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 带脉为病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带脉为病, 秦越人曰: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溶溶,缓慢貌。 明堂曰:带
秦越人曰: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溶溶,缓慢貌。
明堂曰:带脉二穴,主腰腹纵溶溶如囊水之状,妇人少腹痛。里急后重,瘛月事不调,赤白带下,可针六分,灸七壮。
张洁古曰:带脉之病,太阴主之,宜灸章门二穴,三壮。
《素问》:曰:邪客于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小腹控眇,不可以养息,眇,谓季肋下之空软处)
张仲景曰:大病瘥后,腰以下有水气,牡蛎泽泻散主之,若不已,灸章门穴。
王叔和曰:带脉为病,左右绕脐腰脊痛,冲阴股也。
王海藏曰:小儿癫疝,可灸章门,三壮而愈。以其与带脉行于厥阴之分,而太阴主之。又曰:女子经病血崩,久而成枯者,宜涩之益之;血闭久而成竭者,宜益之破之。破血有三治,始则四物入红花,调黄芪、肉桂;次则四物入红花,调鲮、鲤、甲、桃仁、桂,童子,和酒煎服;末则四物入红花,调易老没药散。
张子和曰:十二经与奇经七脉,皆上下周流,惟带脉起少腹之侧,季胁之下,环身一周,络腰而过,如束带之状。而冲、任二脉,循腹胁夹脐旁,传流于气冲,属于带脉,络于督脉。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因诸经上下往来,遗热于带脉之间,客热郁抑白物满溢,随溲而下,绵绵不绝,是为白带,《内经》云:思想无穷、所愿不得、于外、入房他甚、发为筋痿,及为白淫。白淫者,白物淫衍,如精之状,男子因溲而下,女子绵绵而下也。皆从湿热治之,与治痢同法。赤白痢,乃邪热传于大肠,赤白带,乃邪热传于小肠。后世皆以赤为热,白为寒,流误千载,是医误之矣。又曰:资生经载一妇人,患赤白带下,有人为灸气海,未效。次日为灸带脉穴,有鬼附耳云:“昨日灸亦好,只灸我不著我,今灸着我,我去矣,可为酒食祭我。”其家如其言祭之,遂愈。予初怪其事,因思晋景公膏肓二鬼之事,乃虚劳已甚,鬼得乘虚居之。此妇亦或劳心虚损,故鬼居之,灸既著穴,不得不去。自是凡有病此者,每为之按此穴,莫不应手酸痛,令归灸之,无有不愈。其穴,在两胁季肋之下一寸八分,若更灸百会穴,尤佳。《内经》云:上有病,下取之;下有病,上取之。又曰:上者下之,下者上之,是矣。
刘宗厚曰:带下多本于阴虚阳竭,营气不升,经脉凝涩,冲气下陷,精气积滞于下焦奇经之分,蕴酿而成。以带脉为病得名,亦以病形而名。白者属气,赤者属血。多因醉饱房劳,服食所至,亦有湿痰流注下焦者,肾肝阴淫湿胜者,或惊恐而木乘土位,浊液,或思慕无穷,发为筋痿,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也。或余经湿热,屈滞于少腹之下,或下元虚冷,湿淫。治之之法,或下或吐,或发中兼补。补中兼利,燥中兼升发,润中兼温养。或温补。或收涩,诸例不同,亦病机之活法也。
《巢元方病源》曰:肾著病,腰痛冷如冰,身重腰如带五千钱。不渴,利,因劳汗出,衣里冷湿而得,久则变为水也。千金用肾著汤,三因用渗湿汤,东垣用独活汤主之。
明堂曰:带脉二穴,主腰腹纵溶溶如囊水之状,妇人少腹痛。里急后重,瘛月事不调,赤白带下,可针六分,灸七壮。
张洁古曰:带脉之病,太阴主之,宜灸章门二穴,三壮。
《素问》:曰:邪客于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小腹控眇,不可以养息,眇,谓季肋下之空软处)
张仲景曰:大病瘥后,腰以下有水气,牡蛎泽泻散主之,若不已,灸章门穴。
王叔和曰:带脉为病,左右绕脐腰脊痛,冲阴股也。
王海藏曰:小儿癫疝,可灸章门,三壮而愈。以其与带脉行于厥阴之分,而太阴主之。又曰:女子经病血崩,久而成枯者,宜涩之益之;血闭久而成竭者,宜益之破之。破血有三治,始则四物入红花,调黄芪、肉桂;次则四物入红花,调鲮、鲤、甲、桃仁、桂,童子,和酒煎服;末则四物入红花,调易老没药散。
张子和曰:十二经与奇经七脉,皆上下周流,惟带脉起少腹之侧,季胁之下,环身一周,络腰而过,如束带之状。而冲、任二脉,循腹胁夹脐旁,传流于气冲,属于带脉,络于督脉。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因诸经上下往来,遗热于带脉之间,客热郁抑白物满溢,随溲而下,绵绵不绝,是为白带,《内经》云:思想无穷、所愿不得、于外、入房他甚、发为筋痿,及为白淫。白淫者,白物淫衍,如精之状,男子因溲而下,女子绵绵而下也。皆从湿热治之,与治痢同法。赤白痢,乃邪热传于大肠,赤白带,乃邪热传于小肠。后世皆以赤为热,白为寒,流误千载,是医误之矣。又曰:资生经载一妇人,患赤白带下,有人为灸气海,未效。次日为灸带脉穴,有鬼附耳云:“昨日灸亦好,只灸我不著我,今灸着我,我去矣,可为酒食祭我。”其家如其言祭之,遂愈。予初怪其事,因思晋景公膏肓二鬼之事,乃虚劳已甚,鬼得乘虚居之。此妇亦或劳心虚损,故鬼居之,灸既著穴,不得不去。自是凡有病此者,每为之按此穴,莫不应手酸痛,令归灸之,无有不愈。其穴,在两胁季肋之下一寸八分,若更灸百会穴,尤佳。《内经》云:上有病,下取之;下有病,上取之。又曰:上者下之,下者上之,是矣。
刘宗厚曰:带下多本于阴虚阳竭,营气不升,经脉凝涩,冲气下陷,精气积滞于下焦奇经之分,蕴酿而成。以带脉为病得名,亦以病形而名。白者属气,赤者属血。多因醉饱房劳,服食所至,亦有湿痰流注下焦者,肾肝阴淫湿胜者,或惊恐而木乘土位,浊液,或思慕无穷,发为筋痿,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也。或余经湿热,屈滞于少腹之下,或下元虚冷,湿淫。治之之法,或下或吐,或发中兼补。补中兼利,燥中兼升发,润中兼温养。或温补。或收涩,诸例不同,亦病机之活法也。
《巢元方病源》曰:肾著病,腰痛冷如冰,身重腰如带五千钱。不渴,利,因劳汗出,衣里冷湿而得,久则变为水也。千金用肾著汤,三因用渗湿汤,东垣用独活汤主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带脉
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章门足厥阴、少阳之会,在季肋骨端,肘尖尽处是穴,带脉穴属足少阳经,在季胁下一寸八分陷中,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又与足少阳会于五枢带脉下三寸、维道章门下五寸三分,凡八穴。《灵枢经》曰:足少阴之正,至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杨氏曰:带脉总束诸脉,使不妄行,如人束带而前垂,故名。妇人恶露,随带脉而下,故谓之带下。
·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二为病
秦越人《难经》曰:阴络者,阴之络。阳络者,阳之络。阴为病,阳缓而阴急,阳为病,阴缓而阳急。王叔和《脉经》曰:阴脉急,当从内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缓。阳脉急,当从外踝以上急,内踝以上缓。又曰:寸口脉前部左右弹者,阳也。动苦腰背痛,又为癫痫僵仆羊鸣,恶风偏枯,痹身体强。又曰:微涩为风痫,并取阳在外踝上三寸,直绝骨是穴,附阳穴也。又曰:寸口脉后部左右弹者,阴也,动苦癫痫寒热,皮肤淫痹,又为少腹痛,里急,腰及髋下相连,阴中痛,男子阴疝,女子漏下不止。髋,髀骨也。,腰下穴也。又曰:癫痫,不知所苦,两之下,男阳女阴。张洁古曰:者,捷疾也。二脉起于足,使人捷也。阳在肌肉之上,阳脉所行,通贯六腑,主持诸表,故名为阳之络。阴在肌肉之下,阴脉所行,通贯五脏,主持诸里,故名为阴之络。阴为病,阴急则阴厥胫直,五络不通,表和里病。阳为病,阳急则狂走目不昧,表病里和。阴病则热,可灸照海,阳陵泉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足少阳之...
·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任脉为病
《素问》曰: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又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又曰:上气有音者,治其缺盆中谓天突穴也,阴维、任脉之会,刺一寸,灸三壮。《脉经》曰:寸口脉来紧细实长至关者,任脉也。动苦少腹绕脐下引横骨阴中切痛,取关元治之。又曰:横寸口边脉丸丸者,任脉也,苦腹中有气如指上抢心,不得仰拘急。
·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冲脉为病
越人《难经》曰:冲脉为病,逆气而里急。《灵枢经》曰:气逆上刺膺中,陷下者与下胸动脉。腹痛,刺脐左右动脉,按之立已,不已,刺气街,按之立已。李东垣曰:秋冬之月,胃脉四道,为冲脉所逆,胁下少阳脉二道而反上行,名曰“厥脉”。其证气上冲,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卧,宜调中益气汤,加吴茱萸五分,随气多少用之脾胃论。夏月有此,乃大热之证,用黄连、黄、知母各等分,酒洗炒为末,白汤和丸,每服一二百丸,空心白汤下,即以美膳压之,不令停留胃中,直至下元,以泻冲脉之邪也。盖此病随四时寒热温凉治之。又曰:凡逆气上冲,或兼里急,或作躁热,皆冲脉逆也。若内伤病,此宜补中益气汤,加炒、炒连、知母,以泄冲脉。凡肾火旺,及任、督、冲三脉盛者,则宜用酒炒黄、知母。亦不可久服,恐妨胃也。或腹中刺痛,或里急,宜多用甘草。或虚坐而大便不得者,皆属血虚,血虚则里急,宜用当归。逆气里急隔咽不通,大便不行者,宜升阳汤泻热汤主之方见《兰...
·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督脉为病
《素问骨空论云》:督脉生疾,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女子为不孕癃痔遗溺,嗌干治在骨上谓腰横骨上毛际中,曲骨穴也,甚者在脐下营脐下一寸,阴交穴也。王启玄曰:此乃任、冲二脉之病,不知何以属之督脉。李濒湖曰:督脉难行于背,而别络自长强走任脉者,则少腹直上贯脐,中贯心,入喉上颐环唇而入于目之内眦,故显此诸证,启玄盖未深考尔。《素问》曰:督脉实则脊强反折,虚则头重高摇之挟骨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秦越人《难经》曰:督脉为病,脊强而厥。王海藏曰:此病宜用羌活、独活、防风、荆芥、细辛、本、黄连、大黄、附子、乌头、苍耳之类。张仲景《金匮》云:脊强者,五之总名。其证卒口噤背反张,而瘛。诸药不已,可灸身柱大椎陶道穴。又曰:家脉,而弦直上下行。王叔和《脉经》曰: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为督脉,腰背强痛,不得仰,大人癫病,小儿风痫。又曰:脉来中央浮直,上下动者,督脉也。动苦腰背膝寒,大人癫,小儿痫,宜灸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