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藏经―华氏中藏经卷上阴阳大要调神论第二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31
转发:0
评论:0
中藏经―华氏中藏经卷上阴阳大要调神论第二,天者,阳之宗;地者,阴之属。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天地之间,阴阳辅佐者,人
天者,阳之宗;地者,阴之属。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天地之间,阴阳辅佐者,人也。得其阳者生,得其阴者死。 
 
  阳中之阳为高真,阴中之阴为幽鬼。故钟于阳者长,钟于阴者短。多热者,阳之主;多寒者,阴之根。阳务其上,阴务其下;阳行也速,阴行也缓;阳之体轻,阴之体重。阴阳平,则天地和而人气宁;阴阳逆,则天地否而人气厥。故天地得其阳则炎炽,得其阴则寒凛。阳始于子前末于午后,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阴阳盛衰,各在其时,更始更末,无有休息,人能从之亦智也。金匮曰:秋首养阳,春首养阴,阳勿外闭,阴勿外侵,火出于木,水生于金,水火通济,上下相寻,人能循此,永不湮沉,此之谓也。 
 
  呜呼!凡愚岂知是理,举止失宜,自致其罹,外以风寒,暑湿内以,饥饱劳役,为败欺残,正体消亡,正神缚绊。其身死,生告陈。殊不知,脉有五死,气有五生,阴家脉重,阳家脉轻;阳病阴脉则不永,阴病阳脉则不成;阳候多语,阴症无声;多语者易济,无声者难荣;阳病则旦静,阴病则夜宁。 
 
  阴阳运动,得时而行,阳虚则暮乱,阴虚则朝争,朝暮交错,其气厥横,死生致理,阴阳中明。阴气下而不上曰断络,阳气上而不下曰绝经。阴中之邪曰浊,阳中之邪曰清。火来坎户,水到离扃,阴阳相应,方乃和平。 
 
  阴不足,则济之以水母;阳不足,则助之以火精。阴阳济等,各有攀陵,上通三寸曰阳之神路,下通三寸曰阴之鬼程。阴常宜损,阳常宜盈,居之中者,阴阳匀停。是以阳中之阳,天仙赐号;阴中之阴,下鬼持名。顺阴者,多消灭;顺阳者,多长生。逢斯妙趣,无所不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藏经―华氏中藏经卷上虚实大要论第八
病有脏虚脏实,腑虚腑实,上虚上实,下虚下实,状各不同,宜深消息。肠鸣气走,足冷手寒,食不入胃,吐逆无时,皮毛憔悴,肌肉皱皴,耳目昏塞,语声破散,行步喘促,精神不收,此五脏之虚也。诊其脉,举指而活,按之而微,看在何部,以断其脏也。又,按之沉小弱微,短涩软濡,俱为脏虚也。虚则补益,治之常情耳。饮食过多,大难,胸膈满闷,肢节疼痛,身体沉重,头目昏眩,唇肿胀,咽喉闭塞,肠中气急,皮肉不仁,暴生喘乏,偶作寒热,疮疽并起,悲喜时来,或自痿弱,或自高强,气不舒畅,血不流通,此脏之实也。诊其脉,举按俱盛者,实也。又,长浮数疾,洪紧弦大,俱曰实也,看在何经,而断其脏也。头疼目赤,皮热骨寒,手足舒缓,血气壅塞,丹瘤更生,咽喉肿痛,轻按之痛,重按之快,食饮如故,曰腑实也。诊其脉,浮而实大者是也。皮肤搔痒,肌肉嗔胀,食饮不化,大便滑而不止,诊其脉,轻手按之得滑,重手按之得平,此乃腑虚也,看在何经,而正其时也。胸膈...
· 中藏经―华氏中藏经卷上阴阳否格论第六
阳气上而不下曰否,阴气下而不上亦曰否;阳气下而不上曰格,阴气上而不下亦曰格。否格者,谓阴阳不相从也。阳奔于上则燔,脾肺生其疽也。其色黄赤,皆起于阳极也。阴走于下则冰,肾肝生其厥也。其色青黑,皆发于阴极也。疽为黄疽也,厥为寒厥也,由阴阳否格不通而生焉。阳燔则治以水,阴厥则助以火,乃阴阳相济之道耳。
· 中藏经―华氏中藏经卷上传尸论第二十
传尸者,非一门相染而成也。人之血气衰弱,脏腑虚羸,中于鬼气,因感其邪,遂成其疾也。其候或咳嗽不巳,或胸膈妨闷,或肢体疼痛,或肌肤消瘦,或饮食不入,或吐利不定,或吐脓血,或嗜水浆,或好歌咏,或爱悲愁,或癫风[一作狂]发歇,或便溺艰难。或因酒食而遇,或因风雨而来,或问病吊丧而得,或朝走暮游而逢,或因气聚,或因血行,或露卧于田野,或偶会于园林,钟此病死之气,染而为疾,故曰传尸也。治疗之方,备于篇末。
· 中藏经―华氏中藏经卷上脉要论第十
脉者,乃气血之先也。气血盛,则脉盛;气血衰,则脉衰;气血热,则脉数;气血寒,则脉迟;气血微,则脉弱;气血平,则脉缓。又,长人脉长,短人脉短,性急则脉急,性缓则脉缓,反此者逆,顺此者从也。又,诸数为热,诸迟为寒,诸紧为痛,诸浮为风,诸滑为虚,诸伏为聚,诸长为实,诸短为虚。又,短涩沉迟伏皆属阴,数滑长浮紧皆属阳。阴得阴者从,阳得阳者顺,违之者逆。阴阳消息,以经而处之,假令数在左手,得之浮者,热入小肠,得之沉者,热入于心,余皆仿此。
· 中藏经―华氏中藏经卷上阳厥论第四
骤风暴热,云物飞,晨晦暮晴,夜炎昼冷,应寒不寒,当雨不雨,水竭土坏,时岁大旱,草木枯悴,江河乏涸,此天地之阳厥也。暴壅塞,忽喘促,四肢不收,二腑不利,耳聋目盲,咽干口焦,舌生疮,鼻流清涕,颊赤心烦,头昏脑重,双睛似火,一身如烧,素不能者乍能,素不欲者乍欲,登高歌笑,弃衣奔走,狂言妄语,不辨亲疏,发躁无度,饮水不休,胸膈膨胀,腹与胁满闷,背疽肉烂,烦溃消中,食不入胃,水不穿肠,骤肿暴满,叫呼昏冒,不省人事,疼痛不知去处,此人之阳厥也。阳厥之脉,举按有力者生,绝者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