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药材、刊物及其医事
药材、刊物及其医事
浙江佛教寺院鳞次栉比、僧侣精医人才荟萃、中日佛教医药学交流频仍,这必然养成了僧侣种植药材的嗜好。著名的中国四大佛教胜地之一的普陀山就盛产能治肺痈、血痢的普陀山茶,以及药材天门冬、半夏、百合、沙参、天南星、何首乌、山栀、风藤、艾、蔓荆子、益母草等。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宗派创建地天台山亦盛产药材黄精、橡斗子、山药、孟菜、茶叶、茯苓、茱萸、白芷、何首乌、艾、黄寮郎、催风便、石南藤、含藤、清风藤、耆婆藤、天寿藤、紫葛、千里急、乌药、芝等。杭州的一些佛教寺院也培植药材,有两种药材颇具传达色彩。一是灵隐山门外有一枝高大三围的香樟树,曾有僧人称其为药王树,树皮可治心病,远近闻名前来剥皮,寺院不禁,致使樟树几经复枯,如持续雨天则树的上空黑烟滚滚,颇为壮观。二是秦亭山圣帝殿厨房后石台基上长有草状如百合草的植物,寺僧采集后售给香客入药治疮,故名佛手草。上述出产在佛教胜地的药材,多被寺僧采集后用之于民,使浙江中医药谱里增添了不少功效卓著的新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浙江药物学的发展。同时,当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际,浙江的佛教会大办刊物,宣传佛理,如有《鄞县佛教会刊》、《绍兴大云佛学社月刊》等。在这些著名的佛教刊物上大量登载了医药学常识、药方、病案等内容,为人们的疾苦排难解忧。而且佛教会还大办医事,创办施诊所。例如,鄞县(今宁波)佛教会国医、西医施诊所。两所制定了详尽的施诊章程,开设了内科、外科、牙科、眼科、妇科、儿科、花柳科等门诊,医治了大量的病人。国医施诊所在1934年和1935年共诊治病人达16502名,西医施诊所达21671名,两所两年中共为宁波地区罹疾者诊治达38173名,为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将永载中国医学发展史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