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炮炙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7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炮炙,   古人用火直接加工食物、药物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也有不同的名称。上回说了

    古人用火直接加工食物、药物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也有不同的名称。上回说了炙,即把肉放在火上,利用火焰的辐射和上炎的热气来烤,所用的肉一般是鲜肉、生肉。这样做,在将肉做熟的同时,又可以烤出肉里面的油脂和水分。

     但是,如果碰到水分不足的肉,直接用火烤炙就容易丧失食物原味,甚至会变得干涩焦黑,难以下咽。此时,就需要用“炮”的方法。

    “炮”是会意字,指把食物包裹起来放到火里隔火做熟,这种方法能保持食物的本味、水分不散失。在这里,“炮”发音同“刨”。

     南方有个名菜叫做“叫化鸡”,就是把未煺毛的鸡掏出内脏,放入香料,用湿泥裹好后,放在火里烧,等到泥巴焦干的时候,鸡也就熟了。将泥巴摔开,粘在干泥巴上的毛自然褪去。此法逐渐被广泛应用,隔火的介质也由泥巴逐渐变成陶罐、石锅、铁板等等。现在的荷叶牛柳、锡箔纸包鲈鱼等,都是从“炮”演化而来的。

     在中药的加工上,炮的应用也很广泛。一般是把生药放在锅里用急火炒,使它焦黄爆裂。用慢火或者火的余灰做熟或烘干药物叫做“煨”。煨是使药物快速脱水,易于保存,而且增强药物的火热之性。另外,将药物做熟,易于消化吸收。

     陆游《离家示妻子诗》中说:“儿为检药笼,桂姜手炮煎。”生姜性温,含水多,不易保存。经过切片晒干或者慢火煨制,就成了干姜,性质就变成了辛热。进一步炮制,取沙子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后,加入干姜片或块,不断翻动,烫至表面鼓起并呈棕褐色时取出,筛去沙子,放凉,就做成了炮姜。炮姜比重更小,性质更热,温中散寒的功效更显著。炮姜炮久了碳化变成黑色,就成了炮姜碳,纯苦无辛,药性也变了,用于温阳止血。《中草辑要》中记载:“炮则辛苦大热,除胃中冷而守中,炮黑止吐衄诸血……”

     类似的还有附子的炮制。有的是用沙炮――取沙子置于锅内,用武火炒热后,加入附片,不断翻动,烫至鼓起并微变色,取出,筛去沙子,放凉。有的是直接火炮――将附子用水洗净,浸泡一夜,除去皮、脐,切片,再用水泡至口尝无麻辣感,取出,用姜汤浸1~3天,捞出蒸熟,再焙至七成干,倒入锅内用武火急炒至微鼓裂,取出放凉即得。第三种方法就是炮炙了,即同时使用炮和炙两种方法――先将已漂净沥干的附片均匀铺在铁丝筛内,置灶内烘烤大约一刻钟左右,取出摊凉,待水分渗出,内外湿度均匀,再烘烤,反复数次,烤至近干时,置烘柜内烘干,再取出,放凉,筛去灰屑即得。

     有些动物药需要做熟以后才能服用,比如穿山甲就是这样。用水煮穿山甲的鳞片,无论如何也没药效,所以古人用急火炮制,使它蓬松酥脆,焦黄爆裂,再煎煮,有效成分析出,发挥药性。经过炮制的穿山甲,就成了炮山甲或者山甲珠。类似的还有把阿胶炮制成阿胶珠。

     自南朝刘宋时的《雷公炮炙论》行世以后,炮炙(炮制)逐渐成为中药加工的代名词。天然的中药经过人工炮炙,才能更好地发挥特长,抑制毒性,顺应人意,改变性味甚至归经,让医生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同仁堂门口的著名对联“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道出了其中真谛,值得我们深思谨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文化研究―炮炙
古人用火直接加工食物、药物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也有不同的名称。上回说了炙,即把肉放在火上,利用火焰的辐射和上炎的热气来烤,所用的肉一般是鲜肉、生肉。这样做,在将肉做熟的同时,又可以烤出肉里面的油脂和水分。但是,如果碰到水分不足的肉,直接用火烤炙就容易丧失食物原味,甚至会变得干涩焦黑,难以下咽。此时,就需要用“炮”的方法。“炮”是会意字,指把食物包裹起来放到火里隔火做熟,这种方法能保持食物的本味、水分不散失。在这里,“炮”发音同“刨”。南方有个名菜叫做“叫化鸡”,就是把未煺毛的鸡掏出内脏,放入香料,用湿泥裹好后,放在火里烧,等到泥巴焦干的时候,鸡也就熟了。将泥巴摔开,粘在干泥巴上的毛自然褪去。此法逐渐被广泛应用,隔火的介质也由泥巴逐渐变成陶罐、石锅、铁板等等。现在的荷叶牛柳、锡箔纸包鲈鱼等,都是从“炮”演化而来的。在中药的加工上,炮的应用也很广泛。一般是把生药放在锅里用急火炒,使它焦黄爆...
· 炙(zhì)姓
炙(zhì)姓【摘要】炙姓的记载最早见于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姓源〕其姓源各姓氏书未知其源。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普查资料有炙姓。〔供橱〕炙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九号供橱。
· 残杯冷炙
【成语】残杯冷炙【成语】残杯冷炙【拼音】cánbēilěngzhì【解释】指残剩的饭菜,也指权贵施舍的东西。【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唯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杯冷炙之辱。"
· 残羹冷炙
【成语】残羹冷炙【成语】残羹冷炙【拼音】cángēnglěngzhì【解释】指吃剩的汤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出自】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近义词】残羹剩饭、残羹剩汁、残茶剩饭【反义词】山珍海味、水陆俱陈
· 中医文化―中医别称溯源
相传三国时,吴国有个高明的医生叫董奉,有起死回生的医技,曾救人无数,董奉给人治好了病,不收酬礼,人们对他更是由衷地敬佩。为了答谢董奉,经他治愈的重病人,在他家附近种五株杏树,轻病人就栽一棵。数年之后,这地方蔚然出现了一片杏林。从此,“杏林”一词便成了医学的象征。人们在赞扬中医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时,往往给医生赠送“杏林春满”或“誉满杏林”的锦旗。悬壶据《汉书・费长房传》载:古代有一位管理街市的小官叫费长房。一天他看见一老者在街市行医卖药,治病很神,并悬挂一壶(葫芦)于铺房外面,白天卖药,晚上就跳入壶中。费长房想此老翁定非凡人,于是百般亲近他,希望能学得医术。后来老者传授给他各种治病方法,费长房从此以老者为榜样,悬壶行医济世。日后郎中行医常腰悬葫芦,或在诊所门前高挂葫芦,有些中药店也常以之作为标记。岐黄据说黄帝和他的臣子岐伯都能治病,黄帝常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形式写成《黄帝内经》。其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