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宋代皇帝和中医中药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88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宋代皇帝和中医中药,英国学者李约瑟曾写道:“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写道:“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在这个时期里,中医药事业也得到了巨大的进展。出版了医学百科全书《圣济总录》、编辑了21卷本的《图经本草》、铸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具立体针灸教学用的铜人、创办了国家医学院、制药厂及颇有规模的医院。所有这些成就,和北宋历代重视医药事业,甚至有些帝王本人就是医学家、药学家的状况是分不开的。

宋太宗赵炅远在登基之前,在自己的封地里,便非常留心医术方药。经多年辛苦收集,竟“藏有名方千余首,皆有验”。当时潭州人释洪蕴,以医鸣人,赵炅闻讯,以皇太子身份,拜释洪蕴为师,请他为己讲解方药知识。

公元976年,赵炅执政,亲自下诏在京师(今之开封)置香药交易院。此举促进了中外名贵药材的交流,并由此而产生了许多“香药”为主的中成药。在他执政的第3年,便“召翰林医官各具家传经验方以献”,这样竟获得验方“万余首”,经过14年终于完成了巨著――《太平圣惠方》,宋太宗赵炅亲笔作序。为了造福百姓,不惜重金“令雕刻印板,遍施华夏”。

宋太宗晚年还下昭创办了御药院,其职责是专门掌管帝王用药及保管国内外进献的珍贵药材,并且整理出了我国第一部宫廷内的成方制剂规范――《御药院方》,计11卷,对后世颇有影响。宋太宗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对以后北宋皇帝的影响很大。

宋真宗在位24年,他受到了太宗的直接教导,也有一定的医术。当时宣龙兔阁杜镐突得重病,宋真宗亲自“调药饮之”,说明了他对药物调制的熟悉程度。高相国有疾后,他针对病情,亲自查阅《御药院方》,选“生犀丸”赐给高相国,以祛痰清目而进饮食。

据《本草纲目・34卷・苏合香》记载:宋真宗曾因太尉王钦苦气弱多病,便面赐药酒一瓶,云“可以和气血,辟外邪”,令空腹饮之。王饮后“大觉宽健,次日称谢。”宋真宗说:“此苏合香酒也,极能调和五脏,却腹中诸疾。”并且他还在朝上向大臣们详述该酒的制备方法,自此,“臣宦之家皆仿为之,遂此方盛于时。”表现了真宗对药物制备工艺的精通。《宋史》记载:大臣王旦患病,他曾“御手调药,并以薯蓣粥为赐”以调养身体,以利康复。宋真宗丰富的卫生保健方面的实践,无疑促进了当时医学的发展。

宋仁宗在位达41年之久,史书称他为“恭俭仁恕,慎刑爱民,为有宋第一明主”。他执政才三年,便令针灸学家王惟一监铸针灸铜人,并编写《铜人腧穴针灸图经》。1027年10月铜人铸成,1030年又把《图经》范刻于石板上,陈列于市中心的大相国寺内,供人自由参观学习,这对针灸知识的普及有极大促进作用。石刻的题篆为宋仁宗亲笔御书,并指令大学士夏竦为《图经》作序。

为了进一步完善本草学,他“又诏天下郡县,呈上所产药本”,令苏颂主持编写了大型图文并茂的本草工具书――《图经本草》。宋仁宗自己也专研方剂,他在古方“甘桔汤”中,加了荆芥、防风、连翘三味药,通治咽喉口舌诸病,“遂名三圣汤,极言其验也”。宋仁宗最大的贡献是成立了校正医书局,并广泛普及了医经、本草和针灸的知识,使医药活动达到了高潮,出现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局面。

除了上述三位皇帝以外,其他像宋太祖、宋神宗、宋徽宗等也很注重医药事业的发展。如宋太祖时,“宁州贡献琥珀枕”,太祖认为琥珀可以入药,何必当枕头?于是“碎以赐军士敷金创”。宋神宗则诏天下名医,“各以效方奏进”,最终编成了《太医局方》。

宋徽宗执政不久,便设安济坊(即疗养院),采纳何执中的建议,而于全国设立熟药所(即制药厂);合并成立了国家医药和剂局和医药惠民局;并于1112年,亲自编成了《圣济总录》一书,书中展现了他不同一般的医学水平,斯书理法方药皆备,是我国惟一一部由帝王本人执笔编撰的医著。

北宋早期和中期社会环境比较稳定,经济较快发展,再加上帝王大多重视医学,这种状况对促进祖国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乾隆皇帝与中医养身
查遍我国的二十五史,前后有230多个皇帝,短命的多,长寿的少。乾隆皇帝是清朝第6代君主,在位60年,活了89岁,是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者。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4朝,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伦之乐。乾隆皇帝为什么能独享高龄呢?原来他有一套养生的秘诀。他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出了养生四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其中“十常”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掸,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运,肢常伸,肛常提。“四勿”就是: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这“十常四勿”完全符合保健养身的道理。别的不说,单言酒色二字。乾隆尊为天子,富有天下,美酒盈仓,佳丽满宫。在此环境中,居然能做到不恋酒、不迷色,实属难能可贵。乾隆自幼习骑射,曾在避暑山庄几次皇家射箭比赛中大显身手。当上皇帝后,更以骑射为乐。直到他80岁高龄时还去行围狩借。骑马射箭,活动量很大,无疑是一种锻炼身体的好办法。乾...
· 中医文化―中医中药正在被“西化”不要以西医标准要求中医
长期以来,由于按照西医的学术标准和教育体制管理中医药,已使几代中医药工作者迷失自我。中医药学术和产业正在因被釜底抽薪而濒临灭顶之灾。真正的中医和中药有不少已被基本异化,有学历、有文凭的中青年中医药师,多数已不是原本意义上的中医药师了。一代名老中医正随着时间的推移相继谢世,而新一代中医中,真正既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又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临床医疗人才越来越少。一位业内专家认为,中医药人才正在走向濒危。从踏入中医药大学的大门,到成为针灸推拿学的博士,贾博士在中医药领域学习和研究已有10多个年头。现在她做的博士后研究课题是,利用脑功能成像技术证明针灸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许多大学"科班"出身的中医院校的学生,都和贾博士有着类似的经历。在研究生阶段为完成课题,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寻求中西医的结合点,用现代医学的方法证明中医药的疗效,从而证明中医药存在的价值。只能利用西医...
·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苏轼与中医药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坛魁首,他不但对文学、诗、词、赋和书法精通,而且在中医药学、养生学方面也颇有建树。苏轼在杭州做知府时,正值瘟疫时发,为了使黎民百姓免于疫病之苦,苏轼从个人的俸禄中拿出50两黄金,在城中建了一座名叫“安乐的病坊”,三年之中就医治了近千名病人。后来,病坊由专派的僧人主持。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1086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官贵州,适逢该地瘟疫流行,苏轼专程访眉山巢谷,并得一秘方“圣散子“。巢传授给他时,曾让苏指江水为誓,保证永不传人。为了控制瘟疫流行,苏轼以民生为重,将以药方公诸于百姓。苏轼对中医理也有研究,认为重虚有实候,而大实有羸状,差之毫厘,便有死生祸福之异。并批评那些士大夫“秘新患而求诊,以验医之能否,使索病于鱼漠之中,辨虚实冷热于疑似之间”。苏轼有医论、医方存世,著名的《苏学士方》便是他收集的中医药方。后来人们把苏轼收集的医方、药方与沈括的《良方》合...
·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僧侣医师
僧侣医师古代浙江中医药学兼精佛理者人才辈出,僧侣行医济贫者亦群星璀璨。其中影响最大者当推智,其生平事迹详后介绍。晋朝高于法开,他居住在剡县(今嵊县),精通佛理,更好医学,著有《议论备预方》。他在一次旅途中遇到一位妇女难产,请其吃羊肉,然后用针刺,使产妇平安分娩。唐朝牧牛和尚,武义人,是该县普宁寺僧,尤善医术,对贫富者皆授以药方,不图报酬。宋代释奉真、释元觉、释法琮,为宁波三代僧人,诊视技术不差铢分,名闻遐迩。开平元年(907年)吴越王在杭州木子巷北建千顷广化院,南宋时为临安府祝圣道场。寺院僧了性精通医药,经常为市民治病,医绩显著。北宋苏东坡为其写了《六观堂老人草书歌》,南宋赵阅道为其堂室题匾“慈堂”,以表彰他的医术。北宋杭州西溪寺僧精通外科,附近一户田家病癞,全身溃烂。西溪寺僧检查后认为是天蛇毒,取木皮(秦皮)煎煮一斗,请病人吞服,没几天田家病愈。杭州千佛寺有一位异僧,离开寺院前留下了《咽...
·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寺院医药
寺院医药浙江的佛教寺院枚不胜数。如清朝前期杭州府所辖各地的寺、院、庙、堂、宫、观、庵约达858个。其中杭州约达373个、海宁31个、富阳73个、临安79个、于潜54个、新城59个、昌化38个、余杭151个。宁波府所辖各地约达145个,其中鄞县48个、慈溪25个、奉化45个、镇海24个、象山12个、定海3个。剔除其中道教的布道场所,杭州和宁波两地区的佛教寺庙星罗棋布,佛教徒亦数以万计。从寺院的建筑结构来,大的庙宇设有药师殿或药王殿,供奉药师佛或药王。药师佛称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大佛、医王善逝、消灾延寿药师佛等。据佛教《大宝经》云,他“能疗治一切诸病”,令人身心惬意。普通僧侣及一般群众把他成是包治百病的神医佛爷。他的造像是身成跏跌坐姿式,其左手持钵表示甘露,右手持药丸象征着为民治病,通常还有日光、月光二菩萨及“药师十二神将”协侍。舟山的普陀山全岛峰峦起伏,洞幽岩奇,潮涌金沙,浪击危岩,佛光海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