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中医典故―武则天顶礼谢医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58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中医典故―武则天顶礼谢医,【原文】唐高宗苦风头眩目不能视,召侍医秦鸣鹤诊之,秦曰:“风毒上攻,若刺头出少

 【原文】唐高宗苦风头眩目不能视,召侍医秦鸣鹤诊之,秦曰:“风毒上攻,若刺头出少血愈矣。”天后自帘中怒曰:“此可斩也!天子头上岂是出血处耶?”鸣鹤叩头请命。上曰:“医人议病,理不加罪。且我头重闷,殆不能忍,出血未必不佳。朕意决矣。”命刺之。鸣鹤刺“百会”及“脑户”出血,上曰:“我眼明矣。”言未毕,后自帘中顶礼以谢之,曰:“此天赐我师也!”躬负缯宝以遗之。   (选自唐・胡璩《谭宾录》)

  【释义】唐高宗得了眩晕病,头晕目眩,不欲睁眼,召太医秦鸣鹤前来诊治,秦鸣鹤诊后说:“风热之毒上攻头目,若用针点刺头部出血即能痊愈。”皇后在帘内怒气冲冲地说:“你这个医生该杀头!皇帝的头能放血吗?”秦鸣鹤惊慌地磕头请求饶命。皇上说:“医生议论治病,按道理不应该有罪。况且我的头目沉重苦闷,几乎不能忍受,针刺头上出血未必不好。我决意让你扎针。”鸣鹤立即针刺“百会”和“脑户”二穴出血。皇上说:“我感觉眼睛亮多了。”话还没说完,皇后在帘内表示感谢说:“这是老天爷的恩赐呀!”说罢,亲自背负精致丝织品和珠宝赠送给秦鸣鹤医生。

  【按语】读此短文,可见古代御医治病之艰险,秦鸣鹤虽受恩赐,而是死中幸生。作者对于故事的陈述,以环环相扣的绝妙笔法,对封建贵族不曾留神医药、精究方术的弊病,做了严厉的批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医林漫画―武则天顶礼谢医
【原文】唐高宗苦风头眩目不能视,召侍医秦鸣鹤诊之,秦曰:“风毒上攻,若刺头出少血愈矣。”天后自帘中怒曰:“此可斩也!天子头上岂是出血处耶?”鸣鹤叩头请命。上曰:“医人议病,理不加罪。且我头重闷,殆不能忍,出血未必不佳。朕意决矣。”命刺之。鸣鹤刺“百会”及“脑户”出血,上曰:“我眼明矣。”言未毕,后自帘中顶礼以谢之,曰:“此天赐我师也!”躬负缯宝以遗之。(选自唐・胡璩《谭宾录》)【释义】唐高宗得了眩晕病,头晕目眩,不欲睁眼,召太医秦鸣鹤前来诊治,秦鸣鹤诊后说:“风热之毒上攻头目,若用针点刺头部出血即能痊愈。”皇后在帘内怒气冲冲地说:“你这个医生该杀头!皇帝的头能放血吗?”秦鸣鹤惊慌地磕头请求饶命。皇上说:“医生议论治病,按道理不应该有罪。况且我的头目沉重苦闷,几乎不能忍受,针刺头上出血未必不好。我决意让你扎针。”鸣鹤立即针刺“百会”和“脑户”二穴出血。皇上说:“我感觉眼睛亮多了。”话还没说完...
· 中医文化―中医典故―药王邳彤医母病
药王邳彤听说南方瘟疫流行,便离开家乡祁州前往南方为百姓治病。邳彤离家后,母亲得了重病,百医无效。捎信给邳彤,邳彤在南方的病人很多,又离不开。母亲病中又十分思念邳彤,哥哥邳祝只好带母亲去南方。邳彤见到母亲后,赶紧为母亲诊治,依然不见好转,只好让哥哥带母亲回家。临别时,邳彤流着泪说:“不是儿子不孝,确是儿子不才。我治好过那么多人的病,今天却治不好母亲,因为治这种病的药世间难以寻找,但若天地有情,念我为世为治病之医德,或许有缘能碰到。母亲保重,就看命运如何了。”这天,哥哥邳祝搀着母亲走在半路上,母亲口渴难忍,可前不归村,后不归店,哪里去讨口水喝。邳祝将母亲安置在路边,四处寻找哪里有水的影子。后来走到一片槐树林里,看见一个死人头骨,里面存有雨水,有两条细细的小蛇在水中嬉戏。邳祝轰走小蛇,把水端给母亲:“您就闭上眼睛把这点雨水喝下去吧。”母亲实在渴极了,也顾不上干净不干净,闭上眼一饮而尽,觉得心里好...
· 中医文化―医林漫画―中医行医的招牌葫芦
古时候的行医者无论走到里,身上都背着个葫芦。葫芦作为行医的招牌,据传这还有个来历呢!东汉时期,有个叫费长房的人见一老翁在街上卖药,凡吃过他的药的病人,立即见效,药到病除。费长房看了以后,就想拜老翁为师。于是待人散后尾随跟踪,见老翁跳进一家酒店墙上挂的葫芦内,心想这老翁决不是等闭之辈,更增加他拜师的决心。于是,他便在酒店挂葫芦处备好一桌上等的酒席,恭候老翁出来,不多时,老翁便从葫芦内跳出来。费长房立即磕头跪拜,认师求教,老翁见费长房诚心求学,便收他为徙,将自己的医术传授于他,后来费长房便成为当时的一代名医。他为了纪念老翁,行医时总将葫芦背在身上。从此以后,郎中行医,便用葫芦当招牌,以表示医术高超,人们也因此把葫芦当作医生的标记。其实,葫芦本身也是一味中药,味甘淡性平,有利水通淋之功,可用于治疗水肿、不利、黄疸、腹满等证。每次15-30克,水煎服,也可配入复方中应用。葫芦子还可治疗牙痛及牙龈肿...
· 中医文化―医林漫画―中医切脉趣谈
中医看病,免不了要先摸摸患者手腕部的脉搏,俗称切脉,亦称脉诊,切诊。切脉,是医生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医辨证的“拿手好戏”。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通过“按二指”,常能相当准确地判断患者患病的部位和性质,推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窥察体内邪正盛衰等情况。历史上有关切脉的趣闻甚多,然而,切脉之术是谁人发明的呢?相传,距今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晋国上卿赵简子有一次病例,昏迷不醒,众人皆认为他死去。请当时的名医扁鹊判断,扁鹊从赵简子的手腕部按及还有微弱的脉跳,断言未亡。经他精心调治一周,终使赵“起死回生”。又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举国上下正忙于筹办驱魔祛邪的祭祀。询问之后方知原来是虢国太子已断气半日。扁鹊急上前察看,经摸脉搏、按体温,断定太子属假死,其奄奄一息之态患的是“尸厥”(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休克)。当即与弟子用针刺、热慰之法抢救。待虢太子醒来后,再以汤药精心调治二旬告愈。故后人普遍认...
· 中医文化―医林漫画―中医“免疫”思想的由来
在我国医学历史上,很早就有“免疫”的思想,这就是“以毒攻毒”的治病方法。我国最古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到,治病要用“毒药”,药没有“毒”性就治不了病。然而,有趣的是,最早把这种免疫思想付诸于实践,并最早从事免疫学研究的先驱,竟是醉心于炼丹的道教徙葛洪。葛洪,字稚川,别号朴子。他从小就喜欢读医书和炼丹书,长大后,更在热衷于炼丹术的同时,潜心研究医术,并成了东晋有名的医学家,老百姓有什么急病重病,常找他来医治。一天,有位40多岁的老农急冲冲地来到葛洪的家,焦急地对他说:“我的独生儿子被疯狗咬伤了,请您给想个办法,救他一命。”葛洪听了这话,也很焦急。因为他知道,人若是被疯狗咬伤,会非常痛苦,受不得半点剌激,哪怕是受到一点光,听到一点声音,都能引起抽搐,烦燥,尤其是怕水。听到水,谈到水,见到水,都会立刻咽喉痉挛。发病几小时内便可迅速死亡。葛洪在脑子里搜索着各种各样的药方,但很遗憾没有一个药方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