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膏肓的深浅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1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膏肓的深浅,   上回说《疾病》的时候,我们谈到扁鹊形容人不可救药时说:“病在骨髓,司命之所

    上回说《疾病》的时候,我们谈到扁鹊形容人不可救药时说:“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后来人们也用病入膏肓表达同样的意思。其实膏肓和骨髓就是一回事。

    《内经・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岐伯曰: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于阴股。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

    骨髓、脑髓就是渗入骨内颅内的膏。膏源于饮食,依赖三焦元气所化,成液者入骨髓。没有渗入骨内的固体部分分成两种,包裹覆盖脏器的白色的叫做膏,皮下黄色的叫做肓。我们吃螃蟹的时候习惯于把公螃蟹体内白色的精脂叫做蟹膏,把母螃蟹的卵黄叫做蟹黄,是一样的道理。

    《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林希嘀拢ブ豢桑镏患埃┎恢裂桑豢晌病!?/P>

     膏肓在这里特指包裹保护心脏的脂膜,也就是心包。膀胱经的第四十三个穴位叫做膏肓俞,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紧邻心包经的背俞穴厥阴俞。心包是心的宫城,心为君主之官,不受邪,心包代受。《灵枢・邪客》中说:“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包络。”所以病入膏肓就是,病邪侵入到了人体最后一道防线,艾灸火攻、针刺、服药都达不到,也就是无可救药了。

    膏的原穴是鸠尾,位于胸骨柄剑突下,无剑突的人在胸骨下1寸。“膏之下”也可以理解成膏的原穴之下,就是心的募穴巨阙。此穴解剖位置下面是肝脏左叶,历来禁针。肓的原穴是气海,肓之上也可以理解成肓的原穴之上,就是阴交和神阙。

    饮食中的营养,经过阳明胃肠的消化,有些通过三焦的气化功能转化成膏肓。固体的膏肓蓄积能量,能保温、保护脏器。膏肓液化,充盈骨髓脑髓,营养心脑。膏肓气化,转变成能量,温养脏器。膏肓的代谢直接隶属于心包经和三焦经,心包经的背俞穴、三焦经的背俞穴外侧就是膏肓俞和肓门。由于普通人奇经八脉不通,靠三焦通行元气,因此膏肓与元气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一般来讲,元气元阳不足的时候,人体就肥厚,反之就精瘦干练。三焦气化功能弱的时候,消化吸收脂肪的功能就差,三焦功能亢进的时候,膏肓分解消耗得快,甚至会出现骨髓枯槁的情况。

     具体分析,肓质地柔软,在皮下,相对较浅。膏质地相对坚硬,包裹脏器,位置较深。

   《内经・腹中论》中说:“帝曰:人有身体髀股(骨行)皆肿,环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见过吸脂手术,当黄色的油脂滚滚而出的时候,我不禁想到,如果我们认真学习一下古人的膏肓理论,从三焦、心包、元气入手治疗现代的肥胖病、抑郁症、厌食症、丰胸隆乳等,应是大有俾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文化研究―膏肓的深浅
上回说《疾病》的时候,我们谈到扁鹊形容人不可救药时说:“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后来人们也用病入膏肓表达同样的意思。其实膏肓和骨髓就是一回事。《内经・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岐伯曰: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于阴股。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骨髓、脑髓就是渗入骨内颅内的膏。膏源于饮食,依赖三焦元气所化,成液者入骨髓。没有渗入骨内的固体部分分成两种,包裹覆盖脏器的白色的叫做膏,皮下黄色的叫做肓。我们吃螃蟹的时候习惯于把公螃蟹体内白色的精脂叫做蟹膏,把母螃蟹的卵黄叫做蟹黄,是一样的道理。《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 中医文化―医药迷语―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打一中药名)没药
· 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成语意思】:膏肓:我国古代医学名称;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古代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用法分析】:病入膏肓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事物或人。【成语来源】:先秦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褒贬解析】:贬义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bìngrùgāohuāng【英语翻译】:havenohopeofrecovery【成语声母】:BRGH【成语分辨】:病入膏肓和“不可救药”;都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但病入膏肓偏重在“病”;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不可救药”偏重在“救”、...
· 病入膏肓
【成语】病入膏肓【成语】病入膏肓【拼音】bìngrùgāohuāng【解释】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出处】1、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2、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一折:“母亲病入膏肓,你孩儿仰天悲怆”3、金·王若虚《王内翰子端诗近来陡觉无佳思》诗:“功夫费尽谩穷年,病入膏肓岂易镌。”4、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二回:“吾观刘琦过於酒色,病入膏肓,现今面色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5、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生哽咽良久,自言知罪,但求拯救。莲曰:‘病入膏肓,实无救法。’”【近义词】人命危浅、行将就木、不可救药、不治之症、膏肓之疾、气息奄奄、无药可救、奄奄一息【反义词】妙手回春、手到病除、药到病除、起死回生、悬壶救世、杏林高手、妙手仁心【典故】春秋时期,晋景...
· 病入膏肓的典故
成语典故病入膏肓的意思是: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晋成公八年时,晋景公杀了赵同、赵括。两年后,晋景公梦见一厉鬼,披散的头发一直垂地,捶胸顿足,厉声骂道:“你杀我子孙,不仁不义。我已向天帝诉冤!”说罢,厉鬼毁坏大门和正门而入,就向景公掐扑过来,景公大惧,往内宫奔逃,厉鬼又破户追入内室,景公甚感恐怖,呼叫而醒。醒后,晋景公即召见桑田的一位巫人,巫人所卜和景公的梦境完全相同,景公惊惧地问道:“那怎么办才好?”巫人说:“不得吃新麦。”巫人去后,景公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就遣人往秦国求医。秦桓公派遣医缓来晋为景公治病。秦医未到时,景公梦见疾病化为两个童子,其中一个童子说:“医缓医术高超,他来治病,恐怕会伤害到我们,我们逃到何处才安全呢?”另一童子回答说:“我们躲避在肓(膈)之上,膏(心)之下,即使有良医,又怎能奈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