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注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金匮要略注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
【注】
趺阳胃脉也,当缓而和,今见弦脉,是肝脉也。肝脉见于脾部,是木盛土虚也,法当
腹满。今不复满者,肝脉微弦不盛而脾不虚,故脾未受病也。肝自郁则失其条达之性
,必本经自病,故便难两痛也。然非肝火实病,此乃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
02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按】
此篇无治虚寒腹满之方,当与温药之下,当有「宜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十
四字,必是脱简,阅『伤寒论?太阴篇』自知。
【注】
此承上条,互详其证,以明其治也。腹满便难,脾实病也,今腹满而不便难,脾虚病
也。且腹满有时而减,有时复如不满,乃虚寒也,当与温药主之。以厚朴生姜甘草半
夏人参汤,消满散寒,缓中降逆补虚,乃治虚满之法也。
【集注】
魏荔彤曰:腹满或服下药,或服补药,有时减退,未几旋腹满如故,则不可作实与热
治也。
仲景明此为寒,里寒从无下法,惟有温药与服,虚者以温中补气,实者亦以温中行气
为义,是治气寒腹满第一善法也。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方
厚朴半 生姜半 半夏半 人参一两 甘草(炙)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03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
腹满时减、时满虚满也;腹满常常而满实满也。腹满不减,减不足言,谓腹满不减,
虽减不过稍减,不足言减也。虚满当温,实满当下,故宜大承气汤下之,此治实满之
法也。
【集注】
尤怡曰:减不足言,谓虽减而不足云减,所以形其满之至也,故宜大下。所谓中满者
,泻之于内也。
大承气汤方(见前痉病中)
04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注】
前条腹满,以时减、时不减别虚实;此条腹满,以痛、不痛辨有余不足也。腹满按之
不痛为虚,虚者脾虚也,可温之,则当与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也。按而痛者为实
,实者胃实也,可下之,当与大承气汤。胃实者舌胎必黄,若未下者,下之黄胎自去
也。
【集注】
赵良曰:腹满亦有属实,实则非虚寒也明矣,岂概以温药治之乎?故有试之之法,在
痛与不痛之分,虚实较然矣。盖胃实必热,热蒸必舌黄,下其实热,舌黄不自已乎?
有此一辨,并虚者愈审已。
魏荔彤曰:无形之虚气作痞塞,则按之无物,何痛之有?倘挟有形之实物为患,如宿 食在胃,疝气在少腹等是也。按之有物阻碍于藏府之侧焉,有不痛者乎?是于按之痛
否,以决其虚实之法也。
05
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按】
躁而不渴,当是「燥而不渴」,文始通顺。胸中寒实,当是「胃中寒实」,若是胸中
寒实,如何曰下利不止者死?皆是传写之?。
【注】
病者面色痿黄,若口燥而渴者,热实也;今痿黄口燥不渴,寒实也。寒实者当不下利
,若下利是寒虚也;今下利不止,乃寒虚胃气下脱,故死也。
【集注】
程林曰:痿黄者,脾胃病也,见燥而渴者为热,不渴者为寒。病人既痿黄,又兼下利 不禁,则脾气衰绝,故死。
李?曰:下利若燥而渴者为热,阳气尚存,犹为可治。今燥而不渴,胃中寒邪盛也,
若利不止,则阴盛阳衰,气下脱矣,故死。
06
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
【注】
此承上条寒实证误以寒药下之之义也。瘦人形气虚弱,难御外邪,若绕脐痛,必有风
冷伤胃,致令谷气不行也。绕脐疼痛,虽属实邪,但因风冷则为寒实,医者当温而行
之。今反以寒药下之,其风冷之邪,若上虚则气上冲,中虚则痞结心下,理必然也。
【集注】
尤怡曰:瘦人藏虚气弱,风冷易入,入则谷气留滞不行,绕脐疼痛,有似里实而实为 虚冷,是宜温药以助脾之行。乃反下之,谷出而风冷不与俱出,正乃益虚,邪乃无制
,势必上冲,若不冲者,心下则痞。
07
寸口脉弦者,即?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注】
此详申首条,两疼痛属寒之义也。寸口脉弦,即首条之弦也。?下拘急而痛,即首
条之两疼痛也。何以知其为寒也?然必其人有阳虚啬啬恶寒之证,始为肝寒而痛也
,即有腹满,亦当温之可也。
【集注】
程林曰:弦,肝脉,阴也。肝脉循?里,寒主收引,故?下拘急而痛,以寒胜于内,
而阳气不行于外,故外亦啬啬而恶寒也。
08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
。
【注】
趺阳胃脉也,当缓而和,今见弦脉,是肝脉也。肝脉见于脾部,是木盛土虚也,法当
腹满。今不复满者,肝脉微弦不盛而脾不虚,故脾未受病也。肝自郁则失其条达之性
,必本经自病,故便难两痛也。然非肝火实病,此乃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
02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按】
此篇无治虚寒腹满之方,当与温药之下,当有「宜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十
四字,必是脱简,阅『伤寒论?太阴篇』自知。
【注】
此承上条,互详其证,以明其治也。腹满便难,脾实病也,今腹满而不便难,脾虚病
也。且腹满有时而减,有时复如不满,乃虚寒也,当与温药主之。以厚朴生姜甘草半
夏人参汤,消满散寒,缓中降逆补虚,乃治虚满之法也。
【集注】
魏荔彤曰:腹满或服下药,或服补药,有时减退,未几旋腹满如故,则不可作实与热
治也。
仲景明此为寒,里寒从无下法,惟有温药与服,虚者以温中补气,实者亦以温中行气
为义,是治气寒腹满第一善法也。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方
厚朴半 生姜半 半夏半 人参一两 甘草(炙)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03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
腹满时减、时满虚满也;腹满常常而满实满也。腹满不减,减不足言,谓腹满不减,
虽减不过稍减,不足言减也。虚满当温,实满当下,故宜大承气汤下之,此治实满之
法也。
【集注】
尤怡曰:减不足言,谓虽减而不足云减,所以形其满之至也,故宜大下。所谓中满者
,泻之于内也。
大承气汤方(见前痉病中)
04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注】
前条腹满,以时减、时不减别虚实;此条腹满,以痛、不痛辨有余不足也。腹满按之
不痛为虚,虚者脾虚也,可温之,则当与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也。按而痛者为实
,实者胃实也,可下之,当与大承气汤。胃实者舌胎必黄,若未下者,下之黄胎自去
也。
【集注】
赵良曰:腹满亦有属实,实则非虚寒也明矣,岂概以温药治之乎?故有试之之法,在
痛与不痛之分,虚实较然矣。盖胃实必热,热蒸必舌黄,下其实热,舌黄不自已乎?
有此一辨,并虚者愈审已。
魏荔彤曰:无形之虚气作痞塞,则按之无物,何痛之有?倘挟有形之实物为患,如宿 食在胃,疝气在少腹等是也。按之有物阻碍于藏府之侧焉,有不痛者乎?是于按之痛
否,以决其虚实之法也。
05
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按】
躁而不渴,当是「燥而不渴」,文始通顺。胸中寒实,当是「胃中寒实」,若是胸中
寒实,如何曰下利不止者死?皆是传写之?。
【注】
病者面色痿黄,若口燥而渴者,热实也;今痿黄口燥不渴,寒实也。寒实者当不下利
,若下利是寒虚也;今下利不止,乃寒虚胃气下脱,故死也。
【集注】
程林曰:痿黄者,脾胃病也,见燥而渴者为热,不渴者为寒。病人既痿黄,又兼下利 不禁,则脾气衰绝,故死。
李?曰:下利若燥而渴者为热,阳气尚存,犹为可治。今燥而不渴,胃中寒邪盛也,
若利不止,则阴盛阳衰,气下脱矣,故死。
06
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
【注】
此承上条寒实证误以寒药下之之义也。瘦人形气虚弱,难御外邪,若绕脐痛,必有风
冷伤胃,致令谷气不行也。绕脐疼痛,虽属实邪,但因风冷则为寒实,医者当温而行
之。今反以寒药下之,其风冷之邪,若上虚则气上冲,中虚则痞结心下,理必然也。
【集注】
尤怡曰:瘦人藏虚气弱,风冷易入,入则谷气留滞不行,绕脐疼痛,有似里实而实为 虚冷,是宜温药以助脾之行。乃反下之,谷出而风冷不与俱出,正乃益虚,邪乃无制
,势必上冲,若不冲者,心下则痞。
07
寸口脉弦者,即?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注】
此详申首条,两疼痛属寒之义也。寸口脉弦,即首条之弦也。?下拘急而痛,即首
条之两疼痛也。何以知其为寒也?然必其人有阳虚啬啬恶寒之证,始为肝寒而痛也
,即有腹满,亦当温之可也。
【集注】
程林曰:弦,肝脉,阴也。肝脉循?里,寒主收引,故?下拘急而痛,以寒胜于内,
而阳气不行于外,故外亦啬啬而恶寒也。
08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金匮要略注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按】?痛里急之下,当有上条「其脉沉紧」四字。【注】寒疝腹中痛及?痛里急,脉见沉紧,较之绕脐苦痛轻矣。且无恶寒汗出,手足厥冷,故不用乌头煎之大温大散,而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养正为本,散寒为次,此治寒疝之利剂也。服乌头煎病势退者,亦当与之。【集注】李?曰:疝属肝病,肝藏血,其经布?肋,腹?并痛者,血气寒而凝涩也。当归通经活血,生姜温中散寒。里急者,内虚也,用羊肉补之,『内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是也。沈明宗曰:按此连冲脉为疝,治当温补也。肝木受邪,乘脾则腹中痛,本经之气不舒,故?亦痛,连及冲脉则里急矣。所以当归补养冲任而散风寒,羊肉温补荣卫之气,脾邪散而痛自止。方后云:痛而多呕,乃肝气上逆临胃,故加橘、补之。当归生姜羊肉汤方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
· 金匮要略注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注】中寒家,谓素有中寒病之人也。前以时减辨腹满之中寒,又以恶寒辨?痛之中寒,此以喜欠清涕出而辨心胸之中寒也。欠者,呵欠也。夫人欲睡喜欠者,阴引阳入也;睡觉喜欠者,阳引阴出也。今中寒喜欠者,是阴盛引阳也。年老之人清涕出者,是阳虚也;遇寒之人清涕出者,是寒盛也。今中寒而清涕出者,是阳气虚寒也。若发热色和者,非为中寒也,乃为外寒所搏,虽有清涕出,亦因善嚏而出也。09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一云痛)【注】上条以喜欠清涕自出,辨心胸之中寒;此条以下利欲嚏不能嚏,而辨腹中寒也。其人下利里气素虚也,欲嚏不能嚏,何以知此人腹中寒也?盖喷嚏者,雷气之义也,其人内阳外阴阳气奋发而为嚏也。今欲嚏而不能嚏,是阳欲出而复留,阴气盛也,故知腹中寒也。【集注】沈明宗曰:此脾经受寒现证也。寒中太阴,阴寒湿盛,阳虚不固,其人下利,但通多不足,故为里虚。盖阳和则嚏,而欲嚏不能,乃阴寒凝滞于里,所...
· 脉经―脉经卷第八平腹满寒疝宿食脉证第十一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闭塞,大便难,两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腹满时减,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趺阳脉紧而浮,紧则为痛,浮则为虚,虚则肠鸣,紧则坚满。双脉弦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限也,可下之。病腹中满痛,为实,当下之。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病腹满,发热十数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三物汤主之。腹满痛,厚朴七物汤主之。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即为气,气寒相搏,转绞而痛。寸口脉迟而涩,迟为寒,涩为无血。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寸口脉弦者,则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寸口脉浮而滑,头中痛。趺阳脉缓而迟,缓则为寒,迟则为虚,虚寒相搏,则欲食温,...
· 金匮要略注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一)
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按】身运而重,当是「头运而身重」,冒而肿胀,当是「冒风而肿胀」,始与文义相合,此必传写之?可知。【注】肺主气,外合皮毛,肺中风邪,风伤气则津结不行,故口燥;风伤肺则气逆上壅,故喘咳。头运而身重者,气伤而力乏也;冒风而肿胀者,皮伤风水也。【集注】李?曰:肺主气,风邪中之,则气壅而津液不行,故口燥气逆而呼吸不利,故气喘也。02肺中寒,吐浊涕。【注】肺中寒邪,胸中之阳气不治,则津液聚而不行,故吐浊涎如涕也。【集注】李?曰:五液入肺为涕,肺合皮毛,开窍于鼻,寒邪从皮毛而入于肺,则肺窍不利而鼻塞涕唾,浊涎壅遏不通,吐出于口也。03肺死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焦根者,死。【注】肺中风寒之邪,脉若见浮之极虚,按之弱如葱叶之空下无根者,乃肺藏之死脉也。以下五藏俱言浮者,是明外中之邪,应得之脉也。【集注】程林曰:真肺脉至,如以毛羽中人肤,非浮之虚乎?葱叶中空...
· 金匮要略注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二)
【注】脾中风寒之邪,若脉见浮之大坚,失其和缓,按之状如覆杯,高章明洁,有力如摇,乃脾藏之死脉也。【集注】李?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浮之大坚,则胃气绝,真藏脉见矣。覆杯则内空,洁洁者,空而无有之象也。状如摇者,脉躁疾不宁,气将散也,故死。15趺阳脉浮而,浮则胃气强,则数,浮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按】此条当在『腹满篇』中便难之下,必是错简在此。【注】趺阳胃脉也,若脉而不浮,脾阴虚也,则胃气亦不强,不堪下矣。今脉浮而,胃阳实也,则为胃气强,脾阴亦虚也。脾阴虚不能为胃上输精气,水独下行,故数也;胃气强,约束其脾,不化津液,故大便难也。以麻仁丸主之,养液润燥,清热通幽,不敢恣行承气者,盖因脉终是虚邪也。【集注】徐彬曰:脾约病用丸不作汤者,取其缓以开结,不敢骤伤元气也。要知人至脾约,皆因元气不充,津液不到所致耳。李?曰:趺阳胃脉也。胃为水谷之海,浮为阳脉,故胃气强而能食,数则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