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性命双修,南宗立派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48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性命双修,南宗立派,性命双修,南宗立派张伯端(984~1082),又名用成,字平叔,号紫阳山人,天台

性命双修,南宗立派

张伯端(984~1082),又名用成,字平叔,号紫阳山人,天台东林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涉猎儒释道三教经书,以至于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无不留心详究。相传他担任台州府吏时,同僚开玩笑地将他喜吃的鱼藏在梁上,他错怪侍婢偷食而加以斥责,致使侍婢自尽身亡。后来腐鱼从粱上掉下,真相大白。他因此慨叹盈箧公案类似这窃鱼事的不知有多少,感慨万千,从此对世事大彻大悟,萌生了出家修道的念头,写诗道:“刀兵随身四十年,是是非非万千千。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紫绶金章今已矣,芒鞋竹杖自悠然。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一把火焚毁掉全部案卷,决心芒鞋竹杖,寻仙问道。

张伯端因犯了烧毁文书罪而被充军岭南,后来他去桂林驻军统帅陆诜帐下掌管机要。熙宁二年(1069),在成都天回寺遇到异人刘海蟾,得金丹火候之秘。从此改名用成,号紫阳。陆诜逝世,他投奔司农少卿转运使马默,转赴荆湖汉阴山石洞修炼。(其洞后人称紫阳洞,县亦因此改名紫阳县,这是后话)。然后返回天台山,著成《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等。晚年在桐柏宫修炼。他被后世尊为道教南宗始祖,桐柏宫因而成为南宗祖庭。元丰五年(1082),在天台百步溪(今属临海)沐浴净身,趺坐而逝,终年99岁。张伯端是内丹学集大成者,他的《悟真篇》继承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的学说,吸取佛禅教理,提倡“性命双修”,将人身比作鼎炉,以精、气为药物,神为火候,经过“炼精化气”(外药)、“炼气化神”(内药,以上为“命功”)和“炼神返虚”(大药,“性功”)3个阶段,终成轻健纯阳之体。

他和弟子及嫡传法裔通过“性命双修”而达到健身长寿者颇多。如石泰寿137岁、薛道光寿114岁、闵一得寿105岁。《四库全书》将他的《悟真篇》与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并称“道学正宗”,后世尊之为“紫阳真人”。近代道教大师陈樱宁说:“性命双修之学,至师始集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性命双修南宗立派”张伯端
张伯端(984~1082),又名用成,字平叔,号紫阳山人,天台东林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涉猎儒释道三教经书,以至于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无不留心详究。相传他担任台州府吏时,同僚开玩笑地将他喜吃的鱼藏在梁上,他错怪侍婢偷食而加以斥责,致使侍婢自尽身亡。后来腐鱼从粱上掉下,真相大白。他因此慨叹盈箧公案类似这窃鱼事的不知有多少,感慨万千,从此对世事大彻大悟,萌生了出家修道的念头,写诗道:“刀兵随身四十年,是是非非万千千。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紫绶金章今已矣,芒鞋竹杖自悠然。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一把火焚毁掉全部案卷,决心芒鞋竹杖,寻仙问道。张伯端因犯了烧毁文书罪而被充军岭南,后来他去桂林驻军统帅陆诜帐下掌管机要。熙宁二年(1069),在成都天回寺遇到异人刘海蟾,得金丹火候之秘。从此改名用成,号紫阳。陆诜逝世,他投奔司农少卿转运使马默,转赴荆湖汉阴山石...
·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苏轼与中医药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坛魁首,他不但对文学、诗、词、赋和书法精通,而且在中医药学、养生学方面也颇有建树。苏轼在杭州做知府时,正值瘟疫时发,为了使黎民百姓免于疫病之苦,苏轼从个人的俸禄中拿出50两黄金,在城中建了一座名叫“安乐的病坊”,三年之中就医治了近千名病人。后来,病坊由专派的僧人主持。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1086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官贵州,适逢该地瘟疫流行,苏轼专程访眉山巢谷,并得一秘方“圣散子“。巢传授给他时,曾让苏指江水为誓,保证永不传人。为了控制瘟疫流行,苏轼以民生为重,将以药方公诸于百姓。苏轼对中医理也有研究,认为重虚有实候,而大实有羸状,差之毫厘,便有死生祸福之异。并批评那些士大夫“秘新患而求诊,以验医之能否,使索病于鱼漠之中,辨虚实冷热于疑似之间”。苏轼有医论、医方存世,著名的《苏学士方》便是他收集的中医药方。后来人们把苏轼收集的医方、药方与沈括的《良方》合...
·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倩泾高僧,开派乌镇
倩泾高僧,开派乌镇浙北医家中,流传最广的首推医僧越一系。僧达德,字越,又作逸、越林,乌镇倩泾寺僧,本为豪杰之士,喜藏书,长于诗,性极慷慨,医理尤精,与同时名医张千里友善,张千里赠诗有“逸公支遁流,神骏轶凡众。灵兰入室探,肺腑隔垣洞。我佛大慈悲,要解众疾痛。南阳慨不作,古籍尘封栋。斯道有源流,一心与贯综”之句,其推崇如此。清咸丰、同治间,与张千里、吴古年并列为浙西三大家,著有《逸医案》。处方简洁,医理湛深,迭起大症,在民间享有极高声誊。弟子知名者有沈成美、丁受堂、施寅初,再传弟子沈梅清等,三传弟子沈子畏等,四传弟子张艺城等,五传弟子巴心孚、周孟金等,皆为近代名医。浙西、浙北一带,传承至今不绝,蔚为“乌镇派”。
·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乾隆皇帝与中医养身
查遍我国的二十五史,前后有230多个皇帝,短命的多,长寿的少。乾隆皇帝是清朝第6代君主,在位60年,活了89岁,是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者。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4朝,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伦之乐。乾隆皇帝为什么能独享高龄呢?原来他有一套养生的秘诀。他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出了养生四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其中“十常”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掸,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运,肢常伸,肛常提。“四勿”就是: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这“十常四勿”完全符合保健养身的道理。别的不说,单言酒色二字。乾隆尊为天子,富有天下,美酒盈仓,佳丽满宫。在此环境中,居然能做到不恋酒、不迷色,实属难能可贵。乾隆自幼习骑射,曾在避暑山庄几次皇家射箭比赛中大显身手。当上皇帝后,更以骑射为乐。直到他80岁高龄时还去行围狩借。骑马射箭,活动量很大,无疑是一种锻炼身体的好办法。乾...
·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僧侣医师
僧侣医师古代浙江中医药学兼精佛理者人才辈出,僧侣行医济贫者亦群星璀璨。其中影响最大者当推智,其生平事迹详后介绍。晋朝高于法开,他居住在剡县(今嵊县),精通佛理,更好医学,著有《议论备预方》。他在一次旅途中遇到一位妇女难产,请其吃羊肉,然后用针刺,使产妇平安分娩。唐朝牧牛和尚,武义人,是该县普宁寺僧,尤善医术,对贫富者皆授以药方,不图报酬。宋代释奉真、释元觉、释法琮,为宁波三代僧人,诊视技术不差铢分,名闻遐迩。开平元年(907年)吴越王在杭州木子巷北建千顷广化院,南宋时为临安府祝圣道场。寺院僧了性精通医药,经常为市民治病,医绩显著。北宋苏东坡为其写了《六观堂老人草书歌》,南宋赵阅道为其堂室题匾“慈堂”,以表彰他的医术。北宋杭州西溪寺僧精通外科,附近一户田家病癞,全身溃烂。西溪寺僧检查后认为是天蛇毒,取木皮(秦皮)煎煮一斗,请病人吞服,没几天田家病愈。杭州千佛寺有一位异僧,离开寺院前留下了《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