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医学源流论―卷上执方治病论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9
转发:0
评论:0
医学源流论―卷上执方治病论,古人用药立方,先陈列病症,然后云某方主之。若其症少有出入,则有加减之法,附于方后
古人用药立方,先陈列病症,然后云某方主之。若其症少有出入,则有加减之法,附于方后。可知方中之药,必与所现之症纤悉皆合,无一味虚设,乃用此方,毫无通融也。又有一病而云某方亦主之者,其方或稍有异同,或竟不同,可知一病并不止一方所能治。今乃病名稍似,而其中之现症全然不同,乃亦以此方施治,则其药皆不对症矣。并有病名虽一,病形相反,亦用此方,则其中尽属相反之药矣。总之欲用古方,必先审病者所患之症,悉与古方前所陈列之症皆合,更检方中所用之药,无一不与所现之症相合,然后施用,否则必须加减。无可加减,则另择一方。断不可道听涂说,闻某方可以治某病,不论其因之异同,症之出入,而冒昧施治。虽所用悉本于古方,而害益大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医学源流论―卷下治病分合论
一病而当分治者,如痢疾、腹痛、胀满。则或先治胀满,或先治腹痛,即胀满之中亦不同。或因食,或因气,或先治食,或先治气。腹痛之中亦不同,或因积,或因寒,或先去积,或先散寒。种种不同,皆当视其轻重而审察之。以此类推,则分治之法可知矣。有当合治者,如寒热、腹痛、头疼、泄泻、厥冒、胸满,内外上下无一不病,则当求其因何而起,先于诸症中择最甚者为主。而其余症,每症加专治之药一二味以成方,则一剂而诸症皆备。以此类推,则合治之法可知矣。药亦有分合焉,有一病而合数药以治之者,阅古圣人制方之法自知;有数病而一药治之者,阅本草之主治自知。为医者,无一病不穷究其因,无一方不洞悉其理,无一药不精通其性,庶几可以自信,而不枉杀人矣。
· 医学源流论―卷下治病缓急论
病有当急治者,有不当急治者。外感之邪猛悍剽疾,内犯藏府,则元气受伤,无以托疾于外。必乘其方起之时,邪入尚浅,与气血不相乱,急驱而出之于外,则易而且速。若俟邪气已深,与气血相乱,然后施治,则元气大伤,此当急治者也。若夫病机未定,无所归者,急用峻攻,则邪气益横。如人之伤食,方在胃中,则必先用化食之药,使其食渐消由中焦而达下焦,变成渣秽而出,自然渐愈。若即以硝黄峻药下之,则食尚在上焦,即使随药而下,乃皆未化之物。肠胃中脂膜与之全下,而人已大疲,病必生变,此不当急治者也。以此类推,余病可知。至于虚人与老少之疾,尤宜分别调护,使其元气渐转,则正复而邪退。医者不明此理,而求速效,则补其所不当补,攻其所不当攻。所服之药不验,又转求他法,无非诛伐无过。至当愈之时,其人已为药所伤,而不能与天地之生气相应矣。故虽有良药,用之非时,反能致害,缓急之理,可不讲哉。
· 医学源流论―卷上禁方论
天地有好生之德,圣人有大公之心,立方以治病,使天下共知之,岂非天地圣人之至愿哉?然而方之有禁则何也?其故有二:一则惧天下之轻视夫道也。夫经方之治病,视其人学问之高下以为效验,故或用之而愈,或用之而反害,变化无定,此大公之法也。若禁方者,义有所不解,机有所莫测。其传也,往往出于奇人隐士仙佛鬼神,其遇之也甚难,则爱护之必至。若轻以授人,必生轻易之心,所以方家往往爱惜,此乃人之情也。一则恐发天地之机也。禁方之药,其制法必奇,其配合必巧,穷阴阳之柄,窥造化之机。其修合必虔诚敬慎,少犯禁忌,则药无验。若轻以示人,则气泄而用不神,此又阴阳之理也。灵枢禁服篇,黄帝谓雷公曰:此先师之所禁,割臂插血之盟也。故黄帝有兰台之藏,长桑君有无泄之戒,古圣皆然。若夫诡诈之人,专欲图利,托名禁方,欺世惑众。更有修炼热药,长欲道淫,名为养生,实速其死,此乃江河恶习,圣人之所必诛也。又有古之禁方,传之已广,载入医书中与经方...
· 医学源流论―卷上乩方论
世有书符请仙而求方者。其所书之方,固有极浅极陋极不典,而不能治病且误人者。亦有极高极古极奇极稳以之治病而神效者,其仙或托名吕纯阳,或托名张仲景,其方亦宛然纯阳、仲景之遗法,此其事甚奇,然亦有理焉。夫乩者机也,人心之感召,无所不通,既诚心于求治,则必有能治病之鬼神应之。虽非真纯阳、仲景,必先世之明于医理不遇于时而死者。其精灵一时不散,于天地之间,因感而至,以显其能。而其人病适当愈,则获遇之,此亦有其理也。其方未必尽效,然皆必有意义,反不若世之时医用相反不若世之时医用相反之药以害人。惟决死生之处,不肯凿凿言之,此则天机不轻泄之故也。至于不通不典之方,则必持乩之术不工,或病家之心不诚,非真乩方也。
· 医学源流论―卷下治病不必顾忌论
凡病人或体虚而患实邪,或旧有他病与新病相反,或一人兼患二病。其因又相反,或内外上下各有所病,医者踌躇束手,不敢下药,此乃不知古人制方之道者也。古人用药,惟病是求,药所以制病,有一病则有一药以制之。其人有是病,则其药专至于病所而驱其邪,决不反至无病之处以为祸也。若留其病不使去,虽强壮之人,迁延日久,亦必精神耗竭而死,此理甚易明也。如怯弱之人,本无攻伐之理,若或伤寒而邪入阳明,则仍用硝黄下药,邪去而精气自复;如或怀妊之妇,忽患症瘕,必用桃仁、大黄以下其瘕,瘀去而胎自安;或老年及久病之人,或宜发散,或宜攻伐,皆不可因其血气之衰而兼用补益。如伤寒之后食复、女劳复,仲景皆治其食,清其火,并不因病后而用温补。惟视病之所在而攻之,中病即止,不复有所顾虑。故天下无棘手之病,惟不能中病,或偏或误或太过,则不病之处亦伤,而人危矣。俗所谓有病病当之,此历古相传之法也。故医者当疑难之际,多所顾忌,不敢对症用药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