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唐代茶政、茶学和茶叶文化的发展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4
转发:0
评论:0
唐代茶政、茶学和茶叶文化的发展 ,茶叶作为全国的一种社会经济,除其具有的商品性内容外,主要反映在茶税的课征上。

  茶叶作为全国的一种社会经济,除其具有的商品性内容外,主要反映在茶税的课征上。在唐代中期以前,种茶、买卖茶叶,不征收赋税。唐中期以后,由于茶叶生产、贸易发展成为一种大宗生产和大宗贸易,加上其时安史之乱以后,国库拮据,征收茶叶赋税,并逐渐变成为一种定制。

  唐德宗李适接位以后,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依户部侍郎赵赞议,“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以为常来仓本钱,这是我国第一次抽收茶税。但未几,在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因朱乱,德宗逃奔奉天(今陕西干县),追悔诏罢茶税。这次税茶,虽主要用于地方筹集常来仓本钱,未入国用,但茶税之巨,给当时之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后,如《文献通考·征榷考》所说,贞元九年(公元793年),盐铁使张滂以水灾赋税不登,又向德宗奏请“于出茶州县,及茶山外商人要路,委所由定三等时估,每十税一,充所放两税。其明年以后,所是税钱外贮,若诸州遭水旱,赋税不办,以此代之。”德宗从之,再次恢复茶税,并自此成为定制。

  贞元时茶税,岁得不过40万贯,但至长庆元年(公元821年),以“两镇用兵,帑藏空虚”,“禁中起百心楼,费不胜计”,盐铁使王播又奏请大增茶税,“率百钱增五十”,这样,使茶税岁取至少增加到了60万。唐文宗时,王涯为相,为尽敢茶叶之利,大改茶法,自兼榷茶使,推行茶叶专营专卖的榷茶政策。大和九年(公元835年),王涯因李训之乱,被腰斩处死,榷茶之制在唐朝昙花一现,未普完全贯彻。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崔珙任盐铁使,又再次增加茶税,上行下效,茶商所过州县,也均重税。他们在水陆交通要道,相效“置邸以收税,谓之地税。他们在水陆交通要道,相效“置邸以收税,谓之地钱”,稍有不满,便“掠夺舟车”,就如上面说的江贼的所为一样,这时私茶越禁越盛,茶叶的商税,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矛盾。这种情况,一直到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裴休任盐铁转运使立茶法十二条,才缓和稳定下来。

  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裴休的税茶法主要有这样几点:一是各地设有邸阁者,只准收取邸值(住户堆栈费用),不得再赋商人;二是私鬻三犯都在300斤以上和“长行群旅”,皆论死;三是园户私鬻百斤以上和“长行群旅”,皆论死;三是园户私鬻百斤以上杖脊,三犯加重徭;四是各州县如有砍伐茶园或伤害茶业者,在任地方官要以纵盐法论罪;五是庐州、寿州和淮南一带,皆加半税。实施裴休这一茶法,茶商、园户都较满意,税额未增,税收倍增,迄到朱温篡唐,税制一直未有多大变化。

 

 茶叶由不税到税,从国用的角度来看,也就是从一种自在的地方经济,正式被认定和提高为一种全国性的社会生产或社会经济。  在唐代以前,我国南方一些地方饮茶、种茶的历史虽然已很久远,但是还没有撰刊过一本茶的著作,也就是说,其时茶还没有形成为一门独立的正式学问。至唐代中期以后,应茶业发展和社会上对茶的知识的需要,出现了陆羽《茶经》等一批茶叶专着,使茶在成为全国性生产和经济的同时,也以独立的崭新的一种学科和文化,展示于世,彪炳千古。

  茶之有书,是从陆羽著述开始的。陆羽的《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书,其问世,不但具有把茶提高为独立的学科这样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开创了我国为茶著书立说的先河。千百年来,后人不断以陆羽《茶经》为楷模,续写一本本《茶经》新篇,使我国传统茶学不断得到了发扬光大。陆羽嗜新茶,精于茶道,其关于茶叶著作,除《茶经》以外,还有《茶记》三卷,张又新《煎茶水记》一卷,温庭筠《采药录》一卷,苏《十六汤品》一卷,佚名《茶苑杂录》一卷,以及裴汶《茶述》、温从云等《补茶事》、五代时毛文锡《茶谱》等共10余种。唐代的这些茶书,或师《茶经》,或从生产和品饮茶叶的不同方面补充《茶经》,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传统茶学,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唐代茶的实际和知识。这些著作,虽然大都已经散佚,但留存下来的《茶经》等不多的几种著作中,仍然保留了上古许多珍贵的茶史资料,仍然是今天研究唐及其以前茶叶历史的重要根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代茶政、茶学和茶叶文化的发展
唐代茶业的长足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茶自身的建设。在隋代或唐代初期以前,茶叶最多只能说是一种地区性的生产或文化。至唐代中期以后,随着茶业的发展,茶就成为一种全国性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和一门独立的学问了。茶叶作为全国的一种社会经济,除其具有的商品性内容外,主要反映在茶税的课征上。在唐代中期以前,种茶、买卖茶叶,不征收赋税。唐中期以后,由于茶叶生产、贸易发展成为一种大宗生产和大宗贸易,加上其时安史之乱以后,国库拮据,征收茶叶赋税,并逐渐变成为一种定制。唐德宗李适接位以后,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依户部侍郎赵赞议,“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以为常来仓本钱,这是我国第一次抽收茶税。但未几,在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因朱乱,德宗逃奔奉天(今陕西乾县),追悔诏罢茶税。这次税茶,虽主要用于地方筹集常来仓本钱,未入国用,但茶税之巨,给当时之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后,如《文献通考·征榷考》所说,贞元九年...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叶的静与和
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看,影响人们思想伦理、道德风范、言行举止最大的儒、道、佛各家,不论其外功、内涵,无不与茶中之“静”、之“和”百和妙殊,恰融一体。茶的“静”与“和”,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是历时千年,播及全球的特殊文化。但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其理解和运用相差远矣!秦王赢政,欲“并吞六国,囊括四海”,称始皇帝,难以取茶中之谦静与平和;魏武曹操挥鞭,挟天子、令诸侯,雄心勃勃,面对强敌,忧心忡忡,不可能以茶解之;只有天下归一,张鲁归顺,五斗米教才有久居之安;唐宗宋祖天下盛世,不仅道教誉为“国教”,佛教也到处受宠,儒术也曾“独尊”,茶的“静”与“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满清政府大门紧闭,在宫廷静室里“和”,阻止不了八国联军的铁蹄和英国炮舰运来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不开杀戒,静虚和中,永远也难“打败日本狗强盗,赶走美国兵”;“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时候,既不能静也不能和;刽子手在行刑之前...
· 唐代的茶叶生产和贸易
如前所说,六朝以前,茶在南方的生产和饮用已有一定发展,但北方饮者还不多。及至唐代中期后,如《膳夫经手录》所载:“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中原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都嗜茶成俗。《膳夫经手录》中还记录了一些有关名茶的情况,“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是以蒙顶前后之人,竞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可见南方茶的生产和全国茶叶贸易,主是还是唐代中期以后才风盛起来的。我国的茶叶生产在唐代有很大的发展,据《封氏闻见记》中有记载:“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争额甚多。”可以肯定,当时的茶叶发展主要是持有与北方交通之便的江南、淮南。具体来说,这里不妨以江西和宣歙观察使的有关茶史资料一说。人们都很熟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对于大多数的读者来说,诗中“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的诗句,原意是...
· 唐代的茶叶生产和贸易
如前所说,六朝以前,茶在南方的生产和饮用已有一定发展,但北方饮者还不多。及至唐代中期后,如《膳夫经手录》所载:“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中原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都嗜茶成俗。《膳夫经手录》中还记录了一些有关名茶的情况,“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是以蒙顶前后之人,竞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可见南方茶的生产和全国茶叶贸易,主是还是唐代中期以后才风盛起来的。我国的茶叶生产在唐代有很大的发展,据《封氏闻见记》中有记载:“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争额甚多。”可以肯定,当时的茶叶发展主要是持有与北方交通之便的江南、淮南。具体来说,这里不妨以江西和宣歙观察使的有关茶史资料一说。人们都很熟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对于大多数的读者来说,诗中“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的诗句,原意是...
· 茶的纪元:(一)茶树和茶叶
如所周知,茶是茶树芽叶加工而成的一种饮料。但是,对于不少人来说,不一定就都知道它起初并不作饮料,其名其字最早也不叫或书作“茶”,对于茶树的性状、演化和原产地等等,可能知者更少。因此,为加深大家对于茶叶历史文化的全面了解,在本书开篇,有必要把茶树及其原产地和茶的发现、利用等等,首先作些概略的介绍。(一)茶树和茶叶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木本植物。在我国,如陆羽《茶经》所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早先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树种。茶树的学名为Camelliasinensis(L.)O.Kurtze,在植物分类系统中,属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山茶目(Theales),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26在现存的文献中,茶的学名,最早见之于1753年瑞典杰出植物学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