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脉经卷第四诊百病死生决第七
脉经―脉经卷第四诊百病死生决第七, 诊伤寒,热盛,脉浮大者,生。沉小者,死。 伤寒,已得汗,脉沉小者
诊伤寒,热盛,脉浮大者,生。沉小者,死。
伤寒,已得汗,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温病,三、四日以下,不得汗,脉大疾者,生。脉细小难得者,死不治。
温病,穰穰大热,其脉细小者,死。
温病,下利,腹中痛甚者,死不治。
温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厥逆汗出,脉坚强急者,生。虚缓者,死。
温病,二、三日,身体热,腹满,头痛,食饮如故,脉直而疾者,八日死。四、五日,头痛,腹痛而吐,脉来细强,十二日死。八、九日,头不疼,身不痛,目不赤,色不变,而反利,脉来牒牒按之不弹手,时大,心下坚,十七日死。
热病,七、八日,脉不软不散者,当喑喑。后三日,温汗不出者,死。
热病,七、八日,其脉微细,不利,加暴口燥,脉代,舌焦干黑者,死。
热病,未得汗,脉盛躁疾,得汗者,生;不得汗者,难差。
热病,已得汗,脉静安者,生。脉躁者,难治。
热病,已得汗,常大热不去者,亦死。
热病,已得汗,热未去,脉微躁者,慎不得刺治。
热病,发热,热甚者,其脉阴阳皆竭,慎勿刺。不汗出,必下利。
诊人被风,不仁痿蹶,其脉虚者,生。紧急疾者,死。
诊癫病,虚则可治,实则死。
癫疾,脉实坚者,生;脉沉细小者,死。
癫疾,脉搏大滑者,久久自己。其脉沉小急实,不可治;小坚急,亦不可疗。
诊头痛目痛,久视无所见者,死。
诊人心腹积聚,其脉坚强急者,生。虚弱者,死。又实强者,生。沉者,死。其脉大,腹大胀,四肢逆冷,其人脉形长者,死。腹胀满,便血,脉大时绝,极下血,脉小疾者,死。心腹痛,痛不得急,脉细小迟者,生。坚大疾者,死。
肠,便血,身热则死,寒则生。
肠,下白沫,脉沉则生。浮则死。
肠,下脓血,脉弦绝则死。滑大则生。肠之属,身热,脉不弦绝,滑大者,生;弦涩者,死。以藏期之。
肠,下脓血,脉沉小流连者,生。数疾且大,有热者,死。
肠,筋挛,其脉小细安静者,生。浮大紧者,死。
洞泄,食不化,不得留,下脓血,脉微小迟者,生。紧急者,死。
泄注,脉缓时小结者,生。浮大数者,死。
蚀食阴肛,其脉虚小者,生。紧急者,死。
咳嗽,脉沉紧者,死。浮直者,生。浮软者,生。小沉伏匿者,死。
咳嗽,羸瘦,脉形坚大者,死。
咳嗽,脱形,发热,脉小坚急者,死。肌瘦,下脱形,热不去者,死。
咳而呕,腹胀且泄,其脉弦急欲绝者,死。
吐血、衄血、脉滑小弱者,生。实大者,死。
汗出若衄,其脉小滑者,生。大躁者,死。
唾血,脉紧强者;死。滑者,生。
吐血再咳,上气,其脉数,有热,不得卧者,死。
上气,脉数者,死。谓其形损故也。
上气,喘息低昂,其脉滑,手足温者,生。脉涩,四肢寒者,死。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大,不可治,加利必死。
上气,注液,其脉虚宁宁伏匿者,生。坚强者,死。
寒气上攻,脉实而顺滑者,生。实而逆涩者,死。
瘅,脉实大,病久可治。脉弦小坚急,病久不可治。
消渴,脉数大者,生。细小浮短者,死。
消渴,脉沉小者,生。实坚大者,死。
水病,脉洪大者,可治。微细者,不可治。
水病,胀闭,其脉浮大软者,生。沉细虚小者,死。
水病,腹大如鼓,脉实者,生。虚者,死。
卒中恶,吐血数升,脉沉数细者,死。浮大疾快者,生。
卒中恶,腹大,四肢满,脉大而缓者,生。紧大而浮者死。紧细而微者,亦生。
病疮,腰脊强急、瘛者,皆不可治。
寒热,,其脉代绝者,死。
金疮,血出太多,其脉虚细者,生。数实大者,死。
金疮出血,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斫疮出血一、二石,脉来大,二十日死。
斫刺俱有,病多,少血,出不自止断者,其血止,脉来大者,七日死。
滑细者,生。
从高倾仆,内有血,腹胀满,其脉坚强者,生。小弱者,死。
人为百药所中伤,脉浮涩而疾者,生。微细者,死。洪大而迟者,生。
人病甚而脉不调者,难差。人病甚而脉洪者,易差。
人内外俱虚,身体冷而汗出,微呕而烦扰,手足厥逆,体不得安静者,死。
脉实满,手足寒,头热, 春秋生,冬夏死。
老人脉微,阳羸阴强者,生。脉焱大加息者,死。阴弱阳强,脉至而代,奇月而死。
尺脉涩而坚,为血实气虚也。其发病腹痛,逆满气上行,此为妇人胞中绝伤,有恶血,久成结瘕,得病以冬时,黍赤而死。
尺脉细而微者,血气俱不足,细而来有力者,是谷气不充,病得节辄动,枣叶生而死,此病秋时得之。
左手寸口脉偏动,乍大乍小不齐,从寸口至关,关至尺,三部之位,处处动摇,各异不同,其人病,仲夏得之此脉,桃花落而死。
右手寸口脉偏沉伏,乍小乍大,朝来浮大,暮夜沉伏。浮大即太过,上出鱼际,沉伏即下不至关中,往来无常。时时复来者,榆叶枯落而死。
右手尺部脉,三十动一止,有顷更还,二十动一止,乍动乍疏,连连相因,不与息数相应,其人虽食谷犹不愈,蘩草生而死。
左手尺部脉,四十动而一止,止而复来,来逆如循直木,如循张弓弦,然如两人共引一索,至立冬死。
伤寒,已得汗,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温病,三、四日以下,不得汗,脉大疾者,生。脉细小难得者,死不治。
温病,穰穰大热,其脉细小者,死。
温病,下利,腹中痛甚者,死不治。
温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厥逆汗出,脉坚强急者,生。虚缓者,死。
温病,二、三日,身体热,腹满,头痛,食饮如故,脉直而疾者,八日死。四、五日,头痛,腹痛而吐,脉来细强,十二日死。八、九日,头不疼,身不痛,目不赤,色不变,而反利,脉来牒牒按之不弹手,时大,心下坚,十七日死。
热病,七、八日,脉不软不散者,当喑喑。后三日,温汗不出者,死。
热病,七、八日,其脉微细,不利,加暴口燥,脉代,舌焦干黑者,死。
热病,未得汗,脉盛躁疾,得汗者,生;不得汗者,难差。
热病,已得汗,脉静安者,生。脉躁者,难治。
热病,已得汗,常大热不去者,亦死。
热病,已得汗,热未去,脉微躁者,慎不得刺治。
热病,发热,热甚者,其脉阴阳皆竭,慎勿刺。不汗出,必下利。
诊人被风,不仁痿蹶,其脉虚者,生。紧急疾者,死。
诊癫病,虚则可治,实则死。
癫疾,脉实坚者,生;脉沉细小者,死。
癫疾,脉搏大滑者,久久自己。其脉沉小急实,不可治;小坚急,亦不可疗。
诊头痛目痛,久视无所见者,死。
诊人心腹积聚,其脉坚强急者,生。虚弱者,死。又实强者,生。沉者,死。其脉大,腹大胀,四肢逆冷,其人脉形长者,死。腹胀满,便血,脉大时绝,极下血,脉小疾者,死。心腹痛,痛不得急,脉细小迟者,生。坚大疾者,死。
肠,便血,身热则死,寒则生。
肠,下白沫,脉沉则生。浮则死。
肠,下脓血,脉弦绝则死。滑大则生。肠之属,身热,脉不弦绝,滑大者,生;弦涩者,死。以藏期之。
肠,下脓血,脉沉小流连者,生。数疾且大,有热者,死。
肠,筋挛,其脉小细安静者,生。浮大紧者,死。
洞泄,食不化,不得留,下脓血,脉微小迟者,生。紧急者,死。
泄注,脉缓时小结者,生。浮大数者,死。
蚀食阴肛,其脉虚小者,生。紧急者,死。
咳嗽,脉沉紧者,死。浮直者,生。浮软者,生。小沉伏匿者,死。
咳嗽,羸瘦,脉形坚大者,死。
咳嗽,脱形,发热,脉小坚急者,死。肌瘦,下脱形,热不去者,死。
咳而呕,腹胀且泄,其脉弦急欲绝者,死。
吐血、衄血、脉滑小弱者,生。实大者,死。
汗出若衄,其脉小滑者,生。大躁者,死。
唾血,脉紧强者;死。滑者,生。
吐血再咳,上气,其脉数,有热,不得卧者,死。
上气,脉数者,死。谓其形损故也。
上气,喘息低昂,其脉滑,手足温者,生。脉涩,四肢寒者,死。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大,不可治,加利必死。
上气,注液,其脉虚宁宁伏匿者,生。坚强者,死。
寒气上攻,脉实而顺滑者,生。实而逆涩者,死。
瘅,脉实大,病久可治。脉弦小坚急,病久不可治。
消渴,脉数大者,生。细小浮短者,死。
消渴,脉沉小者,生。实坚大者,死。
水病,脉洪大者,可治。微细者,不可治。
水病,胀闭,其脉浮大软者,生。沉细虚小者,死。
水病,腹大如鼓,脉实者,生。虚者,死。
卒中恶,吐血数升,脉沉数细者,死。浮大疾快者,生。
卒中恶,腹大,四肢满,脉大而缓者,生。紧大而浮者死。紧细而微者,亦生。
病疮,腰脊强急、瘛者,皆不可治。
寒热,,其脉代绝者,死。
金疮,血出太多,其脉虚细者,生。数实大者,死。
金疮出血,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斫疮出血一、二石,脉来大,二十日死。
斫刺俱有,病多,少血,出不自止断者,其血止,脉来大者,七日死。
滑细者,生。
从高倾仆,内有血,腹胀满,其脉坚强者,生。小弱者,死。
人为百药所中伤,脉浮涩而疾者,生。微细者,死。洪大而迟者,生。
人病甚而脉不调者,难差。人病甚而脉洪者,易差。
人内外俱虚,身体冷而汗出,微呕而烦扰,手足厥逆,体不得安静者,死。
脉实满,手足寒,头热, 春秋生,冬夏死。
老人脉微,阳羸阴强者,生。脉焱大加息者,死。阴弱阳强,脉至而代,奇月而死。
尺脉涩而坚,为血实气虚也。其发病腹痛,逆满气上行,此为妇人胞中绝伤,有恶血,久成结瘕,得病以冬时,黍赤而死。
尺脉细而微者,血气俱不足,细而来有力者,是谷气不充,病得节辄动,枣叶生而死,此病秋时得之。
左手寸口脉偏动,乍大乍小不齐,从寸口至关,关至尺,三部之位,处处动摇,各异不同,其人病,仲夏得之此脉,桃花落而死。
右手寸口脉偏沉伏,乍小乍大,朝来浮大,暮夜沉伏。浮大即太过,上出鱼际,沉伏即下不至关中,往来无常。时时复来者,榆叶枯落而死。
右手尺部脉,三十动一止,有顷更还,二十动一止,乍动乍疏,连连相因,不与息数相应,其人虽食谷犹不愈,蘩草生而死。
左手尺部脉,四十动而一止,止而复来,来逆如循直木,如循张弓弦,然如两人共引一索,至立冬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脉经―脉经卷第四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八
三部脉调而和者,生。三部脉废者,死。三部脉虚,其人长病得之,死。虚而涩,长病亦死,虚而滑亦死,虚而缓亦死,虚而弦急,癫病亦死。三部脉实而大,长病得之,死。实而滑,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实而缓亦生,实而紧亦生。实而紧急,癫痫可治。三部脉强,非称其人病便死。三部脉羸,非其人得之,死。三部脉粗,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三部脉细而软,长病得之,生。细而数,亦生。微而紧亦生。三部脉大而数,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三部脉微而伏,长病得之,死。三部脉软,长病得之,不治自愈;治之,死。卒病得之,生。三部脉浮而结长病得之,死;浮而滑,长病亦死;浮而数,长病风得之,生。卒病得之,死。三部脉芤,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三部脉弦而数,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三部脉革,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三部脉坚而数,如银钗股,蛊毒病,必死。数而软,蛊毒病得之,生。三部脉如羹上肥,长病得之,死。卒病得...
· 脉经―脉经卷第四诊损至脉第五
脉有损至,何谓也?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何谓损?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至脉从下上,损脉从上下也。损脉之为病奈何?然;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也。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食饮不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之为病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而毛落者,死。治损之法奈何?然: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肺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气,此治损之法也。脉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一呼四至,一吸四至;一呼五至,一吸五至;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呼吸再至,脉来如此,何以别知其病也?然...
· 脉经―脉经卷第四诊四时相反脉证第四
春三月木王,肝脉治当先至;心脉次之;肺脉次之;肾脉次之;此为四时王相顺脉也。到六月土王,脾脉当先至,而反不至,反得肾脉,此为肾反脾也,七十日死。何为肾反脾?夏火王,心脉当先至,肺脉次之,而反得肾脉,是谓反肾脾。期五月六月,忌丙丁。脾反肝,三十日死。何谓脾反肝?春肝脉当先至而反不至,脾脉先至,是谓脾反肝。期正月、二月,忌甲乙。肾反肝,三岁死。何为肾反肝?春肝脉当先至,而反不至,肾脉先至,是谓肾反肝也。期七月、八月,忌庚辛。肾反心,二岁死。何为肾反心?夏心脉当先至,而反不至,肾脉先至,是谓肾反心也。期六月,忌戊己。
· 脉经―脉经卷第七病不可吐证第四
太阳病,当恶寒而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而数,此医吐之过也。若得病一日、二日吐之,腹中饥,口不能食;三日、四日吐之,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此医之所致也,此为小逆。太阳病,吐之者,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少阴病,饮食入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此胸中实,不可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当温之。诸四逆厥者,不可吐之,虚家亦然。
· 脉经―脉经卷第七病可下证第七
大法,秋宜下。凡可下者,以汤胜丸散,中病便止,不必尽三服。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属大柴胡汤。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属承气汤。少阴病六、七日,腹满不大便者,急下之,属承气汤证。少阴病,下利清水,色青者,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属大柴胡汤、承气汤证。下利,三部脉皆平,按其心下坚者,可下之,属承气汤证。阳明与少阳合病而利,脉不负者为顺,负者失也。互相克贼为负。滑而数者,有宿食,当下之,属大柴胡汤、承气汤证。伤寒后脉沉,沉为内实,下之解,属大柴胡汤证。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微热者,此为实,急下之,属大柴胡汤、承气汤证。太阳病未解,其脉阴阳俱沉,必先振,汗出解。但阳微者,先汗之而解;但阴微者,先下之而解。属大柴胡汤证。脉双弦迟,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属承气汤证。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状,下之即和。病者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