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徒弟要不要给老师磕头递帖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74
转发:0
评论:0
徒弟要不要给老师磕头递帖,武林只有俗人,没有圣人。圣人都是吹出来的。狂人也是俗人,譬如宁秋离。我有

  武林只有俗人,没有圣人。圣人都是吹出来的。

  狂人也是俗人,譬如宁秋离。我有一位朋友,看了宁秋离收徒的光盘后,说了一句:“他怎么也搞这一套?”朋友说的“这一套”,指徒弟向老师磕头递帖,是如今很时兴的一种仪式。在我朋友看来,像宁秋离这等自号“楚狂人”的人,不该效法时兴,否则让人觉得他到底迈不过世俗的门槛。

  比之老宁,我是更俗的俗人,所以递帖这事,我不但不反对,还认为大有必要。譬如跟我练拳的人不交钱,但给我做徒弟也要磕头递帖。

  也许有的人不解,但我在乎自己的功夫到底给了谁。我的东西不是轻易得来的,没有理由不珍惜。老百姓过去爱说“敝帚自珍”,那么凝结了半生心血的武功,在自己心里是什么价值呢?把这种至珍至爱的东西给人,当然会要求回报--武功财产只肯交给终生追随的徒弟。

  头只能磕给一位老师磕头递帖的用意是把师徒关系固定下来,即使不能固定一辈子,也是时间越长越好。从这个用意讲,为师者都很可怜。

  老师的可怜之举,是被某些人的朝三暮四逼出来的。常有这样的人,跟这个老师学一年半载,又跑到另一个老师那里学。这种人最可恨,朝秦暮楚很难学到真东西。磕头递帖的用意之一,就是为了对付这种人--给人磕了头再去转投别人,被大家看不起,也没有人敢再教。

  指导徒弟是很累人的。无论练什么拳术,能使学生快速出功夫的方法,都是累老师的方法。倘若老师轻松了,学生就该受累了,甚至不出功夫。

  有人说:我有两个老师,他们的功夫我都想学,我磕两次头、递两次帖,行不行?我以为,给两个老师磕头类似一个女人嫁给两个男人。女人这么干,是犯了重婚罪。给两个老师磕头,法律不能判其有罪,但其为人添了败笔。所以,别拿脚踩两只船这种事考验老师,到最后两边都讨厌了,一只船也坐不上去。

徒弟也有理由考察老师

  有许多原因使人难以从一而终,譬如才练两年,老师故去了,或者某老师的拳不适合自己练,或者老师保守,但更多的人是出于先前的老师没功夫。我接触过许多武术爱好者,他们都不能准确地给自己的老师定位--是有功夫还是没功夫,是水平一般还是极擅格斗,他们搞不清楚。

  令徒弟懵懂的地方很多。譬如发力,粗略地分,就有独自空发、讲手发力、对抗发力三种。假如一个教拳者独自“找劲”很过关的话,在非对抗时能爆发出骇人的力度,且力十分活整,前后上下左右都均衡,不管是练什么拳的,都能唬一气。有些教拳者就靠这手唬人。这里有个蹊跷,爱好者往往觑不破,就是独自空发和讲手时的神妙之力不等于实战中的打击力,大家千万要搞清,否则离上当受骗就不远了。

  那么,哪一种发力能打人呢?就一种力--实战中的力!惟有格斗中的打击力,才是真正的武术发力,舍此力,武术无“力”可谈。武术技法也一样,能在实战对抗中派上用场的技法,才叫技法。舍此技法,武术同样无“技法”可谈。

  格斗的功夫只能用格斗来检验。虽说格斗经验丰富的人不见得是高手,但高手必定实战经验丰富。如果老师上了岁数,不再和人动手,要多了解他以前的经历。了解不到。去跟师兄们试手,如果他们擅打,可留下来练;反之。可以告辞。与师兄试手,一定要真打(或接近真打),若指定出某拳某腿或放慢动作的试手,什么也试不出来。

  老师能打,还要看训练方法好不好。对徒弟起决定作用的,是老师的训练方法。有许多老拳师能打,但他的功夫是“事倍功半”磨出来的,徒弟可能受不了那个罪。

  对抗训练在武术训练里,是内容最繁杂、涉及环节最广、细节要求最严的一项,既是训练的重头戏,也占了整个训练的最大比例。对抗是否经常搞,方法合理否,是个关键问题,直接决定能不能练出功夫。武林人普遍不能打,归根结底,输在没经过对抗训练这一环节。

  头脑较传统的人,兴许开头两年不搞对抗,接下来理当传授这些东西,否则此人不是半瓶子醋、便是拿“事倍功半”的老一套磨你。假如他有好方法而不教,你该反过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是自己没下功夫,令老师失望;还是对老师孝敬不够;或者和老师不对脾气,让他讨厌了……你只要有一点做得不好,老师都不会喜欢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姓“别”的老师学生都叫他“不要不要”
“贵姓?”“姓别!”“我客客气气地问您贵姓,您问我性别是什么意思?”办事登记现场,工作人员接待一位“奇怪”的客人。他的回答,让现场气氛顿时尴尬起来……“我姓别,别人的别。”小别说,每次介绍自己姓“别”,对方百分百会愣住。而每次写出名字时,也总是被人怀疑,被问“有这种姓吗”。后来他索性自己先反问别人“没见过这种姓吧”,而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真没见过,好稀奇。”别意蓝的老家在重庆,当地别姓也不多。在一次上网中,小别无意中加入了一个别姓QQ群,里面有来自全国各地别姓几百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要把别氏发扬光大。虽说这个罕有的姓氏给他带来了尴尬,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便利”。他现在在厦门市某中学工作,算是学校里的名人了,很多人不认识他,却都知道这名字。“我现在跟别人介绍自己,他们都会说,哦,你就是那个姓别的老师哦,很快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小别跟学生关系好,学生们很喜欢别老师,根据他的姓氏...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要给这块石碑磕头?
话说,宋太祖赵匡胤作为大宋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是当时的知名“英雄”,相信不知道他的国人还真不多。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相当了得的历史人物,却情愿给一块石头下跪。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呢?下面咱们就一起去探寻一下。首先,我们先回首一下赵匡胤其人。他出生于公元927年,系河南省洛阳人。由于自小生长在那个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中,在长大之后就成为了一名部队的士兵。随后,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他就认识了一个在他生命中特别重要的人物——时年29岁的柴荣,于是,在后来,为了自己人生更高的目标,哥俩一商量,就投奔到了当时邺都郭威的手下,因为郭威的夫人是柴荣的姑姑。然后,他们二人就在一系列的战斗当中,处下了极其深厚的友谊。网络配图此后,伴随着时光飞逝,当时间的指针又指向了公元951年的时候,柴荣的姑父,也是柴荣的养父—郭威代汉称帝,建立起了一个后周王朝,而当时的赵匡胤就开始被委以重任,成为了一名皇宫...
· 乾隆如何理发?老师傅被杀小徒弟封官
民间的说法:因为正月里不准剃头,所以大家都期待着“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刘振超说,在所有理发的人中,清朝皇帝的头是最难剃的。你完全可以想象,谁敢在皇帝的脑袋上动刀?网络配图清朝皇帝剃头的讲究特别多,剃头的时间要选在太阳升到东南角时,意为:如日之升。清宫还特别给为皇帝剃头的人定了几条硬性戒律:剃头师每次当差,进宫时必须要经过检查,脱掉自己的衣服,换上皇家特制的服装,然后被太监领到皇帝面前叩头,请刀子。皇帝专用的剃头刀用一个檀木盒盛着,外套黄云龙套,由皇帝的侍卫捧到剃头师手上。在给皇帝剃头过程中,侍卫站在旁边要死死地盯着剃头师拿刀的手。宫里还规定,剃头师只许用右手持刀挨着皇上的头皮,绝不允许用左手按皇上的任何部位。也就是说,右手要悬空干活,左臂下垂不能动。若用手捏了龙头,那就是犯下了大罪。如果给皇帝剃头时不小心割个刀口,流一点血,立刻交给内务府慎刑司拷打。无论给皇帝剃头还是刮脸,只许顺刮,不...
· 递胜递负
【成语】递胜递负【成语】递胜递负【拼音】dìshèngdìfù【解释】指胜负交替。【出处】清·薛福成《中兴叙略上》:“环寇之师且十万,递胜递负,无寸尺功。”
· 磕头碰脑
【成语】磕头碰脑【成语】磕头碰脑【读音】kētóupèngnǎo【释义】形容人多而相挤磕碰,或东西多而处处碰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