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僧侣医师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50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僧侣医师,僧侣医师古代浙江中医药学兼精佛理者人才辈出,僧侣行医济贫者亦群星璀璨。其中影响最

僧侣医师

古代浙江中医药学兼精佛理者人才辈出,僧侣行医济贫者亦群星璀璨。其中影响最大者当推智,其生平事迹详后介绍。

晋朝高于法开,他居住在剡县(今嵊县),精通佛理,更好医学,著有《议论备预方》。他在一次旅途中遇到一位妇女难产,请其吃羊肉,然后用针刺,使产妇平安分娩。

唐朝牧牛和尚,武义人,是该县普宁寺僧,尤善医术,对贫富者皆授以药方,不图报酬。

宋代释奉真、释元觉、释法琮,为宁波三代僧人,诊视技术不差铢分,名闻遐迩。

开平元年(907年)吴越王在杭州木子巷北建千顷广化院,南宋时为临安府祝圣道场。寺院僧了性精通医药,经常为市民治病,医绩显著。北宋苏东坡为其写了《六观堂老人草书歌》,南宋赵阅道为其堂室题匾“慈堂”,以表彰他的医术。

北宋杭州西溪寺僧精通外科,附近一户田家病癞,全身溃烂。西溪寺僧检查后认为是天蛇毒,取木皮(秦皮)煎煮一斗,请病人吞服,没几天田家病愈。

杭州千佛寺有一位异僧,离开寺院前留下了《咽喉脉证通论》一书,其他寺僧得到后,秘不外传,用书中的秘方为周边群众治病,深得赞誉。

湖州道场山碧琅湖僧以集珍膏治恶疮颇有名气。后有皈云僧,他精通医学,尤精外科,医技远近闻名,求治者日无暇晷。他多年不辞辛苦,弥留时将渠经验秘藏修炼升、降、膏、丹方药抄本,传给当地费姓子弟,该抄本就是著名的《方外奇方》。

南宋戴曾隐居灵隐等寺,著有《要诀》、《类方》两本医书,被寺僧收藏。

天台僧用红粮子、大枣掺起来制成丸,专治坏症伤寒病,疗效特殊。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天医波利多(即天医菩提的化身)居住在杭州灵隐飞来峰。

杭州江干闸口附近的寿圣接待寺是一个具有数百楹的大寺院,它是医僧保和大师建成的,从事医药等工作,祖宗三代以医济贫,治愈了无数贫病者。严州监寺僧能治疗疾病,山寺中有一位游僧,身体羸瘦,吃不下饭,睡觉时大汗淋漓,十分虚脱。监寺僧传授秘方给患者。用清晨沾有露水的桑叶焙干碾粉,将二钱(6克)叶粉空腹饮下,药到病除。

明朝的卢复,杭州人,幼学歧黄,兼通禅理,一生行医,著作颇丰,现存医著有《芷园臆草存案》。其子卢子颐继承父业,精医通佛,著有《本草乘半偈》等医著,他医病以禅理参证医理,善治沉疴,名声远扬。

伤科少林寺派是骨伤科的一个流派,以经络穴位为诊断依据,强调手法复位和点穴疗法及其功能锻炼,以武术接骨为主,浙江此类人才较多,如明末清初的王瑞伯,宁波人,幼年跟随武当派大拳师单思南学艺,气功武术俱精,后赴武夷山原少林寺方丈碧眼禅师处苦练,内外武功造诣精湛,能治跌打损伤,著有《秘授伤科集验良方》,辑有《接骨秘方》。清代的顾士圣,绍兴人,善伤科,早年承袭少林寺学派,兼收南北伤科之长,医术兼收,法药并蓄。姚澜,又称维摩和尚,绍兴人,长于本草,编有《本草分经》。

吴环照,嘉兴人,幼年出家精岩寺,精通金针术,能医瞽目,善画兰竹,是一们多才多艺的僧医。

海盐寺僧精通内科,能治疗劳伤虚损、吐血干劳病症。患者往往需要在他的寺中住上3~6个月。该僧医十分强调病人起居得适,饮食调匀,一般经他调治的病人都能治愈。

同时,明清间杭州一带寺院僧侣兼医者,颇不乏人。杭州天竺山就有几个寺院医僧,医道高明。当时,嘉兴湖州一带,常有病人去杭州中天竺集庆寺求医。杭州灵隐寺僧用百花膏方法外痔很有效。

晚清,鄞县天童寺内医僧大和尚,精于疡科。谛闲法师(1858-1933年),19岁从医,后出家天台山国清寺。天台僧用木瓜蒸艾请病人服用,治脚气很灵。

20世纪30年代,杭州达卢僧精通伤科,善治陈旧性骨折。1885年,普陀山法雨寺两僧为香客行医施诊,普陀山寺院僧医心禅,精通医学,《一得集》3卷,上卷阐明医论,中、下两卷备撰医案,心禅大师从伤寒、金匮吸取精华,医案精确,论语珠玑,可与王孟英医案媲美。上述这些僧侣行医著述者和精研佛理的中医药学家们为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神学与科学的交融推波助澜,他们又长年累月翻山越林、不辞艰辛地为贫病交加的民众治疾,解脱了人们生老病死的苦厄,深受人们的爱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师
历代对中医师的要求官方历代王朝都有设置,唯名称、体制及官品各异,但都为治疗、管理医事所设。周官有医师上士、下士,当医之政令。秦置太医令。西汉、东汉及曹魏时太常、少府都有太医令。属太常者为百官治病,属少府者为宫廷治病。隋唐时设太医署。宋代设医官院,金代改名为太医院。元、明、清朝仍沿用。民间为师徒相传的方式,医术及医德则只能自我要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中的《大医习业》及《大医精诚》两篇中,详细论述医者的医德与治学方法。
·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苏轼与中医药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坛魁首,他不但对文学、诗、词、赋和书法精通,而且在中医药学、养生学方面也颇有建树。苏轼在杭州做知府时,正值瘟疫时发,为了使黎民百姓免于疫病之苦,苏轼从个人的俸禄中拿出50两黄金,在城中建了一座名叫“安乐的病坊”,三年之中就医治了近千名病人。后来,病坊由专派的僧人主持。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1086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官贵州,适逢该地瘟疫流行,苏轼专程访眉山巢谷,并得一秘方“圣散子“。巢传授给他时,曾让苏指江水为誓,保证永不传人。为了控制瘟疫流行,苏轼以民生为重,将以药方公诸于百姓。苏轼对中医理也有研究,认为重虚有实候,而大实有羸状,差之毫厘,便有死生祸福之异。并批评那些士大夫“秘新患而求诊,以验医之能否,使索病于鱼漠之中,辨虚实冷热于疑似之间”。苏轼有医论、医方存世,著名的《苏学士方》便是他收集的中医药方。后来人们把苏轼收集的医方、药方与沈括的《良方》合...
·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乾隆皇帝与中医养身
查遍我国的二十五史,前后有230多个皇帝,短命的多,长寿的少。乾隆皇帝是清朝第6代君主,在位60年,活了89岁,是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者。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4朝,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伦之乐。乾隆皇帝为什么能独享高龄呢?原来他有一套养生的秘诀。他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出了养生四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其中“十常”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掸,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运,肢常伸,肛常提。“四勿”就是: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这“十常四勿”完全符合保健养身的道理。别的不说,单言酒色二字。乾隆尊为天子,富有天下,美酒盈仓,佳丽满宫。在此环境中,居然能做到不恋酒、不迷色,实属难能可贵。乾隆自幼习骑射,曾在避暑山庄几次皇家射箭比赛中大显身手。当上皇帝后,更以骑射为乐。直到他80岁高龄时还去行围狩借。骑马射箭,活动量很大,无疑是一种锻炼身体的好办法。乾...
·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寺院医药
寺院医药浙江的佛教寺院枚不胜数。如清朝前期杭州府所辖各地的寺、院、庙、堂、宫、观、庵约达858个。其中杭州约达373个、海宁31个、富阳73个、临安79个、于潜54个、新城59个、昌化38个、余杭151个。宁波府所辖各地约达145个,其中鄞县48个、慈溪25个、奉化45个、镇海24个、象山12个、定海3个。剔除其中道教的布道场所,杭州和宁波两地区的佛教寺庙星罗棋布,佛教徒亦数以万计。从寺院的建筑结构来,大的庙宇设有药师殿或药王殿,供奉药师佛或药王。药师佛称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大佛、医王善逝、消灾延寿药师佛等。据佛教《大宝经》云,他“能疗治一切诸病”,令人身心惬意。普通僧侣及一般群众把他成是包治百病的神医佛爷。他的造像是身成跏跌坐姿式,其左手持钵表示甘露,右手持药丸象征着为民治病,通常还有日光、月光二菩萨及“药师十二神将”协侍。舟山的普陀山全岛峰峦起伏,洞幽岩奇,潮涌金沙,浪击危岩,佛光海火...
·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吏部尚书赵与
吏部尚书赵与赵与,官至吏部尚书,淳年间(1241~1252年)任临安(今杭州)知府达11年之久,为杭州人民做了许多医药卫生方面的益事,如疏浚城内外河道,整治西湖水质和环境卫生;创办慈幼局慈善机构,把抛弃在街头巷尾的婴儿收养起来,给衣给药;奏请朝廷建立施药局,雇请医生深入闾阎为群众治病,深受人民爱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