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茶”字及饮茶习惯的由来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65
转发:0
评论:0
“茶”字及饮茶习惯的由来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刘欣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13个属县之一,称为“荼”陵县。在《汉书·地理志》中,“荼” 陵的“荼”,颜师古注为: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这个反切注音,就是现在“茶”字的读音。从这个现象看,“茶”字读音的确立,要早于“茶”字字形的确立。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是异态纷呈,对同一物有多种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尔后,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开始种茶,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

...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康字、康姓及康姓的由来
· 巴蜀文化—饮茶习俗—川茶及特色茶馆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的茶叶(另两种是咖啡和可可),目前是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可缺少的饮料。世界种茶、饮茶的发源地是中国,而四川是中国最早种茶、饮茶的地区之一。川茶是四川人民为世界文明所作出的又一贡献。我国饮茶的历史可能和药用植物一样古老。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相传,远在公元前2737至公元前2697年茶叶为神农皇帝所发现,并作药用。《神农本草经》是西汉时代一些儒生托名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搜集自古以来劳动人民所积累的药物知识编辑而成的药物学著作。这说明我国利用茶叶最少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巴蜀是我国最早栽茶和饮茶的地区之一。秦汉时期,蜀人又称茶为荼(间茶)、葭萌;外地人称其为茗等。顾炎武曾考证出:秦人伐蜀以后,始知茗饮事。秦入巴蜀后,巴蜀的种茶技术开始外传。从文献记录看,秦汉时期巴蜀人饮茶已极普遍。扬雄的《蜀都赋》说成都“百华(花)投春,隆稳芬芳...
· 茶史——饮茶史
中国饮茶历史最早,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料。我国历来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颇为讲究,因而逐渐形成丰富多采、雅俗共赏的饮茶习俗和品茶技艺。本文旨在简单叙述饮茶方式和习俗的发展和演变,其大体可分为几个阶段:春秋以前,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古代人类直接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而感到芬芳、清口并富有收敛性快感,久而久之,茶的含嚼成为人们的一种嗜好。该阶段,可说是茶之为饮的前奏。随着人类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即鲜叶洗净后,置陶罐中加水煮熟,连汤带叶服用。煎煮而成的茶,虽苦涩,然而滋味浓郁,风味与功效均胜几筹,日久,自然养成煮煎品饮的习惯,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开端。然而,茶由药用发展为日常饮料,经过了食用阶段作为中间过渡。即以茶当菜,煮作羹饮。茶叶煮熟后,与饭菜...
· 茶文化―茶与健康―专家提醒:公众要培养健康饮茶习惯
福建农林大学潘锦山博士19日在海峡两岸茶叶论坛上说,公众要注意饮茶习惯,因为饮茶不当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一、不可过多饮用浓茶或饮冷茶水,否则会生湿聚痰,使人消瘦、失眠。二、饮茶量要合适。一般健康成年人,平时又有饮茶习惯的,一日饮茶12克至15克,分三四次冲泡为宜。体力劳动量大、消耗多、进食量大的人,一日饮茶20克左右比较适宜。三、辩证用茶。属于寒凉性体质或疾病者要多饮用红茶;属于温热体质者,宜多饮用绿茶;有肥胖病、高血脂、脂肪肝等症状者,宜选用乌龙茶。四、合理安排饮茶时间。春秋季要喝花茶,性温而芬芳;夏季喝绿茶,或在绿茶中加入几朵杭白菊、金银花或几滴柠檬汁、薄荷汁更能增加解暑的作用;冬季要喝加糖的红茶或牛奶红茶,可以和胃暖身。五、新茶不可饮用过多过急。原因一是新茶的茶香中有一部分芳香物质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后才能品味出来;二是新茶中有未氧化与转化的醛类和醇类化合物,会有副作用。六、饭前饭...
· 饮茶史
对这一点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树的发源地的研究上来。关于茶树的发源地,有这么几种说法:1.西南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所以正确性就较高了。2.四川说: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带已知饮茶。其实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说成立,那么西南说就成立了。四川说要比西南说“精密”一些,但是正确的风险性会大些。3.云南说: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一代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有原生的茶树种类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这一说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风险,因为茶树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则是活化劳动的成果。4.川东鄂西说:陆羽《茶经》:“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该地有如此出众的茶树,是否就有人将其利用成为了茶叶,没有见到证据。5.江浙说:最近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带目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