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脍炙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1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脍炙,    有个成语叫“脍炙人口”,形容好吃的东西招人喜欢,后来也用来形容文章词句优

     有个成语叫“脍炙人口”,形容好吃的东西招人喜欢,后来也用来形容文章词句优美,琅琅上口,被人传诵。但是具体说到脍炙的意思,很多人就含糊了。成语词典中说,脍是切细的肉,炙是烤肉。这么解释对不对呢?《说文》中也说:“脍,细切肉也。”其依据是孔夫子曾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脍,就是生肉,包括生鱼片。《汉书・东方朔传》:“生肉为脍。”《礼记・内则》:“肉腥细者为脍。”有的肉比较鲜嫩,蒸煮烹饪以后就丧失了原味,比较适合生吃,特别是鲜鱼。生吃的肉,属于典型的好吃难消化,所以切得越细越好。张昭远《旧唐书》中有“飞刀脍鲤”,说的就是生吃鲜鱼时的急切心情。范仲淹写过《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人们喜爱鲈鱼,就是因为“鲈鱼堪脍”。苏东坡写《鸟夜啼》赞曰:“更有鲈鱼堪切脍,几辈莫教知。”

     好个“几辈莫教知”,中华古老的饮食文明渐渐失传,吃生鱼片竟然成了日本人的发明。

     既要不失美味,又要好消化的方法除了细切肉片外,还有用辛温芳香的中药佐餐。吃生鱼片的时候要蘸芥末。芥末辛辣芳香,走窜开窍。在外能让人涕泪交流,在内能温暖肠胃,发动气机,以便消化生冷。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南土大芥,味辛辣,结荚,子大如苏子,而色紫味辛,研末泡过为芥酱,以侑肉食味香美。”

     除了芥末以外,大家可能没注意过其他佐餐的中药。在生鱼片盘的四角,一般会放一小堆红色的姜片,这是用糖醋腌制过的生姜,类似于糖蒜,其功效类似于芥末,但是比较温和,可以温胃散寒,止痛止呕。

     在每个生鱼片的下面,都有一片绿色的叶子,那是中药紫苏的叶子,应该用它卷起生鱼片一起吃。千万不要把它当成装饰点缀,可有可无。有的低档日本料理店把紫苏叶换成菠菜叶或者塑料片,那是不对的。紫苏辛温芳香,擅解鱼蟹毒,如果吃海鲜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搔痒等症状,服用紫苏就能缓解。著名闹?br>成药藿香正气水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紫苏。吃生鱼片就紫苏叶,可以说是防患于未然。

     生鱼片的盘底,铺着白色的萝卜丝。白萝卜在日本叫大根,清脆辛辣,能消食化积。吃完生鱼片嚼嚼萝卜丝,算是收尾。一顿生鱼片有这四味中药相佐,才算是中正平和。

    日本人原样保留了中国古代的饮食文明,但只知其然。我知其所以然,但是得去日本才能找到我们失去的传统。

     肉质细嫩的鱼可以生吃,畜肉三牲(猪牛羊)就必须做熟了吃。鸿门宴上樊哙把生猪肘子在盾牌上切了生吃,显得极其生猛,赢得项羽喜欢。但一般人的脾胃恐怕难以消化。

     炙是会意字,从肉,从火。小篆字形就是肉在火上烤,成语炙手可热就是形容火焰辐射和热气上炎的状态。炙也就是把生肉烤熟了趁热吃,味道鲜美,油脂也不会凝固,好消化。否则就是“残杯与冷炙,处处皆悲辛”了。

    炙的功效还在于能把肉里面的油脂榨出,减少油脂的摄入。炙烤的时候加入的香料如小茴香、辣椒等有助于消化。最主要的是,烤时会出现焦脆,其功效类似锅巴、饭焦,能帮助消化肉积。所以说烤鸭最好吃的部分是鸭皮,焦黄酥脆,好消化,又有营养。广州人干脆就吃片皮鸭,鸭肉骨架都不要,只吃鸭皮。

     古人炙肉用木薪炊火,讲究慢工细活,这样烤肉油出、味入、皮焦、里嫩。现代人心急浮躁,用的是电火、煤火、微波,不是半生不熟就是烤得焦黑糊烂,味道苦涩难吃不说,还容易诱发疾病,谈得上什么脍炙人口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文化研究―脍炙
有个成语叫“脍炙人口”,形容好吃的东西招人喜欢,后来也用来形容文章词句优美,琅琅上口,被人传诵。但是具体说到脍炙的意思,很多人就含糊了。成语词典中说,脍是切细的肉,炙是烤肉。这么解释对不对呢?《说文》中也说:“脍,细切肉也。”其依据是孔夫子曾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事实上,孔拥囊馑际牵弘谇械迷较冈胶贸浴7裨颍巢谎峋透媒馐统伤械牧甘扯际?br>精米了。脍,就是生肉,包括生鱼片。《汉书・东方朔传》:“生肉为脍。”《礼记・内则》:“肉腥细者为脍。”有的肉比较鲜嫩,蒸煮烹饪以后就丧失了原味,比较适合生吃,特别是鲜鱼。生吃的肉,属于典型的好吃难消化,所以切得越细越好。张昭远《旧唐书》中有“飞刀脍鲤”,说的就是生吃鲜鱼时的急切心情。范仲淹写过《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人们喜爱鲈鱼,就是因为“鲈鱼堪脍”。苏东坡写《鸟夜啼》赞曰:“更有鲈鱼堪切脍,几辈莫...
· 脍炙人口
【成语】脍炙人口【成语】脍炙人口【拼音】kuàizhìrénkǒu【解释】生鱼片和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被众人所称赞。【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日振》:“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近义词】喜闻乐见、爱不释手、交口称誉、妇孺皆知、人人皆知【反义词】平淡无味、鲜为人知
· 中医文化―中医别称溯源
相传三国时,吴国有个高明的医生叫董奉,有起死回生的医技,曾救人无数,董奉给人治好了病,不收酬礼,人们对他更是由衷地敬佩。为了答谢董奉,经他治愈的重病人,在他家附近种五株杏树,轻病人就栽一棵。数年之后,这地方蔚然出现了一片杏林。从此,“杏林”一词便成了医学的象征。人们在赞扬中医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时,往往给医生赠送“杏林春满”或“誉满杏林”的锦旗。悬壶据《汉书・费长房传》载:古代有一位管理街市的小官叫费长房。一天他看见一老者在街市行医卖药,治病很神,并悬挂一壶(葫芦)于铺房外面,白天卖药,晚上就跳入壶中。费长房想此老翁定非凡人,于是百般亲近他,希望能学得医术。后来老者传授给他各种治病方法,费长房从此以老者为榜样,悬壶行医济世。日后郎中行医常腰悬葫芦,或在诊所门前高挂葫芦,有些中药店也常以之作为标记。岐黄据说黄帝和他的臣子岐伯都能治病,黄帝常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形式写成《黄帝内经》。其文...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医对联2
我国中药药名多达数千种,不少医家以中药为素材编出许多“药名对联”的故事来,颇为有趣。张氏父子在外地行医,因医技高超,求医者不绝,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可是,他们却遭到本地一名医霸的百般刁难。为此,父子俩决定返回故乡。临行之前,他们在店门口贴了一副对联:“生地人参,附子当时”。横批是“茴香”。然后,他们悄悄离去。次日一早,病人见到门前对联,都为张氏父子的遭遇鸣不平,同时也为他们的离去感到惋惜。某地一位客人,慕名前去拜访善作“药联”的名医。客人进门见竹,不由赞道:“烦暑最宜淡竹叶。”名医从容笑答:“伤寒尤妙小柴胡。”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医对联3
药名对联是劳动人民群众消遣娱乐活跃文化生活的方式。相传唐代诗人杜甫,老年多病,贫困潦倒,开了一间中药店,对联是:独活灵芝草;当归首乌身。由四个药名联成,寓意深邃。还有一副长联:白头翁持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此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去母天仙。上、下联共用药名18个,对伏非常工整,令人耳目一新。药名亦可入谜。明代文人祝枝山聚宴赋诗,乐不思归,深夜仆人迎接,手提灯笼,他触景生情,吟成一首诗:淡竹枳壳制防风,内藏红花在当中。熟地不须用半夏,生地车前伏此翁。既是药名诗,也是药名谜,道出了谜底"灯笼"的结构、用途,可谓工巧神奇。更有把药名写入戏曲者,元代著名戏曲家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第五本有一典写道:裙染榴花,睡损胭脂;钮结丁香,掩过芙蓉扣;线脱珍珠,泪湿香罗袖,杨柳眉颦,人比黄花瘦。共用了7个药名,构思厅特,含而不露,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