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第二十二篇辨痉阴阳易差后病脉证并治
伤寒杂病论―第二十二篇辨痉阴阳易差后病脉证并治, 太阳病,发热,无汗,而恶寒者,若脉沉迟,名刚痉。 太阳病,发热,
太阳病,发热,无汗,而恶寒者,若脉沉迟,名刚痉。
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若脉浮数,名柔痉。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日痉,为难治。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疮家,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则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暴脉长大者,为欲解;其脉如故,及伏弦者,为未解。
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痉病,有灸疮者,难治。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儿儿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括蒌桂枝汤主之。
括蒌桂枝汤方
括萎根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芍药三两 生姜二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六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病,无汗,而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者,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汗再进一升,得汗停后服。
痉病,手足厥冷,发热间作,唇青目陷,脉沉弦者,风邪入厥阴也,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当归四两 细辛一两 附子一枚(炮) 人参二两 干姜一两半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十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一服。
痉病,本属太阳,若发热,汗出,脉弦而实者,转属阳明也,宜承气辈与之。
痉病,胸满,口噤,卧不著席,脚挛急,必介齿,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枳实、厚朴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一服下者,止后服。
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散主之。
烧散方
右剪取妇人中,近隐处,烧灰,以水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即利,阴头微肿则愈,妇人病取男子裆烧,和服如法。
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枳实栀子豉汤方
枳实三枚(炙) 栀子十四枚(劈) 香豉一升(棉襄)
右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纳枳实、栀子煮取二升,纳香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
伤寒差已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八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牡蛎泽泻散方
牡蛎 泽泻 括蒌根 蜀漆(洗去腥) 葶历(熬) 商陆根(熬) 海藻(洗去腥)
右七味等分,异捣,下筛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利止后服。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也,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方见霍乱)
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 人参三两 麦门冬一升 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六味,取六升,去滓,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病已解,而日暮微烦者,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之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若脉浮数,名柔痉。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日痉,为难治。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疮家,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则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暴脉长大者,为欲解;其脉如故,及伏弦者,为未解。
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痉病,有灸疮者,难治。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儿儿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括蒌桂枝汤主之。
括蒌桂枝汤方
括萎根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芍药三两 生姜二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六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病,无汗,而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者,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汗再进一升,得汗停后服。
痉病,手足厥冷,发热间作,唇青目陷,脉沉弦者,风邪入厥阴也,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当归四两 细辛一两 附子一枚(炮) 人参二两 干姜一两半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十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一服。
痉病,本属太阳,若发热,汗出,脉弦而实者,转属阳明也,宜承气辈与之。
痉病,胸满,口噤,卧不著席,脚挛急,必介齿,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枳实、厚朴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一服下者,止后服。
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散主之。
烧散方
右剪取妇人中,近隐处,烧灰,以水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即利,阴头微肿则愈,妇人病取男子裆烧,和服如法。
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枳实栀子豉汤方
枳实三枚(炙) 栀子十四枚(劈) 香豉一升(棉襄)
右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纳枳实、栀子煮取二升,纳香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
伤寒差已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八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牡蛎泽泻散方
牡蛎 泽泻 括蒌根 蜀漆(洗去腥) 葶历(熬) 商陆根(熬) 海藻(洗去腥)
右七味等分,异捣,下筛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利止后服。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也,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方见霍乱)
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 人参三两 麦门冬一升 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六味,取六升,去滓,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病已解,而日暮微烦者,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之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伤寒杂病论―第十八篇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桂枝汤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粥一升,以助药力,温覆取汗,不汗再服。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理中、四逆辈。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桂枝加芍药汤方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桂枝加大黄汤方桂枝三两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右六味,...
· 伤寒杂病论―第十九篇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饮水自救;若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白者,以下焦虚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少阴病咳而下利,(言严)语者,被火劫故也,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
· 伤寒杂病论―第十六篇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本太阳病,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然者,是转属阳明也。伤寒三日,阳明脉大者,此为不传也。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者,为阳明病也。伤寒转...
· 伤寒杂病论―第二十四篇辨疟病脉证并治
师曰:疟病其脉弦数者,热多寒少;其脉弦迟者,寒多热少。脉弦而小紧者,可下之;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汗之,针之,灸之;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当于少阳中求之。问曰:疟病以月一发者,当以十五日愈,甚者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症瘕,必有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鳖甲煎丸方鳖甲柴胡黄芩大黄牡丹(庶虫)虫阿胶右七味,各等分,捣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日三服,清酒下,不能饮者,白饮亦可。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手足热而欲呕,此名疸疟,白虎加桂枝人参汤主之。白虎加桂枝人参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二两(炙)粳米二合桂枝三两人参三两右六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疟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作呕,此名温疟,宜白虎加桂枝汤。白虎加桂枝汤方(即前方去人参一味)疟病,多寒,或但寒不热者,此名牡疟,蜀漆散主之,柴胡桂姜汤亦主...
· 伤寒杂病论―第十四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若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葛根加半夏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半夏半升(洗)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热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主之。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方葛根半斤黄连三两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