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学派、流派、医派刍议
学术流派,是“学派”与“流派”的泛称。目前中医学界在探讨学术流派的教材、著作和论文中,有称学派者,有称流派者,也有称医派者,一般并无严格的区别。甚至有学者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对学派和流派加以区分,因其可统称为学术流派。笔者认为,严格说来,学派、流派、医派这几个概念并不完全相同,实有对其进行一番概念上的疏正之必要。
关于学派,《汉语大词典》云:“一门学问中由于学说、观点不同而形成的派别。”《中文大辞典》曰:“谓讲学家之宗派也。黄宗羲之宋元学案、万斯同之儒林宗派皆专言汉宋学派之书也。”《辞海》谓:“一门学问中由于学说师承不同而形成的派别。如:紫阳(朱熹)学派;姚江(王守仁)学派。”对于流派,《汉语大词典》曰:“文艺、学术等方面的派别。”《中文大辞典》云:“水之支流曰流派。今谓一种学术因从众传授互相歧异而各成派别者亦曰流派。按此与流别略同。”而关于“流别”的解释则是:“一,水歧分之谓也……二,世亦谓人品学术等派别曰流别。”《辞海》说:“一,水的支流。二,指学术、文艺方面的派别。”
综观上述所引,学派与流派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和范畴。有“学”才有“流”,无“学”也就谈不上“流”。学派犹如江河之源,流派是学派下的“支流”。正如潺潺的小溪、滚滚的江河和滔滔的大海,无不有其源头一样。它们之间的区别恰如“百川归海”和“独流注泽”:没有众多潺动的波流万水同向地奔向大海,也就不可能汇合成浩瀚无垠、宽阔博大的海洋;孤独独的一条溪流,充其量也不过只能形成一汪曲泽,且存在着干涸的危险。
由学派是“一门学问中由于学说、观点不同而形成的派别”,流派是“一种学术因从众传授互相歧异而各成派别者亦曰流派”,可知,二者的内涵和外延是不相同的,“学派”是指一门学科中的派别,“流派”是指一种学术中的派别。学派要以学说作为基础,学说是形成学派的要素;流派则不一定都要有系统的学说。只要主张、见解、倾向基本一致,即可称之为流派。基于此种认识,笔者认为,对于学派、流派,我们是否可以作如下定义:
学派是指同一门类的某个学科中因不同的师承而形成的以某种独特的理论主张或独特的方法为基础的不同学术派别。
流派是指同一个学科内因不同的师承而形成的以独特的研究旨趣、技艺、方法为基础的不同学术派别。
由于“学派”、“流派”并不是中医学所独有的概念和范畴,因此,我们中医学界也就完全没有必要再自己制定一个关于“中医学派”或“中医流派”的定义了。完全可以在前述“学派”、“流派”概念的基础上稍作限定或修饰即可。实际上,这也是目前其他学界处理此类问题的通行做法。关于中医学派和中医流派,笔者的定义是:
中医学派是指中医学的某个学科中因不同的师承而形成的以某种独特的理论主张或独特的方法、技艺为基础的不同学术派别。
中医流派则是指中医学同一个学科内因不同的师承而形成的以独特的研究旨趣、技艺、方法为基础的不同学术派别。
“医派”一词,各种工具书均未见著录,但中医学界却不乏有使用此语的。据初步考证,以其名之的学术流派有:永嘉医派、钱塘医派、吴中医派、孟河医派等。先让我们以“永嘉医派”、“吴中医派”为例,看看他们是如何对“医派”进行界定的,然后再分析其与学派、流派的关系。
《永嘉医派研究》一书开篇即云:“温州,东晋时为永嘉郡,宋代下辖永嘉、乐清、瑞安、平阳四县,州治即在永嘉县,所以习称温州为永嘉。以叶适为代表的主张事功学说的一批温州学者,史称‘永嘉学派’,循例我们称同时活跃在温州的一批医学家为‘永嘉医派’。”
“吴中医派”――“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古称吴中、吴郡、吴门。苏州地区人文荟萃,名家辈出,创建出了绚丽多彩的‘吴文化’。吴医是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吴中医学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苏州历代名医辈出,见诸记载的有1400余人,著作600余种,为国内其它地区所罕见。并涌现出了以温病学派为代表的吴门医派。”
由此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医派”即是“医学学派”的简称。再者,“钱塘医派”亦有称为“钱塘学派”者,也可作为其旁证。
笔者认为,“医派”属于地域性医学学派之范畴,是“医学学派”的简称,其下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再划分流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