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脉经―脉经卷第二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三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46
转发:0
评论:0
脉经―脉经卷第二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三,    寸口脉浮,中风,发热,头痛。宜服桂枝汤,葛根汤,针风池、风府,向火灸身,
    寸口脉浮,中风,发热,头痛。宜服桂枝汤,葛根汤,针风池、风府,向火灸身,摩治风膏,覆令汗出。
 
    寸口脉紧,苦头痛骨肉疼,是伤寒。宜服麻黄汤发汗,针眉冲、颞颥,摩治伤寒膏。
    寸口脉微,苦寒,为衄。宜服五味子汤,摩茱萸膏,令汗出。
 
    寸口脉数,即为吐,以有热在胃脘,熏胸中。宜服药吐之,及针胃院,服除热汤。若是伤寒七、八日至十日,热在中,烦满渴者,宜服知母汤。
 
    寸口脉缓,皮肤不仁,风寒在肌肉,宜服防风汤,从药薄熨之,摩以风膏,灸诸治风穴。
 
    寸口脉滑,阳实,胸中壅满,吐逆,宜服前胡汤,针太阳、巨阙,泻之。
 
    寸口脉弦,心下,微头痛,心下有水气。宜服甘遂丸,针期门,泻之。
 
    寸口脉弱,阳气虚,自汗出而短气。宜服茯苓汤、内补散,适饮食消息,勿极劳,针胃管,补之。
 
    寸口脉涩,是胃气不足。宜服干地黄汤,自养,调和饮食,针三里,补之。
 
    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宜服竹皮汤、黄芪汤,灸膻中。
 
    寸口脉伏,胸中逆气,噎寒不通,是胃中冷气上冲心胸。宜服前胡汤、大三建丸,针巨阙、上管,灸膻中。
 
    寸口脉沉,胸中引胁痛,胸中有水气。宜服泽漆汤,针巨阙,泻之。
 
    寸口脉濡,阳气弱,自汗出,是虚损病,宜服于地黄汤,薯蓣丸、内补散、牡蛎散并粉,针太冲,补之。
 
    寸口脉迟,上焦有寒,心痛咽酸,吐酸水。宜服附子汤、生姜汤,调和饮食以暖之。
 
    寸口脉实,即生热,在脾肺,呕逆气塞;虚,即生寒,在脾胃,食不消化。有热,即宜服竹叶汤、葛根汤;有寒,宜服茱萸丸,生姜汤。
 
    寸口脉细,发热及吐。宜服黄芩龙胆汤。吐不止,宜服橘皮桔梗汤,灸中府。
 
    寸口服洪大,胸胁满。宜服生姜汤、白薇丸,亦可紫菀汤下之,针上管、期门、章门。
 
    右上部寸口十七条。
 
    关脉浮,腹满不欲食。浮为虚满,宜服平胃丸、茯苓汤,生姜前胡汤,针胃管,先泻后补之。
 
    关脉紧,心下苦满,急痛。脉紧者为实,宜服茱萸当归汤,又大黄汤,两治之良。针巨阙,下管,泻之。
 
    关脉微,胃中冷,心下拘急。宜服附子汤、生姜汤,附子丸,针巨阙,补之。
 
    关脉数,胃中有客热。宜服知母丸,除热汤,针巨阙、上管,泻之。
 
    关脉缓,其人不欲食,此胃气不调,脾气不足。宜服平胃丸、初脾汤,针章门,补之。
 
    关脉滑,胃中有热。滑为热实,以气满故不欲食,食即吐逆。宜服紫菀汤下之,太平胃丸,针胃管,泻之。
 
    关脉弦,胃中有寒,心下厥逆,此以胃气虚故尔。宜服茱萸汤,温调饮食,针胃管,补之。
 
    关脉弱,胃气虚,胃中有客热。脉弱为虚热作病,其说云有热不可大攻之,热去则寒起。止宜服竹叶汤,针胃管,补之。
 
    关脉涩,血气逆冷。脉涩为血虚,以中焦有微热。宜服干地黄汤、内补散,针足太冲上,补之。
 
    关脉芤,大便去血数升者,以膈腧伤故也。宜服生地黄并生竹皮汤,灸膈腧。若重下去血者,针关元,甚者,宜服龙骨丸,必愈。
 
    关脉伏,中焦有水气,溏泄。宜服水银丸,针关元,利,溏泄便止。
 
    关脉沉,心下有冷气,苦满吞酸。宜服白薇茯苓丸,附子汤,针胃管,补之。
 
    关脉濡,苦虚冷,脾气弱,重下病。宜服赤石脂汤,女萎丸,针关元,补之。
 
    关脉迟,胃中寒。宜服桂枝丸,茱萸汤,针胃脘,补之。
 
    关脉实,胃中痛。宜服栀子汤,茱萸乌头丸,针胃脘,补之。
 
    关脉牢,脾胃气塞,盛热,即腹满响响。宜服紫菀丸、泻脾丸,针灸胃管,泻之。
 
    关脉细,脾胃虚,腹满。宜服生姜茱萸蜀椒汤、白薇丸,针灸三管。
    关脉洪,胃中热,必烦满。宜服平胃丸,针胃管,先泻后补之。
 
    右中部关脉十八条
 
    尺脉浮,下热风,难。宜服瞿麦汤、滑石散,针横骨、关元,泻之。
 
    尺脉紧,脐下痛。宜服当归汤,灸天枢,针关元,补之。
 
    尺脉微,厥逆,小腹中拘急,有寒气。宜服小建中汤,针气海。
 
    尺脉数,恶寒,脐下热痛,赤黄。宜服鸡子汤、白鱼散,针横骨,泻之。
 
    尺脉缓,脚弱下肿,难,有余沥。宜服滑石散、瞿麦汤,针横骨,泻之。
 
    尺脉滑,血气实,妇人经脉不利,男子尿血。宜服朴硝煎、大黄汤,下去经血,针关元,泻之。
 
    尺脉弦,小腹疼,小腹及脚中拘急。宜服建中汤,当归汤、针血海,泻之。
 
    尺脉弱,阳气少,发热骨烦。宜服前胡汤,干地黄汤,茯苓汤,针关元,补之。
 
    尺脉涩,足胫逆冷,赤。宜服附了四逆汤,针足太冲补之。
 
    尺脉芤,下焦虚,去血,宜服竹皮生地黄汤,灸丹田、关元,亦针补之。
 
    尺脉伏,小腹痛,症疝,水谷不化。宜服大平胃丸、桔梗丸,针关元,补之。
 
    尺脉沉,腰背痛。宜服肾气丸,针京门,补之。
 
    尺脉濡,苦难。宜服瞿麦汤、白鱼散,针关元,泻之。
 
    尺脉迟,下焦有寒。宜服桂枝丸,针气海、关元,补之。
 
    尺脉实,小腹痛,不禁。宜服当归汤加大黄一两,以利大便;针关元,补之,止。
 
    尺脉牢,腹满,阴中急。宜服葶苈子茱萸丸,针丹田、关元、中极。
 
    右尺脉十六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脉经―脉经卷第四平杂病脉第二
滑为实,为下,又为阳气衰。数为虚,为热。浮为风,为虚。动为痛、为掠。沉为水、为实,又为鬼疰。弱为虚,为悸。迟则为寒,涩则少血,缓则为虚,洪则为气。紧则为寒,弦数为疟。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微则为虚,代散则死。弦为痛痹,偏弦为饮,双弦则胁下拘急而痛,其人恶寒。脉大,寒热在中。伏者,霍乱。安卧脉盛,谓之脱血。凡亡汗,肺中寒,饮冷水,咳嗽,下利,胃中虚冷,此等其脉并紧。浮而大者,风。浮而大者,中风,头重鼻塞。浮而缓,皮肤不仁,风寒入肌肉。滑而浮散者,摊缓风。滑者,鬼疰。涩而紧,痹病。浮洪大长者,风眩癫疾。大坚疾者,癫病。弦而钩,胁下如刀刺,状如蜚尸,至困不死。紧而急者,遁尸。洪大者,伤寒热病。浮洪大者,伤寒。秋吉,春成病。浮而滑者,宿食。浮滑而疾者,食不消,脾不磨。短疾而滑,酒病。浮而细滑,伤饮。迟而滑,中寒,有症结。而紧,积聚,有击痛。弦急,疝瘕,小腹痛,又为癖病。迟而滑者,胀。盛而紧...
· 脉经―脉经卷第一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第三
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阳出三分,阴入三分,故曰三阴三阳。阳生于尺动于寸,阴生于寸动于尺。寸主射上焦,出头及皮毛竟手。关主射中焦,腹及腰。尺主射下焦,少腹至足。
· 脉经―脉经卷第二平奇经八脉病第四
脉有奇经八脉者,何谓也?然:有阳维、阴维,有阳跷、阴跷、有冲、有督、有任、有带之脉,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经有十二,络有十五,凡二十七气,相随上下,何独不拘于经也?然:圣人图设沟渠,通利水道,以备不虞。天雨降下,沟渠溢满,滂沛妄行,当此之时,圣人不能复图也。此络脉流溢,诸经不能复拘也。奇经八脉者,既不拘于十二经,皆何起何系也?然:阳维者起于诸阳之会;阴维者起于诸阴之交。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畜不能环流溉灌诸经者也。阳跷者起于跟中,循外踝而上行入风池。阴跷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而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冲脉者起于关元,循腹里,直上至咽喉中。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循背,上至风府。冲脉者阴脉之海也。督脉者阳脉之海也。任脉者起于胞门、子户、夹脐上行至胸中。带脉者起于季肋,回身一周。此八者,皆不系于十二经,故曰奇经八脉者也。奇经之为病何如?然: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
· 脉经―脉经卷第二平三关阴阳二十四气脉第一
左手关前寸口阳绝者,无小肠脉也。苦脐痹,小腹中有疝瘕,王月即冷上抢心。刺手心主经,治阴。心主在掌后横理中。左手关前寸口阳实者,小肠实也。苦心下急痹,小肠有热,赤黄。刺手太阳经,治阳。太阳在手小指外侧本节陷中。左手关前寸口阴绝者,无心脉者。苦心下毒痛,掌中热,时时善呕,口中伤烂。刺手太阳经,治阳。左手关前寸口阴实者,心实也。苦心下有水气,忧恚发之。刺手心主经,治阴。左手关上阳绝者,无胆脉也。苦膝疼,口中苦,眯目,善畏如见鬼状,多惊少力。刺足厥阴经,治阳。在足大指间,或刺三毛中。左手关上阳实者,胆实也。苦腹中实不安,身躯习习也。刺足少阳经,治阳。在足上第二指本节后一寸。左手关上阴绝者,无肝脉也。苦癃,遗溺,难言,胁下有邪气,善吐。刺足少阳经,治阳。左手关上阴实者,肝实也。苦肉中痛,动善转筋。刺足厥阴经,治阴。左手关后尺中阳绝者,无膀胱脉也。苦逆冷,妇人月使不调,三月则闭,男子失精,尿有余沥。刺...
· 脉经―脉经卷第八平湿脉证第二
太阳病,发热无汗,而反恶寒者,名刚.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名柔.太阳病,发热,其脉沉而细者,为.太阳病,发其汗,因致.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动摇者,为.太阳病,无汗,而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葛根汤主之。刚为病,胸满口噤,卧不著席,脚挛急,其人必齿,可与大承气汤。病,发其汗已,其脉如蛇,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必.脉来,按之筑筑而弦,直上下行。家,其脉伏坚直上下。夫风病,下之则.复发其汗,必拘急。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沉迟,此为,栝篓桂枝汤主之。病有灸疮,难疗。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其汗,汗出则.太阳病,关节疼烦,脉沉而缓者,为中湿。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即剧,此为风湿,汗出所致也。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而身色熏黄也。湿家之为病,其人但头汗出,而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吐,或胸满,利,舌上如胎,此为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