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学―明清名医―施今墨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27
转发:0
评论:0
中医学―明清名医―施今墨,施今墨(1881~1969),原名毓黔。浙江萧山人。13岁跟随舅父李可亭学医

  施今墨(1881~1969),原名毓黔。浙江萧山人。13岁跟随舅父李可亭学医,后曾就读于京师法政学堂。受民主革命思潮影响,参加辛亥革命,弃政从医。早年悬壶北京,以疗效卓著,医德高尚,深受群众信赖。施氏在学术上提倡革新中医,认为中医之改进方法,舍借用西医有关生理、病理以互相佐证,实无别途。主张从标准化规范化入手,进行中医改革。他以中医病证名繁杂,有碍学术发展,呼吁统一病名。他率先打破框框,把西医的疾病名称引入中医诊疗之中。他所研制的中成药多以西医病名命名(如气管炎丸,神经衰弱丸等)。施氏积极参加冲医界抗争活动。1931年,中央国医馆成立,施氏出任副馆长,主持学术整理委员会工作。1932年创办华北国医学院,并办中医院及中药制药厂。有《祝(谌予)选施今墨医案》(1940年)行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学―明清名医―苏颂
苏颂(1020~1101),字子容。原籍为泉州同安县(今属厦门市)。因同安旧属南安县,故有称其为南安人。苏颂之父苏绅是仁宗朝有名的文字侍臣。曾为官润州丹阳(今属江苏),死于任上,苏颂因随父徒居丹阳,故亦自称丹阳人。苏颂幼承家教,勤于攻读,深通经史百家,学识渊博,举凡图纬、阴阳、五行、星历、山经、本草无不钻研。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苏颂作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其主要贡献是对科学技术方面,特别是医药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突出贡献。苏颂在馆阁期间,曾与掌禹锡等人奉诏校注《开宝本草》,在编修过程中,苏颂等建议编撰绘有药图的本草书与《嘉本草》并行。这一建议很快得到朝廷批准,仁宗敕命由苏颂主持其事。苏颂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他考虑到“考证群书,资众见则其工易就;论著文字,出异手则其体不一”,对全书关于形态描述的均予著录,其中虽有与旧说相背的,但亦予保留。若与文献有联系者,即以形类相假而归附之。还搜集了许多...
· 中医学―明清名医―林亿
林亿,生卒年不详。里贯失考,官朝散大夫,光禄卿直秘阁,精于医术,嘉二年(1057)宋政府设立校正医书局,林亿为主要校正者之一,他先与掌禹锡,苏颂等校定《嘉补注神农本草》20卷,熙宁年间(1068~1077)又与高保衡、孙奇、孙兆等人共同校定和刊印《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匮玉函经》、《脉经》、《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冀方》、《外台秘要》等唐以前的重要医著。
· 中医学―明清名医―汪昂
汪昂,清初医家,字庵,安徽休宁人。性好医学,勤于纂辑医籍。编著有《素灵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颇切实用,流传甚广,对传统医学普及颇有贡献。
· 中医学―明清名医―薛己
薛己(1487~1559),字新甫,号立斋。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父薛铠,字良武,府学诸生,弘治中以明医征为太医院医士,以子已故赠院使。治疾多奇中,以儿科及外科见长。薛氏得家传,原为疡医,后以内科擅名。1506年,薛已补为太医院院士;1511年,经外差初考考满,升任吏目;1514年,升御医;1519年,任南京太医院院判;1530年,以奉政大夫南京太医院院使致仕。薛己离职后,不辞辛苦,常远到嘉兴、四明、下堡、横金等处行医。薛氏勤于著述。薛氏著述大致有三类,一类是他自己的著述,有《内科摘要》2卷,《妇科撮要》2卷,《过庭新录》(一名《保婴金镜录》)1卷,《外科发挥》8卷,《外科新法》7卷,《外科枢要》4卷,《正体类要》2卷,《口齿类要》1卷,《疬疡机要》3卷,《外科经验方》1卷。《内科摘要》是我国第一次以内科命名学科及书名者。《疬疡机要》是麻风专著;《正体类要》是正骨科专书;《口齿类要》是口...
· 中医学―明清名医―缪希雍
缪希雍(1546~1627)。字仲淳,号慕台,原籍海虞(今江苏常热),后迁金坛。父尚志,兄昌期以东林党祸毙于狱。缪氏牵连在东林,辗转逃避,移居金坛。缪氏性耿直,有豪气。曾师事司马大复,与不少名医来往。著有《神农本草经疏》3卷(1625),《先醒斋医学广笔记)3卷(1622),尚有《续神农本草经疏》、《方药宜忌考》、《仲淳医案》、《本草单方》等。《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由弟子丁长孺辑录,语简法备,切于实用,涉及内、外、妇、儿诸科,多有独到见解。其中吐血三要法,尤为后世重视,至今用于临床。缪氏深究药物炮制,谓汤、散、膏、液、丸之作用不同。同为酒渍,有的须酒浸以助其力;有的须细锉,煮酒密封,渐收其效。同为丸药,面糊取其迟化直下焦,半夏南星以姜汁稀糊取其易化,炼蜜丸取其迟化气循经络,腊丸难化,意在迟取效。他还认为药物随土地变性,用药当详察。缪氏斥五运六气之谬,非医学治病之书,无益于治疗。《祝医五则》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