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从医学观点谈太极拳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0
转发:0
评论:0
从医学观点谈太极拳,问题:从医学观点谈太极拳专家解答:太极拳,源远流长,原为道家私藏的功

  问题:
   从医学观点谈太极拳
专家解答:
  太极拳,源远流长,原为道家私藏的功法,近午来,蔚为风气,已成为全动。其运动方式,不同于一般的拳术运动,着重轻灵松软,外柔内刚,全身合谐的动作。利用调身,调心,调息,使意念与身体,达到合谐舒服的境界,并以基准八法为规范,含胸拔背,松肩垂肘,尾闾中正,神贯顶,气沉丹田,脚分虚实,做全身协调性的整体运动。如此,心情轻松,身体舒服,自然是身心健康最好的写照。而且许多太极拳名师,均以高龄而终,鲜少生病。因此,太极拳对于身体健康,应该有一定的功效。只是作用转机为何?仍不十分清楚。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资料不多,五年来,在可查的文献中,仅有七篇报告。本文仅就这些有限的资料,依器官系统,做些整理。

  心脏血管系统:血液循环是由心脏收缩,将血液挤压至组织血管,再流回心脏。如果组织血管很通畅;心脏收缩的作功不必太大,就可以将血液挤压到各组织。反之,如果组织血管有堵塞或变窄,心脏收缩的作功就必须加大,以维持正常的血流。一般的拳术运动,多半是将肌肉紧绷,成等长收缩,组织血管被压扁,阻力增大,而且运动中,血流量增加,心脏收缩的作功更形增加。太极拳则不然,轻灵松软,肌肉成自然放松状态,血管通畅性更好,运动时,心脏反而作功减少。夏威夷大学的临床研究,显示太极拳是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最好的治疗性运动。

  呼吸系统:太极拳的呼吸强调是细、慢、深、长。这与临床上,我们教导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的呼吸训练方法不谋而合。缓慢而细长的呼吸,可以训练横膈肌,增加对于疲乏的耐受力。另外有二篇文章显示,长年打太极拳,会减少呼吸的生理死腔,增加呼吸效应。这个现象可能是因为打拳时,身体上下运动,肺部血流均匀,气体交换的效应性增加。然而,肺部并不只是气体交换的器官,也是很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因此血流分布均匀,生理死腔减少,不但有助于呼吸的有效性,对于身体的新陈代谢,也含有一定的助益。所以说,对于慢性肺功能不良的患者,太极拳是一种很好的复健运动。

  骨胳肌肉系统:太极拳的动作,讲求的是尾闾中正,含胸拔背,松肩垂肘,松胯,膝不过脚尖,重心落在涌泉,重点就是不使任一脊椎椎骨或四肢关节负荷重力,以免关节慢性受伤。而且,太极拳强调一动无有不动,全身性协调的运动,上下前后,左旋右转,每日持续性的舒展筋骨,缓和均匀的运动,对于骨胳肌肉的保健,有很大的功效。有二篇文章就强调太极拳对于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很好的复健功效。对于老年人,也有助于平衡感的训练,而加强在日常生活上,动作的协调灵活性。

  神经精神系统:学太极拳是内外双修,除了外在的动作是暖和而轻灵之外,内在的心理也要调适到遇事不争,一切随缘的境界,有文章指出,太极拳有如「动态的禅」,在遇到外界的干扰及压力之下,学太极拳者的适应性较一般人为高。

  至于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肠胃肝胆系统方面,有关太极拳的研究,手边并无资料,但是有关气功的研究,资料倒是不少。气功--能量医学,近年来,在海峡两岸,都引起一定的注意。许多的物理学家,医学界人士都致力于探讨这个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的领域。许多的研究,也有很令人振奋的成果。例如李嗣涔教授的阿尔法波理论,陈国镇教授经络电性的探讨,王唯工教授的血管--树理论及脉波计算机分析,钟杰主任秦值仪的运用,崔玖教授人体临床的观察………,在在显示,这个长久以来被忽视的生物能,并非是玄学上的体会,而是自然界存在的事实。太极拳既能有益健康,又是内外双修,相信在能量医学的领域中,一定能找出其特定的角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谈太极拳
体育部门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太极拳是中国练习人数最多的一项健身运动。国际武联人士介绍,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太极拳爱好者,太极拳几乎已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扎根,最少有1亿人练习。康戈武说,进行其他体育运动,大都较为激烈,练得汗流浃背,衣冠不整,还可能出现运动损伤;而打太极拳则是在缓慢的速度中做柔和的动作,进行有氧锻炼,动作端庄、雅致,在无忧无虑的运动中放松紧张的心情,逐步提高健康水平。上海体院教授邱丕相与副教授朱东的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对人类呼吸、循环、运动、神经系统,新陈代谢,身体的柔韧性、免疫能力,以及心理康复方面能产生良好的反应。记者在太极拳健康大会上了解到,因练太极拳而提高健康水平的例子不胜枚举。太极拳与其他拳种一样具有防身价值。据康戈武介绍,“以快打慢”、“以大打小”,人人都可做到;而太极拳强调“以小力打大力”、“以慢打快”,通过“沾粘连随”、“沾走相随”等击法技巧,掌握“顺...
· 李雅轩谈太极拳
太极拳的功夫是走轻灵虚无、稳静松软的劲,其他拳门多是讲神气活现、刚柔相济的劲,太极拳是神意内敛,外家拳是精神外露,内外功之区别也就在于此。“刚柔相济”并不是说他不对,而是要看他怎么一个刚柔相济法,太极拳之刚柔相济是说在技击中有忽刚忽柔,要轻则百无所有,要重则可以无坚不摧,这是虚实变化、刚柔轻重互化的意思。吾辈练拳,以全心全意地去想松而尚不能将身势松得干净。如在练功时,心中先存着一个刚柔相济的思想,哪还能将身势松得干净,而没有一点拘滞别扭之力呢?如这样子的刚柔相济的练法,我相信一辈子也将身体松不纯粹了。如这样又刚又柔的刚柔相济的练法,日子久了,会将身体练成为一种僵肉力,在筋骨肌肉之间也起了一种僵肉的”胚胎”,有了这种“胚胎”,就一辈子去不掉了。有了这种情形,他的神经感应也必然非常迟钝。练大极拳全凭神经感应灵敏,如灵机性少了,那太极拳还练什么!灵机是出于神经,神经的灵敏是人身上之至宝,所以太极...
· 翁建平教授从糖尿病分型谈精准医学
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于在2015年8月26日~29日在南京召开。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翁建平教授做了题为“从糖尿病分型谈精准医学”的学术报告。现将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翁建平教授首先举了4个病例,虽然都是糖尿病,但每个病例各有特点,有的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有的还不能明确地分型。这些病例在临床上经常见到,那么我们怎么对这些病例进行精准地鉴别诊断,怎么判断治疗效果,如何精准地预测预后呢?翁教授以这些临床医生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引出了精准医学的话题。翁教授介绍了来自肿瘤学的启示,从诊断和治疗的关系来看:传统的肺癌病理分型,不能指导治疗;精准医学可以驱动基因突变检测,推动肺癌的精确分子病理分型,以便精准定位靶向治疗人群;更进一步,可以驱动基因突变丰度检测,预测靶向对象的治疗反应。那么我们糖尿病的分型是怎样的呢?糖尿病的分型和病因机制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临床上鉴别分...
· 中国传统医学的特色发明-太极拳
太极拳,中国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棉拳”、“十三势”、“软手”。至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词》,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张三峰、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俊源出陈式太极拳之说为本。太极拳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式长拳,并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医经络学说,以及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以道教、太极八卦等理论为太极拳的哲学基础,综合而成。太极拳以“棚、捋、挤、按、瘛、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
· 中国传统医学的特色发明-太极拳
太极拳,中国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棉拳”、“十三势”、“软手”。至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词》,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张三峰、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俊源出陈式太极拳之说为本。太极拳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式长拳,并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医经络学说,以及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以道教、太极八卦等理论为太极拳的哲学基础,综合而成。太极拳以“棚、捋、挤、按、瘛、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