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沈括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3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沈括,“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沈括沈括(1029~1093年),字存中,杭州人,

“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沈括

沈括(1029~1093年),字存中,杭州人,1063年,他擢进士第。熙宁间,任太子中允,后知制诰,职掌三司使,后升为翰林学士,累官至龙图阁学士。后他被贬居京口,自号梦溪翁。沈括擅长文学,曾向朝廷贡上《熙宁奉元历》,编修《天下郡国图》,著有《春秋机话》、《长兴集》等。后退休林下,屏迹交游,抒以往的见闻笔录成书,写成《梦溪笔谈》26卷。沈括学术浩博,文艺深长,经史之外,在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方面都有论述。其大半生沉浮于宦海,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以惊人的毅力和非凡的才华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内有重大建树,尤其在医药学方面成果累累。李约瑟博士称他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著作《梦溪笔谈》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自从1049年他18岁时,晚上经常书写小字,病目昏,开始研习医药,后在医药学的绝大多数领域都有研究。在基础医学方面,对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有深刻的研究;在临床医学方面,编有《灵苑方》、《良方》两种方书,后者对许多疾病做了详尽描述,提出了自己一整套诊疗理论;在药学方面,对药用植物学、药剂学、药学理论等都提出了精辟的论述;在卫生学方面,对素食、去蚤虱、食物中毒、废井下毒气袭人、清洁井水诸方面都有论述。尤其在他的《良方?秋石方》中保留了现存最早、最完善的大量从人尿中提取出相当纯的性激素制剂“秋石”这一重大科技成果,西方医学要到1927年才有类似的发现。而且,他为了提高自己的医技水平,不耻下问医师、里巷小人、士大夫、山林隐士,用自己精湛医技治愈了众多病人,他不愧为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整部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沈括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八月,西夏发兵20万攻破宋军新筑的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西北)。时任延州长官的沈括,因“始议城永乐,既又措置应敌俱乖方”,被责授均州团练副使,随州(今湖北随县)安置。这个处罚实际上结束了沈括的政治生涯,对于他本人来说或许是个不幸,但是对于中国文化而言却是不幸中的大幸。因为至此以后,沈括不用再花费大的气力去处理那些纷繁复杂的政事,而是集中精力从事自己喜爱的学术研究,把平生所学所见所闻的渊博知识,用笔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中国文化史上不朽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最初只称作“笔谈”,沈括在自序中说:“予退处林下,深居绝过从。思平日与客言者,时纪一事于笔,则若有所晤言,萧然移日。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谓之《笔谈》。”后人之所以称之为《梦溪笔谈》,与这部著作的成书背景和沈括的晚年生活分不开。相传沈括三十余岁时“尝梦至一处,登一小山,花如覆锦,而乔木蔽其上,山之下有水澄...
· 沈括为何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历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提起沈括,大家可能仅限于听说过,对于其他方面多少有些陌生。但是说到《梦溪笔谈》,中国最早的百科全书之一,大家应该就恍然大悟了吧。对,沈括就是《梦溪笔谈》的作者,一个对中国科学史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才,那么沈括是什么朝代的人呢?沈括古代画像沈括是我国古代北宋人,出生在浙江钱塘县,也就是现在的浙江杭州。沈括从小就对天文、地理等方面产生强烈的兴趣,由于其父亲是官宦人家,他自小就跟随父亲访历各地,用自己的眼睛“访察”各地的人文、地理等新鲜事物。所以小时候的经历和家庭的背景,造就了他日后成为一名博文善识、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的著名科学家。了解了沈括是什么朝代的人,接下来就不能不了解他的中外闻名的著作——《梦溪笔谈》。《梦溪笔谈》内容及其丰富,天文、地理、水利、数学、医学、乐理等生活的各个方面无所不在其及。《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的著作,他综合其一生的见闻,翔实地记载了各个行业人们的点滴劳动发明和科学创造,使...
·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苏轼与中医药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坛魁首,他不但对文学、诗、词、赋和书法精通,而且在中医药学、养生学方面也颇有建树。苏轼在杭州做知府时,正值瘟疫时发,为了使黎民百姓免于疫病之苦,苏轼从个人的俸禄中拿出50两黄金,在城中建了一座名叫“安乐的病坊”,三年之中就医治了近千名病人。后来,病坊由专派的僧人主持。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1086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官贵州,适逢该地瘟疫流行,苏轼专程访眉山巢谷,并得一秘方“圣散子“。巢传授给他时,曾让苏指江水为誓,保证永不传人。为了控制瘟疫流行,苏轼以民生为重,将以药方公诸于百姓。苏轼对中医理也有研究,认为重虚有实候,而大实有羸状,差之毫厘,便有死生祸福之异。并批评那些士大夫“秘新患而求诊,以验医之能否,使索病于鱼漠之中,辨虚实冷热于疑似之间”。苏轼有医论、医方存世,著名的《苏学士方》便是他收集的中医药方。后来人们把苏轼收集的医方、药方与沈括的《良方》合...
·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乾隆皇帝与中医养身
查遍我国的二十五史,前后有230多个皇帝,短命的多,长寿的少。乾隆皇帝是清朝第6代君主,在位60年,活了89岁,是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者。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4朝,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伦之乐。乾隆皇帝为什么能独享高龄呢?原来他有一套养生的秘诀。他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出了养生四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其中“十常”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掸,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运,肢常伸,肛常提。“四勿”就是: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这“十常四勿”完全符合保健养身的道理。别的不说,单言酒色二字。乾隆尊为天子,富有天下,美酒盈仓,佳丽满宫。在此环境中,居然能做到不恋酒、不迷色,实属难能可贵。乾隆自幼习骑射,曾在避暑山庄几次皇家射箭比赛中大显身手。当上皇帝后,更以骑射为乐。直到他80岁高龄时还去行围狩借。骑马射箭,活动量很大,无疑是一种锻炼身体的好办法。乾...
·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僧侣医师
僧侣医师古代浙江中医药学兼精佛理者人才辈出,僧侣行医济贫者亦群星璀璨。其中影响最大者当推智,其生平事迹详后介绍。晋朝高于法开,他居住在剡县(今嵊县),精通佛理,更好医学,著有《议论备预方》。他在一次旅途中遇到一位妇女难产,请其吃羊肉,然后用针刺,使产妇平安分娩。唐朝牧牛和尚,武义人,是该县普宁寺僧,尤善医术,对贫富者皆授以药方,不图报酬。宋代释奉真、释元觉、释法琮,为宁波三代僧人,诊视技术不差铢分,名闻遐迩。开平元年(907年)吴越王在杭州木子巷北建千顷广化院,南宋时为临安府祝圣道场。寺院僧了性精通医药,经常为市民治病,医绩显著。北宋苏东坡为其写了《六观堂老人草书歌》,南宋赵阅道为其堂室题匾“慈堂”,以表彰他的医术。北宋杭州西溪寺僧精通外科,附近一户田家病癞,全身溃烂。西溪寺僧检查后认为是天蛇毒,取木皮(秦皮)煎煮一斗,请病人吞服,没几天田家病愈。杭州千佛寺有一位异僧,离开寺院前留下了《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