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古代内经秘史里的治病法则有哪些?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1
转发:0
评论:0
古代内经秘史里的治病法则有哪些?,节制房事。房事作为人的生理需求,如果适度,有利于男女交换阴阳之气、固本还原,有益

节制房事。房事作为人的生理需求,如果适度,有利于男女交换阴阳之气、固本还原,有益与养生。但是如果过度,消耗精力、体力过度,引起劳倦,会导致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疾病。房事的次数不是固定的,它因人的年龄、身体状况而异,不同的人,房事的次数也不相同。如《****经》云:“人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年五十者,二十一日一泄;年六十者,一月一泄”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认识到节制房事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房事的标准是事后第二天没有疲劳感,精神抖擞、心情愉快。较为年轻、身强力壮者,可以一周三、四次房事,甚至一天一次,年龄较大、身体虚弱者则要节制房事,如一周一次,半月一次,甚至一月一次。
    
房事不宜过早。男子破阳较早,则伤及精气,女子破阴太早则伤阴气,严重的还会导致未老先衰。古代养生学家认为房事开始的年龄男性22岁、女性20岁。
  
把握好生育的良好时机 中医不但提倡晚婚,而且提倡晚育,认为生育过早,女性的精血会大量受损,会导致体内正气衰退。晚育也会对胎儿健康和发育不利。男性的婚育年龄在24-28岁,女性生育的年龄在21-28岁,男女最佳生育年龄在女28-30,男28-32岁。
  
注意房事卫生。房事是某些疾病的传播方式之一,因此,人们在进事时应注意房事卫生,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外阴,房事后也一次。
  
房事养生损益的具体内容  中医养生学家在房事养生中非常讲究房事损益。在这里,“损益”指的是在房事过程中以及房事前后,对人体有益的行为以及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行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的观点,就是房事的“七损八益”。
  
七损。指的是对人体健造成危害的七种有关房事的行为,主要为闭、泄、竭、勿、烦、绝、费。(1) 闭。指的是闭精,它主要是男女缺乏房事知识,房事时不注意把握技巧,造成男女深浅不当而引起的。如果男性****插入女性过深,女性会出现疼痛等不良感觉。过浅,女性性快度降低,导致低下,厌恶房事等不良问题的出现。
  
泄。指是在房事之前,精气泻出,出现大汗不止等异常状态,这样对人的健康是不利的。
  
竭。指的是精液枯竭。这主要是纵欲过度、房事过于频繁引起的。精液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都发挥者积极的作用,如果精液枯竭,人体就会患病,严重的导致死亡。
  
勿。指的是玉茎不举,导致房事无法正常进行,主要原因是纵欲过度、房事心态不佳造成的。
  
烦。指男女在进事时所具备的心里状态,如果进事时,心烦气燥。毫无甜密、愉快之感,即为“烦”。烦容易造成夫妻的房事不和谐。
  
绝。主要针对男性而言,指的是男性在进事时带有大男子主义倾向,在女性不愿意房事的情况下,强迫女性进事。
  
费。指的是房事劳倦,具体表现为速度快,用力过猛。消耗过多的体力和精力,导致事后浑身乏力精神不济等状态。
  
八益指的是有益身体健康的有关房事的八种行为,主要为治气、治沫、知时、蓄气、和沫、窃气、寺赢、定倾。
  
治气。治气为调冶精气,常见的调冶精气的方法是:每天早晨,采取坐式,脊背挺直,收缩肛门;多食用补益气血的食物。
  
另外,清晨女性的较为旺盛,晚上男性的精气较为旺盛。
  
蓄气。蓄养精气。学会运用吐纳之术,晚上吐气、清晨吸气。
  
和沫。指的是调和津液,表面意思为男女之间可以通过相互拥抱、亲吻、融合彼此的津液。延伸意思为夫妻在进事时要配合和谐。
  
寺赢。指的是人体内精气旺盛、盈满、保持精气盈满的具体方法是:节制房事、吞咽津液、吐纳等。定倾。在进事时,尽量不要将精液射出体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女子也美容吗?古代美容的方法有哪些?
古代女子也美容吗?古代美容的方法有哪些?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据载,何首乌是顺州南河县人,祖父名叫能嗣,父亲名叫延秀。能嗣原名叫田儿,自小身体虚弱,长大成人后,没有,经别人指点,到山中从师学道。一天酒醉后卧在野外石块上酣睡,一觉醒来,天色已晚,忽见二株藤枝叶纷披,渐渐枝叶互相交缠,过了一段时间才分开,片刻后又交缠在一起,使他十分惊奇。翌日,能嗣顺藤挖根,将块根请人辨认,谁也说不清这是什么药材,有位老者说,可能是一种仙药。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连服了7天,便开始有了。连服三四个月后,体质逐渐强壮起来;服用1年,宿疾痊愈,容颜焕发,毛发乌黑有光泽。之后的十年中连生了几个儿女,便把田儿改为能嗣。他又把此药给儿子延秀吃,延秀又把药传授给儿子首乌服,祖孙三代都活到了130多岁。首乌的邻居李安期,与首乌是好朋友,他吃了此药后也是长寿,并把它公开了,很多人吃了此药均有效验,便把这种能够延年益寿...
· 《黄帝内经》写了哪些内容?《黄帝内经》的作者是谁?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名称由来《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被收录于“医经”中。所谓...
· 李中梓有着哪些治病轶事?他是怎么给人治病的
在明朝的时候,有个著名的医学家,名唤李中梓。他的医术颇高,有的病人即便是远隔千里,也要请他来治疗。李中梓是上海人,有一个安徽新安郡的吴文邃患者,因病情难愈,不远千里请李中梓前去治疗。李中梓赶到患者家里的时候,患者告诉李中梓,说他头目眩晕已经三年了,但是李中梓给他诊治的时候却发现,他还有恶寒战栗的表现,而且已经是五月了,他还要烤火取暖,躺在病床上,还要几个小妾围在他身边,为他取暖。李中梓问他以前请的医生是怎么给他治疗的,患者说,请过几个医生,给他开的是一些干姜、桂枝之类的药材,但是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剧了。李中梓于是就知道了,原来这是在治疗上没有对证,误治导致的疾病加剧。李中梓已然是心中有数,便开始分析眼前的这个患者的病情了。李中梓认为,这个患者的头目晕眩虽是主诉,但切中病机的证候反而是战栗恶寒,五月向火。你想想啊,怕冷,天热依然要烤火,这说明什么?按照常理来分析,明显是寒证嘛!但奇怪的...
· 中国古代的历法都有哪些?
包括已颁行的和未颁行的有可考的有这些:有名称可考的中国古代历法,据汪曰桢《历代长术考》、朱文鑫《历法通志》、毋茍先生《中国历法制度沿革史》三书记载,有115种。1、黄帝历2、颛顼历3、夏历4、殷历5、周历6、鲁历7、历术甲子历8、太初历9、三统历10、四分历11、七曜术12、乾象历13、黄初历14、太和历15、景初历16、泰始历17、刘智历18、乾度历19、通历20、永和历21、三纪甲子历22、玄始历23、永初历24、三宣元历25、既往七曜历26、元嘉历27、建元历28、大明历29、景明历30。神龟历31、正光历32、兴和历33、大同历34、九宫行答历35、七曜律历36、天保历37、北周历38、灵宪历39、天和历40、刘孝孙历41、甲寅元历42、孟宾历43、大象历44、开皇历45、七曜新术46、张胄玄历47、皇极历48、大业历49、戊寅元历50、符天历51、麟德历52、经纬历53、光宅历5...
· 中国古代的历法都有哪些?
包括已颁行的和未颁行的有可考的有这些:有名称可考的中国古代历法,据汪曰桢《历代长术考》、朱文鑫《历法通志》、毋茍先生《中国历法制度沿革史》三书记载,有115种。1、黄帝历2、颛顼历3、夏历4、殷历5、周历6、鲁历7、历术甲子历8、太初历9、三统历10、四分历11、七曜术12、乾象历13、黄初历14、太和历15、景初历16、泰始历17、刘智历18、乾度历19、通历20、永和历21、三纪甲子历22、玄始历23、永初历24、三宣元历25、既往七曜历26、元嘉历27、建元历28、大明历29、景明历30、神龟历31、正光历32、兴和历33、大同历34、九宫行答历35、七曜律历36、天保历37、北周历38、灵宪历39、天和历40、刘孝孙历41、甲寅元历42、孟宾历43、大象历44、开皇历45、七曜新术46、张胄玄历47、皇极历48、大业历49、戊寅元历50、符天历51、麟德历52、经纬历53、光宅历5...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