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医学源流论―卷上病有不愈不死虽愈必死论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81
转发:0
评论:0
医学源流论―卷上病有不愈不死虽愈必死论,能愈病之非难,知病之必愈必不愈为难。夫人之得病,非皆死症也。庸医治之,非必皆与病
能愈病之非难,知病之必愈必不愈为难。夫人之得病,非皆死症也。庸医治之,非必皆与病相反也。外感内伤,皆有现症,约略治之,自能向愈,况病情轻者,虽不服药亦能渐痊,即病势危迫,医者苟无大误,邪气渐退,亦自能向安,故愈病非医者之能事也。惟不论轻重之疾,一见即能决其死生难易,百无一失,此则学问之极功,而非浅尝者所能知也。夫病轻而预知其愈,病重而预知其死,此犹为易知者。惟病象甚轻,而能决其必死,病势甚重,而能断其必生,乃为难耳。更有病已愈而不久必死者。盖邪气虽去,而其人之元气与病俱亡,一时虽若粗安,真气不可复续。如两虎相角,其一虽胜,而力已脱尽,虽良工亦不能救也。又有病必不愈而人亦不死者。盖邪气盛而元气坚固,邪气与元气相并,大攻则恐伤其正,小攻则病不为动,如油入面,一合则不可复分,而又不至于伤生。此二者,皆人之所不知者也,其大端则病气入脏腑者,病与人俱尽者为多,病在经络骨脉者,病与人俱存者为多,此乃内外轻重之别也。斯二者,方其病之始形,必有可征之端,良工知之,自有防微之法。既不使之与病俱亡,亦不使之终身不愈。此非深通经义之人,必不能穷源极流,挽回于人所不见之地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医学源流论―卷下轻药愈病论
古谚有不服药为中医之说,自宋以前已有之。盖因医道失传,治人多误,病者又不能辨医之高下,故不服药,虽不能愈病,亦不至为药所杀。况病苟非死症,外感渐退,内伤渐复,亦能自愈,故云中医,此过于小心之法也。而我以为病之在人,有不治自愈者,有不治临自者,有不治竟不愈而死者。其自愈之疾,诚不必服药,若难愈及不愈之疾,固当服药。乃不能知医之高下,药之当否,不敢以身尝试,则莫若择平易轻浅有益无损之方,以备酌用。小误亦无害,对病有奇功,此则不止于中医矣。如偶感风寒,则用葱白苏叶汤取微汗;偶伤饮食,则用山查、麦芽等汤消食;偶感暑气,则用六一散、广藿汤清暑;偶伤风热,则用灯心竹叶汤清火;偶患腹泻,则用陈茶佛手汤和肠胃。如此之类,不一而足,即使少误,必无大害。又有其药似平常,而竟有大误者,不可不知。如腹痛呕逆之症,寒亦有之,热亦有之,暑气触秽亦有之。或见此症而饮以生姜汤,如果属寒,不散寒而用生姜热性之药,至寒气相斗...
· 医学源流论―卷下愈病有日期论
治病之法,自当欲其速愈。世之论者,皆以为治早而药中病则愈速,治缓而药不中病则愈迟,此常理也。然亦有不论治之迟早,而愈期有一定者。《内经》藏气法时论云: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其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其它言病愈之期不一。伤寒论云: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又云: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此皆宜静养调摄以待之,不可乱投药石。若以其不愈,或多方以取效,或更用重剂以希功,即使不误,药力胜而元气反伤;更或有不对症之药,不惟无益,反有大害,此所宜知也。况本原之病,必待其精神渐复,精神岂有骤长之理?至于外科,则起发成脓生肌收口,亦如痘症有一定之日期,治之而误,固有迁延生变者,若欲强之有速效,则如揠苗助长,其害有不可胜言者,乃病家医家皆不知之。医者投药不效,自疑为未当,又以别方试之,不知前方实无所害,特时未至耳,乃反误试诸药,愈换而病愈重。病家以医者久而不效...
· 医学源流论―卷上吐血不死咳嗽必死论
今之医者,谓吐血为虚劳之病,此大谬也。夫吐血有数种,大概咳者成劳,不咳者不成劳。间有吐时偶咳者,当其吐血之时,狼狈颇甚,吐止即痊,皆不成劳何也?其吐血一止,则周身无病,饮食如故,而精神生矣。即使亡血之后,或阴虚内热,或筋骨疼痛,皆可服药而痊。若咳嗽则血止而病仍在,日嗽夜嗽,痰壅气升,多则三年,少则一年而死矣。盖咳嗽不止,则肾中之元气震荡不宁,肺为肾之母,母病则子亦病故也。又肺为五脏之华盖,经云:谷气入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荣,浊者为卫。是则脏腑皆取精于肺,肺病则不能输精于脏腑,一年而脏腑皆枯,三年而脏腑竭矣。故咳嗽为真劳不治之疾也。然亦有咳嗽而不死者,其嗽亦有时稍缓,其饮食起居不甚变,又其人善于调摄。延经三年之后,起居如旧,间或一发,静养即愈,此乃百中难得一者也。更有不咳之人,血症屡发,肝竭肺伤,亦变咳嗽,久而亦死。此则不善调摄,以轻变重也。执此以决血症之死生,百不一失矣。
· 医学源流论―卷上病有不必服药论
天下之病,竟有不宜服药者,如黄疸之类是也。黄疸之症,仲景原有煎方,然轻者用之俱效,而重者俱不效何也?盖疸之重者,其胁中有囊以裹黄水,其囊并无出路。药只在囊外,不入囊中,所服之药,非补邪即伤正,故反有害。若轻病则囊尚未成,服药有效。至囊成之后,则百无一效。必须用轻透之方,或破其囊,或消其水。另有秘方传授,非泛然煎丸之所能治也。痰饮之病亦有囊,常药亦不能愈。外此如吐血久痞等疾,得药之益者甚少,受药误者甚多。如无至稳必效之方,不过以身试药,则宁以不服药为中医矣。
· 医学源流论―卷上病同人异论
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惟无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气体有强弱,质性有阴阳,生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力有老少,奉养有膏梁藜藿之殊,心境有忧劳和乐之别。更加天时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浅之各异。一概施治,则病情虽中,而于人之气体迥乎相反,则利害亦相反矣。故医者必细审其人之种种不同,而后轻重缓急大小先后之法因之而定。《内经》言之极详,即针灸及外科之治法尽然,故凡治病者,皆当如是审察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