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螳螂拳简介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55
转发:0
评论:0
螳螂拳简介,明末清初时,山东有王郎者(有称王朗者)到少林寺学艺,艺成后与韩通斗,斗败及于

  明末清初时,山东有王郎者(有称王朗者)到少林寺学艺,艺成后与韩通斗,斗败及于树下休息,苦思破敌之法。见一螳螂缘树而下,乃以划草戏之。螳螂则以一刀勾一刀打,转变有度,闪转灵活,乃携螳螂回寺,终日试之,而研究出勾搂刁采等螳螂手法。

  一日在树下练习时,有一猿猴取其衣,乃追猿猴而不得近其身,追逐很久,猿猴才弃其衣而去,王郎思之良久,摹仿猿猴之足迹,变换之角度,而研究出猴之步法。至此王郎之螳螂拳初步形成了。

  不久,即有人写出拳谱。第一篇为"十八罗汉短打序",其中说:短打者,少林福居禅师所著也,注释详确,义理精通…。并有"短打要论","八打八不打","八刚十二条"、"长拳即短打,短打要长拳"等等。练螳螂拳者"以此为总谱,或称为老谱"。可见当时螳螂拳只有一种。以后一传再传,逐渐演变,遂分为三大派了。此三大派,逐派叙述。

梅花螳螂拳及其特点:

  梅花螳螂拳为山东威海都莲茹所传,以后传至东北及南方和全国各地,其拳偏刚,故有人称为"硬螳螂"。身法要求:拧腰坐胯,意形并重,内外兼修。步型有马步,弓步、虚步、丁步、蹋步、路虎步、玉环步。歌诀:"骑马登山吞托式,御敌跨虎姿"称为螳螂八势,为梅花螳螂拳之基本功。

  梅花螳螂拳套路很多,有牧童指路、白猿偷桃、崩步、拦截、梅花糖储、勾法、螳螂扑蝉、螳螂展翅、螳螂行、八肘、摘要一至七套、器械有螳螂刀。枪、剑、棍等、其手法有掌、勾、爪、拳、指五种。手法概括有十二个字,即提拿封闭、粘黏帮贴、来叫顺送,动作灵活多变,非常机警,进退自如,神形具备。暴发力及寸劲最多。各种劲法齐全,腿法与脚法有弹蹬扫挂、抄踹摆踢。以及反尖脚、斧刃脚和撩脚、杵脚。扣心脚等。尤其突出肘法、套路就有四套八肘、其肘法有黏肘、叠肘、墩肘、拐肘。顶肘、转肘、扑肘、朝天肘、掀肘等等何止八肘、只不过叫八肘而已。螳螂拳之小臂由肘到小臂尺骨及臂之顶端部位,在技击手法上皆称为肘,这样肘法就更多了,如臂肘、弥肘皆是。

  谱上说:"全身十二捶,闪赚双手扣"。其十二捶是:"头脚手肘肩膀膝胸背腹臀根心位"(根字即和的意思)。扣者如钮扣之扣。故又有"采衣人扣"之说。真可谓全身是打,无处不打。故梅花螳螂拳为长短具备,刚柔相济之拳术。总之技击性很强,属于短打类型的拳术。行功歌诀:子午卯酉昼夜还,烧酒房事不可贪,轻击重打有先后,日将月就勿间断,昔日依此成罗汉,我辈学来作奇男,千锤万炼犹嫌少,何惜工夫一百天。

  七星螳螂拳的拳法及技击特点。

  七星螳螂拳相传为姜化龙所传。"七星螳螂与梅花螳螂内容与技击特点大同小异,其练功方法,以七星步而得名,又说是七星拳而得名。七星拳强调七星式",实为七个部位,即头、肩、肘、拳、膝、胯、脚作为种技击手段。有七星拳、崩步、拦截、梅花辘、梅花拳、白猿偷桃、白猿出洞、白猿攀枝、扑蝉、八肘、摘要等30余套。器械套路有刀、枪、剑、棍、拐子、流星、三节棍、大梢子、大刀、双钩等等。

  其劲法偏刚,亦有柔劲,是刚柔相济的劲法。有长手有短手,其长可放长击远.其短有肩肘胯膝。身法是腰为轴,以胯为核心。

拳法之主要特点:朴实、明快而有力,不招不打,招之即打,连招带打。真所谓"不招不架就是一下,招招架架一连十下"。此是螳螂拳拳法、技击上总的要求。欲达此目的非一日之功。

  六合螳螂拳是以山东招远县穿林家林世春所传的螳螂拳,因林以农为业,传人不多,林之师魏三,因其左手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有蹼相连,人称为"鸭子巴掌",以后得知其名叫魏德林,是江洋大盗、实是反清复明的义上,越狱逃至林世春家避难。自称是王郎之再传弟子。

  六合螳螂拳是螳螂拳系中的一个流派,过去在山东黄县、招远等地胜极一时,演练者甚众。以后流传至东北、北京、南方以及港台等地。

  六合螳螂拳与其它各种螳螂拳相比较,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由外形上看偏柔,由套路上看以暗刚暗柔劲为主,很少有暴发力,其劲多为内含,故有人称为软螳螂。

  在身法上要求,既不同于太极拳的含胸技背,又不同于长拳的挺胸收腹,也不同于八卦掌的紧背空胸。而是要求胸宽腹实,松肩探膀,腰如钻杆,手仅机轮。并要求内外兼修,意形并重。

  步型步法有弓步、马步、提前拖后步、前摆步、后摆步、三角步、滑步、闪骗步、坐步、流水步等等。其坐步近似形意拳的三体式,左右闪骗步、三角步近似通臂拳的步法。其中的提前拖后步是前脚一收,足跟提起,速大步前进,后脚拖进,非常快速向前逼近,前后摆步随身转动,向外门逼近。三角步、闪骗步更是灵活多变。

  手型有拳、掌、指、勾、爪五种。握拳时中指凸出即尖拳又名锥子捶。手法上有十六字即勾搂刀采、崩砸挂劈、沾黏贴*、闪赚腾挪并多缠绕旋转及风扫劲的手法。所以说有"鲤鱼扫尾,棍牛鞭之"(棍音困,是抽的意思,是山东地方语)的劲造。

  腿法弹蹬扫挂、抄踹摆踢,以及反尖脚、斧刃脚等。在技击使用手法时突出表现快近严密,手手连环,连击不止。怎练怎用。五漏之手,缠丝之手,是技击性很强的一种短打型拳术。

眼法要求,手到眼到,有"神似猫捕鼠,眼若鹰捉鸡"的说法。

  六合螳螂拳所以有人称为"马猴"螳螂,因其动作似马猴,两臂松柔而长,松肩探膀,放长击远,故有"马猴形象、螳螂技巧"之说。演练起来绵绵不断、一气呵成,非常连贯紧凑,亦很舒展大方。

  六合螳螂拳套路有:三捶(此为拳是基本套路)截手圈、仙手锛、铁刺、叶底藏花、照面灯、双封、镜里藏花、短捶等等。

  六合螳螂拳的劲法,以暗刚暗劲为主,很少有暴发力,但不是完全没有。分析起来其劲法是比较全面的,包括有20余种劲法,分为两大类,即主劲与辅劲。主劲有明刚劲、暗刚劲、明柔劲、风扫劲、缠封劲、锯挫劲等6种。辅助劲有长劲、短劲、粘黏为劲等等19种之多。

  功力练习的方法,主要有几种:

  1.抓铁球练习。
  2.抓坛子练习。
  3.推砖或推哑铃练习
  4.拧千斤棒练习
  5.拍打座沙袋练习
  6.皮条练习
  7.插小豆桶练习
  8.打踢吊沙袋练习
  9.举石担或举哑铃练习。

  以上各种练习是加强臂、拳、腕指的力度、硬度、强度。另有药方,每次练习后洗烫以舒筋活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六合螳螂拳简介
螳螂拳以快速、凌厉、拳法多变、技击性强而享誉武坛。当今影响最大的有“七星”,“梅花”,“六合”三种螳螂拳。六合螳螂虽然流传不广,但它的古朴实用、结构严谨,形成一种独特风格,得到武林界高度评价和重视。六合螳螂俗称马猴螳螂、软螳螂,是最古老的螳螂拳之一。六合螳螂拳有较系统的基本功法训练,基本拳法有“三捶及对练”,“磨盘手及对练”。套路通常有:铁刺、先手奔、照面灯、镜里藏花、截手圈、藏花、双封、短捶。六合螳螂拳的器械有:六合刀、六合枪、小金枪、六合棍、三合剑、撸手棍、斜步捶鞭等。六合螳螂拳是以内外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运动宗旨,以车轮、磨盘及螺旋形运动方式为主导,推演采用了螳螂、马猴之意、态、动诸特长,并融入它拳之精华而自成一系。在技击上,六合螳螂拳有《六合螳螂拳手法真传秘诀》摘要九十三手等,其手法丰富多彩,有勾挂锯挫、缠封刁采、沾粘推贴、压点撑刺、...
· 六合螳螂拳简介
六合螳螂拳简介:六合螳螂拳是在六合拳的基础上,融合了螳螂拳技法,吸收了众多拳种的优点,经两个世纪数代人的历练,以其独特的技击风格,成为中华武林中的一朵奇葩。六合螳螂拳主要流传于山东的招远、龙口等地民间,域外的日本、美国、俄罗斯、西班牙、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有习练者。因其武功多在民间,其习练者以强身自卫为目的,以不轻易示人、不炫耀武技为美德,且多以务农为主,文化水平不高,旧时习武“师父言传身教,徒弟洗耳恭听”,非有德、智、仁、孝、义者难学此艺,为师者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会轻易“倒货底”的,故习练者日寡,虽近些年有所改观,但也不容乐观,能得六合拳真谛者依然稀少。“六合螳螂拳”命名最早由黄县(今龙口)传人所为,六合螳螂拳传诵已久、已基本由武林界公认了,而发源地招远川林家、招城一带,赵同书一脉所传的拳法,至今仍叫“陆合拳”,少有称“六合螳螂拳”的。赵春合老师家中原有林世春师祖所传的拳谱,那时就叫“陆...
· 螳螂拳
螳螂拳因模仿螳螂动作而得名,分北派螳螂与南派螳螂。北派螳螂相传为明末清初山东即墨县人王朗所创。他比武失败后,看到螳螂捕蝉的灵巧激烈相斗,有所启发,便捕捉螳螂,观察其运用两个前臂的搏斗技巧,从而创造了勾、搂、采、挂、刁、缠、劈、滑等多种武术手法,成为别具一格的北派螳螂拳。北派螳螂拳最早传于山东省胶东一带,以后逐步形成了不同流派,其主要流派如下:①(又名罗汉螳螂)。这一流派的基本架势以“七星步”作基础,劲力刚脆,横裹,直撞。其练功分三部分:一为基本功,包括腰、腿、肩功、站桩、拍打功等;二为套路技术,包括小组合与套路,套路有插捶、播车、蹦步、拦截、摘盔、双插花、十八梭、锉钢、柔灵、摘要、螳螂九转十八跌、白猿出洞、偷桃、献果、入洞、拆手拍按等;三是拆练,包括碰桩、踢打沙袋、排练周身十二捶、散打等。②梅花螳螂拳(又名太极螳螂)。讲究出手成撮,招招相连,一招三变,以活为上,迂回为主。鱼鳞步灵活变化,恰...
· 大话螳螂拳论螳螂拳缘源
从山东螳螂拳四大名师说起2004年2月,受香港中国国术总会邀请,烟台派螳螂门四大流派名师参加第六届世界功夫群英会。此次盛会的交流情况,在香港太极梅花螳螂拳总会主席卫凤池所著的《2004年第六届世界功夫群英会》一文中有描述:“这次盛会被权威武林人士誉为历届世界功夫群英会中水准最高。而令人惊喜的是首次得见山东螳螂拳。螳螂拳发源地为山东省烟台地区,古传至今流行四大门派。这次烟台市武协派来四位代表:梅花螳螂(太极梅花螳螂)曲滋君、七星螳螂钟连宝、太极螳螂李飞林、六合螳螂张道锦……几位螳螂名师各有千秋,其精湛武功令人叹为观止……”这是螳螂拳发源地首次派员南下参与世界级的传统武术交流活动,所派的四大流派名师是当今山东螳螂拳四大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山东螳螂门从古至今,实际上是三枝四派,即梁学香先生一脉的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两派,王永春先生一脉的七星螳螂,林世春先生一脉的六合螳螂。梁学香先生一脉的螳螂拳法此...
· 象形拳术《螳螂拳》
《螳螂拳》本剧是以明朝嘉靖年间为时代背景,以忠良之后王朗铲除奸恶,伸张正义为主线,衍生出的关于中华武术瑰宝――七星螳螂拳创建的传奇故事。本剧尽显了一代仁义之师的英雄本色,讴歌了一代忠良和武林世家扶正义、除奸恶的崇高品质,也艺术地再现了螳螂拳这一非凡的武术技艺。本剧并不宣扬个人英雄主义,而是更多的关注国家命运,障显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武学精神,表达武林侠士不以己之忧为忧的人本追求。荡气回肠的侠义情怀,飘逸激烈的武术绝学,温馨浪漫的儿女情长,肝胆相照的江湖豪义,使得本剧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也兼顾了视听,做到雅俗共赏。而自古到今传承不息的爱国情怀,自强奋进的民族精神内涵使本剧具备了跨越时代的极大包容度。明朝嘉靖年间,大太监庞德海得太后恩宠,对外勾结倭寇,对内陷害忠良。当朝太傅王文政不畏权势,被庞德海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王文政育有一子,名王朗,朗天生聪颖过人,学富五车,可惜体弱多病,但亦因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