌恶科举制度,鄙视八股文。在一次岁考试卷上,题诗道:“徐郎不是池中物,肯共凡鳞逐队游”,抒发自己不随流俗,胸怀大志的抱负,竟被考官除名。从此抛弃科举,钻研学问,尤其在医学上独树一帜,成为康乾一代名医。笔者在此借用“徐郎不是池中物”一句,赞赏那些志存高洁,不为权贵、金钱折腰,守正不阿,保持人格尊严,坚守正义气节的历代名医。展阅历史,他们在外敌、强权、金钱等利诱面前显示了无私无畏的气慨,其高风亮节,犹如医林中的劲松峻柏,令后人景仰不已。华佗拒不事曹――名医华佗甘为劳苦大众服务,不慕名利。东汉末年,曹操患了“头风眩”病,发作时头痛如裂,每次均是华佗为其治好,针到病除。曹操就想将他留在身边当侍医。华佗不畏权势,不甘为曹操一人服务,便托辞回家取方,请假归乡。...
· 中医文化―医林漫画―名医与师传
名医之成名,并非依靠师传。扁鹊的医术,《史记》云得自长桑君。长桑君尽授其禁方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其事实颇可存疑。但长桑君之名无扁鹊则不得传,说明名医的老师不一定有名。《后汉书》载吴普、樊阿皆师从华佗,得授五禽戏及漆叶青黏散,其名依附华佗而仅仅附于卷末,说明名医的弟子也不一定有名。作为名医,至少应该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医疗经验,所谓三折肱方为良医。其次要善于继承总结前人的学术成就,对医疗理论能融会贯通。第三则应在具有丰富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新的观点和方法,在学术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师传仅仅是一个次要因素。金元四大家中,只有李东垣受业于张元素。朱震亨虽为刘完素三传弟子,却又旁通张从正、李东垣之学。其后如汪机、薛己、张介宾、吴有性、喻昌、李中梓、叶桂、徐大椿、王清任等人,均以医名鸣于当世。究其所学,亦极少出自名医亲传。中医向来多门户之见。入名医门下,得以继承师门的学...
· 中医文化―医林漫画―名医戏官
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曾任四川蓬溪知县,後为编修《本草纲目》,决意辞官回乡。离职前,接任的县官为李时珍饯行。席间,那新官求道∶「素闻李公医道高明,可否为下官开帖滋补单方?」李时珍早闻此人是个「酒色财气」四大全的昏官,於是佯装允诺,取过文房四宝,开了一剂药∶柏子仁三钱、木瓜二钱官桂三钱、柴胡三钱益智二钱、附子三钱、八角二钱、人参一钱、乌三钱、上党三戋山药二钱写毕,李时珍扬长而去。第二天,那昏官将单方交予师爷去撮药,师爷细细一看,忙说∶「大人给他骂了!」接著道出了其中奥秘。那昏官气得直拍桌子。你知道这药方中骂了句什麽话吗?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苏东坡妙联对名医
苏东坡不但在文学方面有伟大成就,而且在医学方面也有很高造诣,人称“儒医”。他在杭州任知府时,就致力于搞医学研究。当时该地瘟疫经常发生,百姓死亡很多。为了把黎民百姓从痛苦的病魔中解脱出来,苏东坡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几十两黄金,在城里建了一座名叫“安乐‘’的诊坊,专门为人看病,三年中就治愈了近千病人。传说在杭州城西有个庞家庄,庄主姓庞名安时,此人性格豪爽,扶困济贫,好善乐施,是远近闻名的一位老中医。他喜欢交际,也爱好吟诗作对,谈古论今。因而与苏东坡交往甚厚,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诗论对,切磋医学。有一天苏东坡正坐在书房里翻阅医学书籍,外面衙役来报:“启禀大人,府外庞中医求见”。苏东坡忙说“有请”。庞中医在衙役的引领下来到书房门前,猛抬头,一眼看见门旁新挂了两只灯笼,他不由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一上联: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苏东坡正好迎出门来,他听了略一沉思,立刻心领神会,随即续出下联:架鼓鼓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