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脉经卷第七病可发汗证第二
脉经―脉经卷第七病可发汗证第二, 大法,春夏宜发汗。 凡发汗,欲令手足皆周至,絷絷一时间益佳,但不欲
大法,春夏宜发汗。
凡发汗,欲令手足皆周至,絷絷一时间益佳,但不欲如水流离。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则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
凡服汤药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
凡云可发汗而无汤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为解,然不如汤随证良。
太阳病,外证未解,其脉浮弱,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太阳病,脉浮而数者,可发其汗,属桂枝汤证。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表为未解,可发其汗,属桂枝汤证。
夫病脉浮大,问病者,言但便坚耳。设利者为虚,大逆。坚为实,汗出而解,何以故?脉浮,当以汗解。
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病者烦热,汗出即解。复如疟状,日晡所发热,此属阳明。脉浮虚者,当发其汗,属桂枝汤证。
病常自汗出,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而外不解,此卫不和也。荣行脉中,为阴主内;卫行脉外,为阳,主外。复发其汗,卫和则愈,属桂枝汤证。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汗即愈,属桂枝汤证。
脉浮而紧,浮则为风,坚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可发其汗,宜麻黄汤。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必自下,下者即愈。其外未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属桂枝汤证。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属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伤寒病,脉浮紧,发其汗,因衄,属麻黄汤。
阳明病,脉浮,无汗,其人必喘,发其汗则愈,属麻黄汤。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其汗,属桂枝汤。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而发热,其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候续在,此当发其汗,服汤微除。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属麻黄汤。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其汗,属桂枝汤。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与承气汤,其反清,此为不在里故,在表也,当发其汗。头痛者,必衄,属桂枝汤。
下利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急当救表,宜桂枝汤。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若恶寒,属桂枝汤。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濡弱,浮者热自发,濡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属桂枝汤。
太阳病,发热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属桂枝汤证。
太阳病,下之,气上撞,可与桂枝汤,不撞,不可与之。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而反烦不解者,法当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贲豚,气从少腹上撞心者,灸其核上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属桂枝加葛根汤。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属葛根汤。
太阳与阳明合病,而自利不呕者,属葛根汤。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属葛根加半夏汤。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遂利不止,其脉促者,表未解,喘而汗出,属葛根黄芩黄连汤。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体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属麻黄汤证。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不可下也,属麻黄汤证。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体疼痛,不汗出而烦躁,头痛,属大青龙汤。脉微弱,汗出恶风,不可服之,服之则厥,筋惕肉,此为逆也。
伤寒脉浮缓,其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喝,或利,或噎,或不利,小腹满,或微喘,属小青龙汤。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而渴者,此寒去为欲解,属小青龙汤证。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部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与小柴胡汤。但浮无余证,与麻黄汤。
不溺,腹满加哕,不治。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嗜卧,此为外解。设胸满胁痛,与小柴胡汤;脉浮者,属麻黄汤。
中风,往来寒热,伤寒五、六日以后,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烦心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坚,或心中悸,不利,或不渴,外有微热,或咳者,属小柴胡汤。
伤寒四、五日身体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属小柴胡汤。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徽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属小柴胡汤。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脉浮,不利,微热,消渴与五苓散,利发汗。
凡发汗,欲令手足皆周至,絷絷一时间益佳,但不欲如水流离。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则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
凡服汤药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
凡云可发汗而无汤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为解,然不如汤随证良。
太阳病,外证未解,其脉浮弱,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太阳病,脉浮而数者,可发其汗,属桂枝汤证。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表为未解,可发其汗,属桂枝汤证。
夫病脉浮大,问病者,言但便坚耳。设利者为虚,大逆。坚为实,汗出而解,何以故?脉浮,当以汗解。
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病者烦热,汗出即解。复如疟状,日晡所发热,此属阳明。脉浮虚者,当发其汗,属桂枝汤证。
病常自汗出,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而外不解,此卫不和也。荣行脉中,为阴主内;卫行脉外,为阳,主外。复发其汗,卫和则愈,属桂枝汤证。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汗即愈,属桂枝汤证。
脉浮而紧,浮则为风,坚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可发其汗,宜麻黄汤。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必自下,下者即愈。其外未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属桂枝汤证。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属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伤寒病,脉浮紧,发其汗,因衄,属麻黄汤。
阳明病,脉浮,无汗,其人必喘,发其汗则愈,属麻黄汤。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其汗,属桂枝汤。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而发热,其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候续在,此当发其汗,服汤微除。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属麻黄汤。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其汗,属桂枝汤。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与承气汤,其反清,此为不在里故,在表也,当发其汗。头痛者,必衄,属桂枝汤。
下利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急当救表,宜桂枝汤。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若恶寒,属桂枝汤。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濡弱,浮者热自发,濡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属桂枝汤。
太阳病,发热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属桂枝汤证。
太阳病,下之,气上撞,可与桂枝汤,不撞,不可与之。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而反烦不解者,法当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贲豚,气从少腹上撞心者,灸其核上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属桂枝加葛根汤。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属葛根汤。
太阳与阳明合病,而自利不呕者,属葛根汤。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属葛根加半夏汤。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遂利不止,其脉促者,表未解,喘而汗出,属葛根黄芩黄连汤。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体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属麻黄汤证。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不可下也,属麻黄汤证。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体疼痛,不汗出而烦躁,头痛,属大青龙汤。脉微弱,汗出恶风,不可服之,服之则厥,筋惕肉,此为逆也。
伤寒脉浮缓,其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喝,或利,或噎,或不利,小腹满,或微喘,属小青龙汤。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而渴者,此寒去为欲解,属小青龙汤证。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部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与小柴胡汤。但浮无余证,与麻黄汤。
不溺,腹满加哕,不治。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嗜卧,此为外解。设胸满胁痛,与小柴胡汤;脉浮者,属麻黄汤。
中风,往来寒热,伤寒五、六日以后,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烦心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坚,或心中悸,不利,或不渴,外有微热,或咳者,属小柴胡汤。
伤寒四、五日身体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属小柴胡汤。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徽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属小柴胡汤。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脉浮,不利,微热,消渴与五苓散,利发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脉经―脉经卷第七病不可发汗证第一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其汗。脉浮而紧,法当身体疼痛,当以汗解。假令尺中脉迟者,不可发其汗,何以故然此为荣气不足,血微少故也。少阴病,脉微,不可发其汗,无阳故也。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颠,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发汗,躁不得眠。动气在右,不可发汗。发汗则衄而渴,心苦烦,饮即吐水。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不止,筋惕肉.动气在上,不可发汗。发汗则气上冲,正在心端。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无汗,心中大烦,骨节苦疼,目运恶寒,食即反吐,谷不得前。咽中闭塞,不可发汗。发汗则吐血,气微绝,手足逆冷,欲得卧,不能自温。诸脉数,动微弱,并不可发汗,发汗则大便难,腹中干,胃燥而烦。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颠,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为阳运,微为阴寒,上实下虚,意欲得温。微弦为虚,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不能自还...
· 脉经―脉经卷第七病可温证第九
大法,冬宜温热药及灸。师曰: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更疼痛,当救其里,宜温药,四逆汤。下利,腹满,身体疼痛,先温其里,宜四逆汤。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四逆辈。少阴病,其人饮食入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当温之,宜四逆汤。少阴病,脉沉者,急当温之,宜四逆汤。下利,欲食者,就当温之。下利,脉迟紧,为痛未欲止,当温之。得冷者满,而便肠垢。下利,其脉浮大,此为虚,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尔肠鸣,当温之,宜当归四逆汤。少阴病,下利,脉微涩者,即呕汗出,必数更衣,反少,当温之。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急当救里,宜温之,以四逆汤。
· 脉经―脉经卷第七病可吐证第五
大法,春宜吐。凡服汤吐,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病如桂枝证,其头不痛,项不强,寸口脉微浮,胸中痞坚,气上撞咽喉,不得息,此为胸有寒,当吐之。病胸上诸实,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浊唾,下利日十余行,其脉反迟,寸口微滑,此可吐之,利即止。少阴病,饮食入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当遂吐之。宿食在上管,当吐之。病者手厥冷,脉乍紧,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病在胸中,当吐之。
· 脉经―脉经卷第七病可水证第十五
太阳病,发汗后,若大汗出,胃中干燥,烦不得眠,其人欲饮水,当稍饮之,令胃中和则愈。厥阴病,渴欲饮水者,与饮之即愈。太阳病,寸口缓,关上小浮,尺中弱,其人发热而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为医下之也。若不下,其人复不恶寒而渴者,为转属阳明。数者,大便即坚,不便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欲饮水者,但与之,当以法救之,宜五苓散。寸口脉洪而大,数而滑,洪大则荣气长,滑数则胃气实,荣长则阳盛。怫郁不得出身,胃实则坚难,大便则干燥,三焦闭塞,津液不通,医发其汗,阳盛不周,复重下之,胃畜,大便遂摈,不利,荣卫相搏,心烦发热,两眼如火,鼻干面赤,舌燥齿黄焦,故大渴。过经成坏病,针药所不能治。与水灌枯槁,阳气微散,身寒温衣覆,汗出表里通,然其病即除。形脉多不同,此愈非法治,但医所当慎,妄犯伤荣卫。霍乱而头痛发热,身体疼痛,热多欲饮水,属五苓散。呕吐而病在膈上,后必思水者,急与猪苓散。饮之水亦得也。
· 脉经―脉经卷第七病可火证第十七
下利,谷道中痛,当温之以火,宜熬末盐熨之。一方灸枳实熨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