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道学与医学的渊源
美国明道大学校长张绪通近日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作了题为《道学与医学》的演讲。他指出,道学中的许多合理思想,体现了对于人生命的关怀,对现代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吸取。
张绪通介绍说,自古以来,道学与医学水乳交融。老子曾提出两个对人类生命非常有影响的概念。第一个概念为“长生久视”。人在生命的过程中,逐渐衰老退化,最显著的表现就是由白内障造成的老年性失明。老人在失明之后所受到的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巨大苦楚是难以言喻的。失明通常成为长生的后果,因此长生与久视产生了矛盾。易言之,人能企求长生以保证生命的量,却不能同时保证活泼健康、青春常在的生命的质。人的青春难以长在,转瞬即逝,犹如滔滔江水;而尽情享用青春者,又必促成短寿。长生是指生命的量;久视是生命的质。人要尽量长久地享受活泼的青春,把长生与久视的矛盾统一起来,便成了道学里一个极重要而且现实的命题。
第二个概念为“深根固蒂”,为长生久视提供了方法。深根固蒂是老子以花果树木的生长发展现象来说明生命的规律。要求生命的良好持续,就必须先掌握好生命的规律。要花荣果盛,必须先把根扎稳扎深。根深,然后枝干才能得到保障和必要的营养,然后才可能开花结果。反之,如果根扎得太浅,只要人畜一碰或是大风一吹,就树倒根拔,以致于枯萎而死,根本就谈不到花荣果盛或长期繁茂。从而产生了东方特有的生命哲学思想与原则,这被东汉以后道教创立者和西汉以来的养生学家、医学家奉为圭臬,也从而形成了中国医学的独树一帜的完整思想理论体系。具体来说,一是整体思想;二是固本培元思想;三是气、血、营、卫循环思想;四是阴、阳、虚、实平衡思想;五是经、络、脏、腑中心病因思想;六是辨证论治思想;七是养生预防思想;八是温、凉、补、泻调和思想;九是用药中五味、五性,升、降、浮、沉,君、臣、佐、使的完全平衡的复方配剂思想。
张绪通分析说,中国古代有神农遍尝百草,黄帝针灸推拿,伊尹煎汤调液,彭祖运气导引,以至扁鹊著《八十一难经》,张仲景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从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200年,中国医学无论在学说理论上,还是在临床实践上,都是完备和高度发达的。华佗的外科医术等辉煌成就即是“中华大道文化”自然哲学思想系统下的硕果。
东汉末期,中国有了道教。道教除了浪漫的人生色彩与宗教的戒律形式外,对外持“济世救人”的宗旨,对内则持“长生久视”的信仰。为了实现宗旨与信仰,通过宗教的热忱来实践,从而形成了东晋时代的道、医一体的结合论。其著名的代表者就是《抱朴子》、《肘后备急方》的作者――功封关内侯的道教理论家葛洪。他提出过:“为道者兼修医术,以救近祸。”“为道者以救人危,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把医术定为最重要的修道内容之一。
到了唐代,道教徒了一位非常突出的医学家,就是药王孙思邈。他是中国医学的集大成者,所著《千金要方》包括医理、方药、针灸、内功、推拿、食疗、养生、性理等方面的内容,成为后世除《内经》、《伤寒论》外医家必读之书。中国医学到此,从大道的独特思想方法,经过后来道教的深化,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逐渐成熟,一气呵成,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然后东传朝鲜、日本等国。
从科学而言,17世纪以前,无论就哪方面说,中国的科学一直都是世界的先驱,同时和“道”都分不开。英国李约瑟博士曾下过这样的结论:“在中国文化技术中,哪里发展了科学,哪里就有道学家的足迹。”
张绪通:美籍华裔知名学者和名医,早年先后留学于日本和美国,取得医学、法学和哲学博士学位。1961年以来一直从医从教于世界各地,特别是长期从事中国道学文化的研究,造诣甚深,重视实用。1976年他在美国创立了道学会,现为美国道学会会长、明道大学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