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濒湖脉学―微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34
转发:0
评论:0
濒湖脉学―微,微阴  微脉:极细而。按之如欲绝。若有若无。《脉经》。细而稍长。戴氏  
微 阴 
 
  微脉:极细而。按之如欲绝。若有若无。《脉经》。细而稍长。戴氏 
 
  《素问》谓之小。又曰:气血微则脉微。 
 
  【体状相类诗】 
 
  微脉轻微乎,按之欲绝有如无,微为阳弱细阴弱,细比于微略较粗。 
 
  轻诊即见。重按如欲绝者。微也。往来如线而常有者。细也。 
 
  伸景曰:脉如羹上肥者。阳气微萦萦如茧丝细者。阴气衰。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主病诗】 
 
  气血微兮脉亦微,恶寒发热汗淋漓,男为劳极诸虚候,女作崩中带下医。 
 
  寸微气促或心惊,关脉微时胀满形,尺部见之精血弱,恶寒消瘅痛呻吟。 
 
  微主久虚血弱之病。阳微恶寒。阴微发热。《脉诀》云:“崩中日久肝阴竭,漏下多时骨髓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濒湖脉学―虚
虚阴虚脉:迟大而。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脉经》。崔紫虚云:形大力薄。其虚可知。《脉诀》言:“寻之不足。举之有余。止言浮脉。不见虚状。”杨仁斋言:“状似柳絮。散漫而迟。”滑氏言:“散大而。皆是散脉。”非虚也。【体状相类诗】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莫把芤虚为一例,芤来浮大似慈蒽。虚脉浮大而迟,按之无力。芤脉浮大按之中空。芤为脱血。虚为血虚。浮散二脉见浮脉。【主病诗】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经曰:血虚脉虚。曰气来虚微为不及。病在内。日久病脉虚者死。
· 濒湖脉学―沉
沉阴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如绵里砂内刚外柔。杨氏。如石投水。必极其底。沉脉法地。有渊泉在下之象。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人为肾。又谓之石。亦曰营。太过则如弹石。按之益坚。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虚微去微。去如数者。病在中也。《脉诀》言:“缓度三关,状如烂绵者,非也。”沉有缓数及各部之沉,烂绵乃弱脉,非沉也。【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耍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沉行筋间,伏行骨上,牢大有力,弱细无力。【主病诗】沉潜水畜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遣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沉脉主里,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沉则为气,又主水畜,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沉牢冷积。
· 濒湖脉学―濡
濡即字阴濡脉:极而浮,细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脉经》。如水上浮沤。帛浮水中。重手按之。随手而没之象。《脉诀》言:按之似有举还无。是微脉。非濡也。【体状诗】濡形浮细按须轻,水面浮绵力不禁,病后产中犹有药,平人若见是无根。【相类诗】浮而柔细知为濡,沉细而柔作弱持,微则浮微如欲绝,细来沉细近于微。浮细如绵曰“濡”。沉细如绵曰“弱”。浮而极细如绝曰“微”。沉而极细不断曰“细”。【主病诗】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尺伤精血虚寒甚,温补真阴可起疴。濡主血阴虚之病,又为伤湿。
· 濒湖脉学―伏
伏阴伏脉:重按著骨。指下裁动。《脉经》。脉行筋下。刊误。《脉诀》言:寻之似有。定息全无。殊为舛谬。【体状诗】伏脉推筋著骨寻,指间裁动隐然深,伤寒欲汗阳将解,厥逆脐疼证属阴。【相类诗】见沉脉。【主病诗】伏为霍乱吐频频,腹痛多缘宿食停,畜饮老痰成积聚,散寒温里莫因循。食郁胸中双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当关腹痛困沉沉,关后疝疼还破腹。伤寒。一手脉伏曰单伏。两手脉伏曰双伏。不可以阳证见阴为诊。乃火邪内郁。不得发越。阳极似阴。故脉伏。必有大汗而解。正如久旱将雨。六合阴晦。雨后庶物皆苏之义。又夹阴伤寒。先有伏阴在内。外复感寒。阴盛阳衰。四肢厥逆。六脉沉伏。须投姜附。及灸关元。脉乃复出也。若太冲阳皆无脉者必死。《脉诀》言:徐徐发汗洁。古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皆非也。刘元宾曰:伏脉不可发汗。
· 濒湖脉学―动
动阳动乃数脉。见于关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仲景曰: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此三焦伤也。成无己曰:阴阳相搏。则虚者动。故阳虚则阳动。阴虚则阴动。庞安常曰:关前三分为阳。后三分为阴。关位半阴半阳。故动随虚见。《脉诀》言:寻之似有。举之还无。不离其处。不往不来。三关沉沉。含糊谬妄。殊非动脉。詹氏言:其形鼓动如钩如毛者。尤谬。【体状诗】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主病诗】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或为痢拘挛病,男子亡精女子崩。仲景曰:动则为痛为惊。素问曰:阴虚阳搏谓之崩。又曰: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