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刺疟篇第三十六
黄帝内经-素问-刺疟篇第三十六,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
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血。
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亻亦),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
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
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
足太阴之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其病难已。
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
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
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
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
脾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
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婉转大便难,目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
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疟发身方热,刺趾上动脉,开其空,出其血,立寒。
疟方欲寒,刺手阳明太阴,足阳明太阴。
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中针傍五俞各一,适肥瘦出其血也。
疟脉小实急,灸胫少阴,刺指井。
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五俞、背俞各一,适行至于血也。
疟脉缓大虚,便宜用药,不宜用针。
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
诸疟而脉不见,刺十指间出血,血去必已。先视身之赤如小豆者,尽取之。
十二疟者,其发各不同时,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脉之病也。先其发时,如食顷而刺之,一刺则衰,二刺则知,三刺则已,不已刺舌下两脉出血,不已刺郄中盛经出血,又刺项已下挟脊者必已。舌下两脉者,廉泉也。
刺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刺之。先头痛及重者,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之间血;先项背痛者,先刺之。先腰脊痛者,先刺郄血。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阴阳明十指间;先足胫酸痛者,先刺足阳明十指间出血。
风疟,疟发则汗出恶风,刺三阳经背俞之血者。
(骨行)酸痛甚,按之不可,名曰髓病。以针,针绝骨出血,立已。
身体小痛,刺至阴。
诸阴之井无出血,间日一刺。
疟不渴,间日而作,刺足太阳。渴而间日作,刺足少阳。
湿疟汗不出,为五十九刺。
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亻亦),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
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
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
足太阴之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其病难已。
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
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
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
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
脾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
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婉转大便难,目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
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疟发身方热,刺趾上动脉,开其空,出其血,立寒。
疟方欲寒,刺手阳明太阴,足阳明太阴。
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中针傍五俞各一,适肥瘦出其血也。
疟脉小实急,灸胫少阴,刺指井。
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五俞、背俞各一,适行至于血也。
疟脉缓大虚,便宜用药,不宜用针。
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
诸疟而脉不见,刺十指间出血,血去必已。先视身之赤如小豆者,尽取之。
十二疟者,其发各不同时,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脉之病也。先其发时,如食顷而刺之,一刺则衰,二刺则知,三刺则已,不已刺舌下两脉出血,不已刺郄中盛经出血,又刺项已下挟脊者必已。舌下两脉者,廉泉也。
刺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刺之。先头痛及重者,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之间血;先项背痛者,先刺之。先腰脊痛者,先刺郄血。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阴阳明十指间;先足胫酸痛者,先刺足阳明十指间出血。
风疟,疟发则汗出恶风,刺三阳经背俞之血者。
(骨行)酸痛甚,按之不可,名曰髓病。以针,针绝骨出血,立已。
身体小痛,刺至阴。
诸阴之井无出血,间日一刺。
疟不渴,间日而作,刺足太阳。渴而间日作,刺足少阳。
湿疟汗不出,为五十九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黄帝内经素问―第三十六篇刺疟
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血。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亻亦),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足太阴之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其病难已。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脾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婉转大便难,目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胃疟者,...
· 黄帝内经-素问-疟论篇第三十五
黄帝问曰:夫疟皆生于风,其盖作有时者何也?岐伯对曰: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疼如破,渴欲冷饮。帝曰:何气使然?愿闻其道。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鼓颔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疼;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则喘而渴,故欲冷饮也。此皆得之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皆荣气之所食也。此令人汗空疏,腠理开,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内外相薄,是以曰作。帝曰:其间日而作者何也?岐伯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着,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也。帝曰:善。其作日晏与其日早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
· 黄帝内经素问―第三十二篇刺热
肝热病者,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肾热病者,先腰痛酸,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淡淡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阳,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也。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
· 黄帝内经-素问-刺热篇第三十二
肝热病者,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肾热病者,先腰痛酸,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淡淡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阳,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也。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
· 黄帝内经素问―第三十五篇疟论
黄帝问曰:夫疟皆生于风,其盖作有时者何也?岐伯对曰: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疼如破,渴欲冷饮。帝曰:何气使然?愿闻其道。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鼓颔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疼;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则喘而渴,故欲冷饮也。此皆得之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皆荣气之所食也。此令人汗空疏,腠理开,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内外相薄,是以曰作。帝曰:其间日而作者何也?岐伯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着,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也。帝曰:善。其作日晏与其日早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