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螳螂拳的发源地烟台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6
转发:0
评论:0
螳螂拳的发源地烟台,螳螂拳是一种象形拳术,据历史资料记载,螳螂始祖姓王名郎,明末人氏,世家子,生

  螳螂拳是一种象形拳术,据历史资料记载,螳螂始祖姓王名郎,明末人氏,世家子,生平不仕,又无志于富贵,因好武术,开始在少林寺学艺,在观螳螂与蝉的搏斗中,得到启示,逐采纳螳螂的自卫特点,并结合少林拳等多种拳种的击技精华创立此拳。
   螳螂拳分:梅花螳螂、太极螳螂、梅花太极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清道光年代梁学香只称螳螂拳。
   螳螂拳是我国武术运动中主要拳种之一,螳螂拳至今约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螳螂拳的主要传播地是山东省烟台莱阳、海阳两县,流传于全国各地和海外。
   据山东省莱阳县县志载,习螳螂拳术先是小赤山李秉霄,乾隆时随父宦游南中,有大盗某氏于狱中,得危疾已昏不知人,典狱以告官命出之,秉霄通医理,过试其脉,买药饮之,盗汗出而苏,夜半伺隙潜循,越数月,秉霄深夜独坐,盗突至叩谢秉霄与语欢甚,盗以艺授之,秉霄亦英敏,艺成而盗不复至,至于大盗是哪方人氏,从师何人,无法查对。
   据“县志”拳谱及有关传说的综合分析,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县和海阳县,是螳螂拳的主要传播地,李秉霄是螳螂拳的主要传播人。
   李秉霄清乾隆年间,莱阳赤山史家河人,外号李二钩和二钩爷,是清顺治年间,兵部右侍郎,李赞元的十七支后代,秉霄开始从文考取贡生,后因再考不第,而弃文习武,苦练数年后,成为螳螂拳的一代宗师,秉霄传艺给莱阳赤山村人赵公起禄,起禄传艺给海阳县,发城乡,榆山夼人梁公学乡。
   梁公学乡,堂号为德顺堂,是螳螂拳主要传播人,梁公学乡传艺较广,就目前所知,他先后在海阳县、莱阳县、栖霞县、黄县,文登县、荣城县及烟台等地都授过徒,在北京开过丝绸店,传过艺,据调查在烟台的部分徒弟有:梁敬川、姜化龙、郝连茹、李明环、孙英等。其中能继承学乡技艺,有一定名望,能传播的是姜化龙、郝连茹、梁敬川等人。
   姜化龙一支流传情况:
   姜化龙传艺广弟子多,在当时有威望的:宋志德、李坤山、刘租源、姜东洋等人。
   郝连茹一支流传情况:
   郝宏字连茹,烟台初家庙后人,从师梁学乡,与学乡之子梁敬川结拜兄弟,在北京时,因枪术练的出色,人称神枪郝,在梁学乡离京后,与梁敬川互相交流螳螂拳技艺,回烟台传艺给六个儿子,有郝恒义、郝恒禄、郝恒长、郝恒信、郝恒坡、郝恒祥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螳螂拳
螳螂拳因模仿螳螂动作而得名,分北派螳螂与南派螳螂。北派螳螂相传为明末清初山东即墨县人王朗所创。他比武失败后,看到螳螂捕蝉的灵巧激烈相斗,有所启发,便捕捉螳螂,观察其运用两个前臂的搏斗技巧,从而创造了勾、搂、采、挂、刁、缠、劈、滑等多种武术手法,成为别具一格的北派螳螂拳。北派螳螂拳最早传于山东省胶东一带,以后逐步形成了不同流派,其主要流派如下:①(又名罗汉螳螂)。这一流派的基本架势以“七星步”作基础,劲力刚脆,横裹,直撞。其练功分三部分:一为基本功,包括腰、腿、肩功、站桩、拍打功等;二为套路技术,包括小组合与套路,套路有插捶、播车、蹦步、拦截、摘盔、双插花、十八梭、锉钢、柔灵、摘要、螳螂九转十八跌、白猿出洞、偷桃、献果、入洞、拆手拍按等;三是拆练,包括碰桩、踢打沙袋、排练周身十二捶、散打等。②梅花螳螂拳(又名太极螳螂)。讲究出手成撮,招招相连,一招三变,以活为上,迂回为主。鱼鳞步灵活变化,恰...
· 大话螳螂拳论螳螂拳缘源
从山东螳螂拳四大名师说起2004年2月,受香港中国国术总会邀请,烟台派螳螂门四大流派名师参加第六届世界功夫群英会。此次盛会的交流情况,在香港太极梅花螳螂拳总会主席卫凤池所著的《2004年第六届世界功夫群英会》一文中有描述:“这次盛会被权威武林人士誉为历届世界功夫群英会中水准最高。而令人惊喜的是首次得见山东螳螂拳。螳螂拳发源地为山东省烟台地区,古传至今流行四大门派。这次烟台市武协派来四位代表:梅花螳螂(太极梅花螳螂)曲滋君、七星螳螂钟连宝、太极螳螂李飞林、六合螳螂张道锦……几位螳螂名师各有千秋,其精湛武功令人叹为观止……”这是螳螂拳发源地首次派员南下参与世界级的传统武术交流活动,所派的四大流派名师是当今山东螳螂拳四大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山东螳螂门从古至今,实际上是三枝四派,即梁学香先生一脉的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两派,王永春先生一脉的七星螳螂,林世春先生一脉的六合螳螂。梁学香先生一脉的螳螂拳法此...
· 象形拳术《螳螂拳》
《螳螂拳》本剧是以明朝嘉靖年间为时代背景,以忠良之后王朗铲除奸恶,伸张正义为主线,衍生出的关于中华武术瑰宝――七星螳螂拳创建的传奇故事。本剧尽显了一代仁义之师的英雄本色,讴歌了一代忠良和武林世家扶正义、除奸恶的崇高品质,也艺术地再现了螳螂拳这一非凡的武术技艺。本剧并不宣扬个人英雄主义,而是更多的关注国家命运,障显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武学精神,表达武林侠士不以己之忧为忧的人本追求。荡气回肠的侠义情怀,飘逸激烈的武术绝学,温馨浪漫的儿女情长,肝胆相照的江湖豪义,使得本剧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也兼顾了视听,做到雅俗共赏。而自古到今传承不息的爱国情怀,自强奋进的民族精神内涵使本剧具备了跨越时代的极大包容度。明朝嘉靖年间,大太监庞德海得太后恩宠,对外勾结倭寇,对内陷害忠良。当朝太傅王文政不畏权势,被庞德海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王文政育有一子,名王朗,朗天生聪颖过人,学富五车,可惜体弱多病,但亦因而...
· 螳螂拳简介
明末清初时,山东有王郎者(有称王朗者)到少林寺学艺,艺成后与韩通斗,斗败及于树下休息,苦思破敌之法。见一螳螂缘树而下,乃以划草戏之。螳螂则以一刀勾一刀打,转变有度,闪转灵活,乃携螳螂回寺,终日试之,而研究出勾搂刁采等螳螂手法。一日在树下练习时,有一猿猴取其衣,乃追猿猴而不得近其身,追逐很久,猿猴才弃其衣而去,王郎思之良久,摹仿猿猴之足迹,变换之角度,而研究出猴之步法。至此王郎之螳螂拳初步形成了。不久,即有人写出拳谱。第一篇为"十八罗汉短打序",其中说:短打者,少林福居禅师所著也,注释详确,义理精通…。并有"短打要论","八打八不打","八刚十二条"、"长拳即短打,短打要长拳"等等。练螳螂拳者"以此为总谱,或称为老谱"。可见当时螳螂拳只有一种。以后一传再传,逐渐演变,遂分为...
· 六合螳螂拳
六合螳螂拳是螳螂拳门中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古传技击术,不追求高的思想境界,一个字:打六合螳螂拳是由林世春的“六合短锤”和魏三一脉的螳螂拳组合而成,偏重缠绕旋转,粘粘滚圈,暗劲多于明劲,所以世称软螳螂。六合螳螂拳口诀歌:“出手闪电独一家,提拖滑步实堪夸勾搂刁采缠丝手,崩砸挂辟螳螂抓。闪展腾挪危后安,粘粘贴*力推山。里外磨盘怀中抱,随手低漏法无边。手下有手叶底花,随形捉影镜里花。顺提倒牵飞禽手,霹雳斩观挑进手。败步撕退实为进,旋身展拍左右分。,指似刚钩劈点打,点插乘隙上中下。字母连环三尖照,腰似龙形身法妙。步步向前世无敌,手步相因门不抛。六合螳螂拳的打法:一不登山,二不骑马,怎么练就怎么打乱截中门一条沟,迎风劈砍往里投圈锤连环向前进,刚破刚来柔破柔。螳螂到头,捆封底漏六合螳螂拳龙口张道锦一迈传乘:王郎――姓氏不祥――魏三――林世春――丁子成――单香陵――张道锦等六合螳螂拳术内容:短锤起手双封藏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