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名家马在山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8
转发:0
评论:0
中医名家马在山,马在山,山东省沂水县人,1922年5月出生。主任医师。为五代骨伤科世医传人。

  马在山,山东省沂水县人,1922年5月出生。主任医师。为五代骨伤科世医传人。15岁起专门随父研习医经与骨伤科,后随父行医居延边,与朝鲜汉医中央医院院长尹圭范教授等名医相互交流经验,曾任朝鲜咸此道游仙郡医院骨科主任,朝鲜清津市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1965年回国受聘于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任骨伤科主任。199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师承制导师。 

  马在山主任医师历经60余年的临床实践,除诊治骨伤科疾病外,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折迟缓愈合、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病、骨质疏松等疑难病症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尤其是承五代祖传治疗“骨蚀”之妙方,积累总结出一套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马氏疗法。经过20年的不断总结,对股骨头坏死病的临床表现、分型分期、早期诊断、辨证分型治疗、病程演变与转归等方面掌握了一定的规律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马老治疗股骨头坏死病的临床研究,曾于1989年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近年来马老一直坚持门诊查房。勤于培养学术经验继承人和新药研究工作,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对股骨头坏死病的研究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曾任北京市中医药学会骨科委员会委员,现任北京市推拿按摩治疗学会常务副会长。 

  马力积60年临床经验于1994年正式出版了《马氏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专著40余万字,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名家董奉
简要介绍:董奉,又名董平,字君异,号拔,候官县董村(今长乐县古槐乡青山村)人,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生。少年学医,信奉道教。年青时,曾任候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此。董奉也出行在南方一带行医。有一次到交州(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一带),恰遇交州太守士燮病危,垂死已3日。董奉把3粒药丸放入病人口中,用水灌下。稍后,病人手足能动,肤色逐渐转活,半日后即能坐起,4日后能说话,不久病愈。由于医术高明,人们把董奉同当时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董奉住士燮府中,后士燮阴谋反叛朝廷,担心董奉泄漏其密谋,...
·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胎产名家,竹林女科
胎产名家,竹林女科萧山竹林寺妇科,相传始于五代后晋天福八年(公元943年),一千多年来,师师相传,延绵至今不绝。群众信仰卓著,每有经带胎产之症,向竹林寺医僧求药,常获良效。乾隆时,竹林寺女科医书抄录者之一吴煌记他自己的见闻说:他孩提时,其大嫂小产数次,不能成孕,诸药无效,其兄往竹林寺取药,数服而后有孕。张姓、戴姓之女儿、妻子,得妇科奇疾,皆往竹林寺取药而愈。竹林寺妇科著作甚多,长期以抄本形式流传民间,至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渐有刊本流传。其中名为《胎产新书》者,内容丰富,能反映竹林寺妇科学术思想。《胎产新书》共二十卷,由互相联系的三种著作组成:1、《女科秘要》八卷,静光轮应禅师考定;2、《女科秘旨》八卷,轮应禅师纂;3、《女科旨要》四卷,雪岩禅师增广。其中《女科秘要》篇幅较大,几及全书总和的一半,论述妇科经、带、胎、产各症,提纲挈领,内容详备。《女科秘旨》篇幅次之,内容与前书详...
·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改革名家王安石
改革名家王安石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1047~1051年间任鄞县知县,他很重视医学,反对巫术,据说他曾经不怕恶毒的诅咒,惩治了一批败德的巫师;同时,他关心民间良医,支持校刊医书。还自己翻检医书,他自小就有读书废寝忘食的习惯,成人后更是变本加厉。他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直到第二天上班时间临近时才猛然发觉时间紧迫,于是他的同僚们就看见他饿着肚子,蓬头垢面地往办公室跑,有一次,他的上司,日后的名相韩琦来县衙视察,看他一副熬夜的样子,以为是年轻人晚间纵情淫乐所致,于是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规劝他:“年轻人,我劝你还是趁现在多读些书,总比和女人厮混有意义!”随后,又送给他一些养生的医书看。王安石并不介意上司的误解,而且,他的注意力很快就转移到了这些医书上。现在,我们在他的《临川集?礼乐记》中还可以读到他当时在阅读的同时作的笔记:“神生于性,性生于诚,诚生于心,心生于气,气生于形”,他在很...
· 司马懿传——乱世名家
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仲春二月的一个深夜,京城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处于死一般的静寂之中。在南北干道铜驼街以西不远的一座破败官邸内,主仆上下正在匆匆收拾行装,准备立刻离开洛阳。这座官邸的主人是谁?他们为何要匆匆出走?且听一一道来。这座官邸的主人,复姓司马,名防,字建公,时任汉朝治书侍御史之职。司马防的祖籍,在京都东北的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西)孝敬里。温县司马氏乃是当地的名门世家。其先祖司马卬,在战国末期曾任赵国大将,后随项羽起兵攻秦,秦亡,被封为殷王,建都河内,从此子孙便在河内郡繁衍生息。司马卬的八代孙司马钧,曾任东汉征西将军。司马钧之子司马量,官拜豫章郡太守。司马量之子司马儁,则任颍川郡太守;而司马儁正是官邸主人司马防的父亲。四十二岁的司马防子嗣众多,膝下的公子有八个。长公子司马朗,字伯达,按照当时通用的虚岁来算,时年二十。二公子司马懿,字仲达,时年十二。以下六位依次是:司马孚...
· 中医文化―中医药在客家
本人早过不惑之年,既非医生护士,也非营养学家,似无资格奢谈什么中医中药。然而,凭着自己这副硬朗的身子骨和这把年纪所经历与听说的医事药闻,自信将若干感受、传闻记录下来,对人们运用中医药来养生防病,定有裨益。我的家乡粤东梅县,是著名的“华侨、文化、足球之乡”。这里昔日虽也是山清水秀,草木葱郁,但却是“贬谪之乡、避乱之乡、瘴疠之乡”。在这闻名遐迩的客家人聚集地,许是“新旧三乡”特有的地理、历史与人员素质所决定,人们对中草药的研究运用源远流长,不少的祖传秘方对防治疑难杂症很是有效。用当地人的话说:“谁家没有几个‘防家看屋’的偏方?”类似双料喉风散、八宝惊风散、七厘散、六神丸、卫生丸这些传统的中成药,不但当地家喻户晓,连海外侨胞尤其是东南亚一带的华侨也不陌生,在返乡寻根问祖时常指名索要这些中药带走。我童年时身体孱弱,从记事起到21岁步入军营,大凡有病都服中药。母亲是远近有名的理家好手,在务农持家中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