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医林漫画―神医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2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医林漫画―神医,   咱听过很多老中医妙手回春、救活死人的故事,传起来神乎其神,让听的人都没啥相
    咱听过很多老中医妙手回春、救活死人的 故事,传起来神乎其神,让听的人都没啥相信是真实的,只是一种传说而已。现在咱讲的这段中医故事,却是真实的。
  
  在 明朝万历、天启年间,泉州府晋江县福全乡有一个很出名的医生,叫蒋际酉,字沂泉,算起来也是名门望族的子弟,伊是明朝尾东阁大学士蒋德的堂阿叔,但是蒋际酉从早无意功名,以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为己任,苦心钻研岐黄之术,是一个很高明的医生,尤其擅长针灸,很多病人得到伊的医治,起死回生。
  
  伊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伊没像现时医院的医生,有工资奖金,收入就靠先生礼,但却从没乱收人的红包。对穷苦百姓,有病来就医,伊态度和善,没另眼看待,不但没收先生礼,还倒贴工贴药。有的病人倒在厝内,得倘来,伊就行路去出诊,没叫人打轿来扛伊,没半点仔名医的架子。有的病人是突然间得着急症,没管风歹天,也没管三更半暝,还是偏僻山缝,现请现行,从来没多收先生礼,所以蒋先生的名声很好。
  
  有一次,蒋先生去乡下共人看医,路咧伫着一队人咧出山。这队人有淡薄冷冷清清,没半滴闹热。没像有的人出山,头前大鼓吹,后面主亭、什音、车鼓阵,较有钱的人还倩人缚柴脚,打胸唱南曲,火鼎公火鼎婆;棺材全成板,棺罩糊龙头,囝孙几十个来拔龙须,棺后还两支棺后吹,沿路放炮献纸钱;送葬的亲戚朋友一大群,看的人在路咧双爿边看闹热,实在很体面。要是伫着这种出山的队伍,蒋先生司空见惯,闪开一边,也去多注意。这阵出山的队伍有较“个样”,静潺潺,没锣没鼓,也没孝男咧哭爸哭母,只有一个后生家哭呀像大牛;一丘薄板仔棺材,四个土公扛咧麈麈走。蒋际酉先生再共伊详细看一下,薄板仔棺材下底,一滴一滴,滴一些血水落来。蒋先生“着一枪”,近前将滴在路顶的血滴认真看一下,血清红清红。
  
  蒋先生大步细步走到出山的队伍头前,共伊截咧,说:“停!停!停!”出山扛棺,半路是做得随便停得,要停不是土公歇,就是有亲戚朋友摆香案桌半路祭。这个老先生没事没白叫停,是什么缘故?有人认得伊就是很出名的先生,就共那个哭呀那牛的后生家说,后生家就来问蒋先生怎么叫停?
  
  蒋先生向后生家了解情况,知影棺里死的是一个产妇,这个后生家是伊的翁,嫫难产死,一尸两命,母囝双亡,算是夭寿死,难怪要草草收埋。蒋先生又问明产妇是生头胎,没及时请先生血流止,致使气绝身亡。蒋先生就说:“人若真实气绝身亡,必然血液凝固,血再流。如今棺内的产妇血还咧流,而且血色清红,说明气还未断绝,身体还没僵硬,人还没真实死,是假死。”就是现时西医说的休克。蒋先生叫产妇的丈夫赶紧开棺,让伊抢救。
  
  封建社会,棺材盖若坎落去,四块“饼龟”钉了,就做得再开得。开棺是大事情,官府办人命案都不敢随便决定开棺验尸,何况是医生要医死人?开棺验尸若是办案有结果,就没事情,若是办没好,官府都会让人告吃官司。医生开棺医死人,才是没人敢做这种事情,从来也不曾听说人会死而复生,死人医会活。若会,岂不是神仙、神医!后生家救人心切,听说蒋先生要开棺救嫫,心里抱一线希望,死马当活马医也好,但是伊不敢自己决定,就去问嫫后头,丈人、嫫舅也正为失去亲人很苦心,听说蒋先生要开棺救人,也就同意了,没管会犯什么禁忌不禁忌,救人要紧。
  
  棺材停在路边,棺材盖撬开,蒋先生看见产妇的脸色没啥变,身体果然还没僵硬,而且还有一丝仔体温。就说:“还有救!还有救!”取出银针,对准产妇的穴位捻落去。没偌久,产妇就复苏过来,“呜呀!呜呀!”煞有幼仔咧吼“呜呀”,产妇在棺材咧煞将腹肚内面的囝生出来,母囝平安,众人大欢喜,尽皆向产妇和伊的丈夫、外家人祝贺,又阿谀蒋先生是“国手神医”。
  
  蒋先生说:“这不是什么神奇的事情。胎儿在腹里因为受到外界震惊,将手去拍咧胎壁里不放,母身疼痛,仔又生得落来,时间一久人就昏去。我将针对胎儿的手捻落去,胎儿的手就放开,母身就快活,身体复元,将仔生落来。”众人听了当然就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若不是蒋先生医术和医德都好呀不倘说,哪会甘冒风险,多管人的事,一针救活母囝两条命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医林漫画―大医精诚
【原文】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责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其有患疮痘、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释义】凡是优秀的医生治病,一定要神志专一,心平气和,不可有其他杂念,首先要有慈悲同情之心,决心解救人民的疾苦。如果患者前来就医,不要看他的地位高低、贫富及老少美丑,是仇人还是亲人,是一般关系还是密切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包括中外),是聪明的人还是愚笨的人,都应一样看待,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替他们着想;也不能顾虑重重、由于不决,考虑自身的利弊,爱惜自己的性...
· 中医文化―医林漫画―茯苓佳话
茯苓,亦名伏灵、伏菟、松腴、不死面,是人们颇为熟悉的补益佳品。茯苓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700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把它列为上品;伏灵之名出于《史记・龟策列传》,传云:“所谓伏灵者,在警丝之下,状似飞鸟之形”。《淮南子》也载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下有菟丝”。宋代《图经本草》也有关于茯苓酥的记载。苏颂《集仙方》内集古代茯苓食品之大成,有关此方面的论述颇多。据《本草纲目》载:茯苓“主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明清时代,茯苓作为高贵滋补食品更为世人所珍爱。据说,慈禧太后为了保健养身,对"茯苓夹饼"特别厚爱,而使"茯苓夹饭"盛行于世,成为京都名食,饮誉至今。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的干燥菌核,靠吸收松木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生长。嫩时白棉绒状,成熟后呈棕褐色皮状。李时珍说:“茯苓有大如斗者...
· 中医文化―医林漫画―治泻
从前有一个人,他拉肚子已经很久了,旁边的阿三告诉他一个偏方:用粪车的竹条熬水喝。这个人回去试了一下,但是拉得更厉害了。他去找阿三,阿三叹了口气说道:“那么大的一车粪,竹条都能挡着,却挡不着你那一点,唉,我也就没有办法了
· 中医文化―医林漫画―庸医择瘦
古代有一庸医,医术不精,往往误投药饵致死人命,常遭病家痛打及处罚。有一次,又出了医疗事故,患者死亡。病家为了惩罚他,责令其全家人为死者抬棺出葬并唱挽歌。庸医唱曰:"祖公三代做太医啊,"其妻唱曰:"丈夫出事连累妻啊,"其次子唱曰:"无奈死者十分重哎,"其长子唱道:"以后只拣瘦子医啊!"
· 中医文化―医林漫画―讳疾忌医
“讳疾忌医”源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其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齐桓侯讳疾忌医的表现,一是不承认或不知道自己有病,此意贯穿于故事始终;二是怀疑医生的真诚和医德,他们说的“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的话可证。生活中还有更甚者,他们把医生的行为归于“居心不良”。如《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