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梅花螳螂拳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99
转发:0
评论:0
梅花螳螂拳,梅花螳螂拳的文献记载始于清代李秉霄。据莱阳县志所记,李秉霄是清朝乾隆莱阳赤山

  梅花螳螂拳的文献记载始于清代李秉霄。据莱阳县志所记,李秉霄是清朝乾隆莱阳赤 山史家河人,是清朝顺治年间兵部右侍郎李赞元第十七代后人。据李赞元的第十五支家谱 载:「李姓是从福建迁至海阳县凤城西关,其子则分布莱阳、海阳各地。」传李秉霄于乾 隆年间随父宦游南中,有大盗某甲于狱中得危疾,已昏不知人,典狱以告官命出之,秉霄通医理,过试其脉,买药饮之,盗汗出而苏,夜半伺隙潜循。其后大盗将生平所学传授, 艺成而盗不复至。而其艺正是王郎所创之螳螂拳,师承过程史无记载。李秉霄原从文考取 贡生,后弃文从武,苦练经年而成螳螂拳一代宗师。因其使用双钩出神入化,故人称「李二钩」或「二钩爷」。根据「县志」和「螳螂拳谱」记载及有关传说,李秉霄是螳螂拳的 主要传播人。

  李秉霄传于赵珠,字起禄,清嘉庆年间莱阳赤山村人。赵珠自小攻文习武,文才横溢,武艺超群,尽得李秉霄真传。赵珠的螳螂拳环环相绕,招招相扣,恰似梅花朵朵,瓣瓣相连,故此称为「梅花螳螂拳」。据「莱阳县志」记载:「大赤山赵珠,其(李秉霄)高弟子也。珠年老,尝跌坐床上。剧盗卫三素耳其名,遽入爪探其睛,珠手挥之,跌床下,不敢少动。」赵珠传艺于梁学香。

  梁学香,字书圃,海阳县发城乡榆山夼人,生于清道光年间(1810年)。外号「梁一 眼」,家中堂号「德顺堂」。其身材瘦小,但极为灵敏,因聪明勤奋,博学多才,故武学 造诣非凡。曾在比武中一拳置对方于死地,因此亦有「梁铁锤」之称,并从此声名大振。

  梁学香半生以保镖为业,凭螳螂拳旗号闯荡江湖无敌手。梁学香不但精通「梅花螳螂拳」,他对「太极拳」也有极深的研究。他将「梅花螳螂拳」的主要技法与「太极拳」的精要融合,创编了「摘要」拳,「摘要」成了螳螂拳的精华,历代拳师不轻易外传。从此时起,「梅花螳螂拳」又称为「太极梅花螳螂拳」或简称「太极螳螂拳」。梁学香不但将「梅花螳螂拳」技法创新,同时也是「梅花螳螂拳」蓬勃发展的奠基人。他打破螳螂拳单传习惯,传艺极广,先后在海阳、莱阳、栖霞、黄县、文登、芝罘、荣成、牟平等地授徒。其在烟台地区的部分徒弟有:梁敬川(梁学香之子)、郝宏,姜化龙、李明环、孙、石古都、王承志、王桂芳、蒋老七、修坤善等人。而据香港赵竹溪太极螳螂门人所载,赵竹溪师承迟守进、任丰瑞,而迟、任二人师从孙元昌,而孙元昌正是师承梁学香(香港记载为梁树香)。由此可见,香港赵竹溪太极螳螂其源流也是出自梁学香。梁学香将生平所学,写下了「螳螂拳谱」一书,为「梅花螳螂拳」的发展奠下了理论基础。笔者在去年与山东省烟台武术协会的交流活动中,有幸见到了梁学香所写的「螳螂拳谱」。「拳谱」除了论述螳螂拳理外,主要有三套拳谱,就是「棚补」(崩补)、「乱接」、「分身八肘」,从中可以看到梅花螳螂拳发展过程中的根据。自梁学香之后,「梅花螳螂拳」发展至今已如浩瀚大海,传人不计其数。在此谨列山东省郝宏、姜化龙二大主流及赵竹溪、鲍光英南传发展的概况。

  (一) 太极梅花螳螂郝家门(郝宏一脉流传概况)   郝宏,字莲茹,(1986-1914)烟台牟平莱山区初家庙后人。尽得梁学香真传,创办「螳螂郝 宏」拳坊,是烟台近代极负盛名的三大拳坊之一。郝宏武功超群,在北京比武时,因其枪 术出色,人称「神枪郝」。郝宏对「太极梅花螳螂拳」的技术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着有「精神」拳论,精辟地阐述了拳理技法,使之达至完美的极高境界。其子郝恒议、郝恒禄、郝恒常、郝恒信、郝恒坡、郝恒祥俱得父传绝学,武功精湛。郝家兄弟传人极广,桃李满天下,形成了现今山东省、东北各省和海外各国影响极大的「郝家门太极梅花螳螂拳」。

  郝恒禄,字绥唐,道号「云谷子」,外称「二老道」,是郝宏第子.自幼随父习武 ,终生研究武学,在郝家兄弟力最为深厚。郝恒禄依据螳螂剑法,吸取各家剑法精华,创出饮誉武林的「螳螂达摩剑」,其剑法出神入化,技击性极强,风格独特。郝恒禄生平禅佛修道,悟性极高,文韬武略、博学多才,他在一九二六年重修拳谱,发表了「太极梅花螳螂拳论」,奠定了郝家门太极梅花螳螂拳的全面理论体系。郝恒禄曾任吴佩孚部队的武术教官和蓬莱国术馆长,并先后在烟台、青岛、蓬莱、哈尔滨、上海、北京等地授艺,传人多不胜数。其著名的弟子主要有丁香亭、宋浩礼、曹德坤、何世光、葛德安及其子郝斌等。郝家兄弟各有传人。长子郝恒议(1815-1929),先后在北京、哈尔滨、济南等地传艺,曾任张宗昌部队武术教官。其传人主要有贾百胜、贾百龙、张玉成、杨典杰、贾世林、贾其云、贾玉坤、谭炳章等。三子郝恒常,主要传人有孙若康、杨学敏、贾世善、王化亭、毕树财、张瑞卿、邵明光、牟传清、阳玉等。四子郝恒信,(1892-1957)外号「郝四彪子」,以气硬功著称,在烟台授艺数年,曾任烟台特区国术馆教练。主要传人有郝忠岳、苏世昌、刘继须、王明儒、宋肇德、刘忠 齐、刘忠训、张思秀、刘吉田、刘封镜、纪忠德、张楷堂、姜沂等。五子郝恒坡,外号「五猴子」,功夫扎实,灵活如猴。先后在济南、蓬莱、青岛、大连等地授艺,曾任青岛市国术讲习所所长。主要传人有郝贡、姜炳祥、陈淑海、周凤岭、腾培熙、张万福、袁惠琴、葛殿升、陈炳超、孟宪云、孙振先等。六子郝恒祥,主要传人有郝永杰、贾世善、姜勤方、姜保方、姜万景等。郝家兄弟一门六杰,由此而衍生的传人不计其数。郝斌,(又名郝宾)字善卿,(1906-1984)是郝恒禄之子。自幼随父亲、祖父习武, 十八岁时已获山东省国术决赛冠军,终生以授拳为业,是「太极梅花螳螂拳」的代表人物。其最擅长「螳螂达摩剑」及「摘要」,精于技击,艺高功纯。生平与人较技无数,未尝 败绩。他曾任牟平县国术馆最后一任馆长,并传艺于牟平、烟台、青岛、东北三省等地。他为了发扬中华武学,不辞劳苦走南闯北,毫无保留地言传身教,是武林中的典范。回想 当年笔者往烟台拜郝斌为师学艺,千辛万苦历尽艰难,郝斌师父有感于笔者诚意,尽将武功传授,其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刻骨铭心,师父对我可谓恩重如山!郝斌传人不计其数遍及海内外,连续四届的「青岛国际武术锦标赛」,其承办者正是其门下「青岛太极梅花螳螂拳委员会」。在历届比赛中,其传人均能勇夺螳螂拳、械冠军。笔者有幸参与近两届赛事,去年取得螳螂拳、螳螂剑及传统拳三面金牌。因参与国家和地区众多,是难得的高水平国际传统武术大赛。为纪念郝斌,青岛孙德龙已开办「郝斌螳螂拳武馆」;烟台曲滋君成立了「烟台太极梅花螳螂拳研究总会」;笔者身为郝斌弟子,先在广州传播,近年在香港发扬光大,已成立了「香港太极梅花螳螂拳总会」;南韩金寅来也成立了「韩国梅花螳 螂拳总会」。现山东省、东北三省及全国各地和海外传人均以郝家门太

  曹德坤,(1885-1959) 是郝恒禄的得意弟子。于一九一五年由烟台到哈尔滨授艺,是东北三省太极梅花螳螂拳的主要传播人,创有「德坤武术馆」。东北三省螳螂拳的发展是非常蓬勃的,其流行程度比海外甚至发源地山东省有过之而无不及。有所谓「发源在山东,发展在东北」之说,可见东北三省螳螂拳盛况。曹德坤在东北传播数十年,传人多不胜数,主要有齐志岗、张炳熙、张松、盛风洲、董子刚、刘占帮、齐立德、顾云召、张径松、张传进、冯照明、刘长功等。曹德坤的徒孙即张炳熙之子张同滨,在哈尔滨创办「梅花太极螳螂拳武术馆」;曹德坤的另一弟子刘长功在东北也成立了「梅花太极螳螂拳委员会」。至今,俄罗斯、东欧各国相继邀请其传人出外教授螳螂拳,使螳螂拳的发展走向另一高峰。

  郝宏一脉的「太极梅花螳螂拳」,至今也称「梅花螳螂拳」,又名「梅花太极螳螂拳」。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已形成非常庞大的体系,建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在螳螂拳的历史里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二) 姜化龙一脉流传概况   姜化龙,(1855-1924)山东莱阳黄金沟人,深得梁学香真传,是「梅花螳螂」系统的另一主要传播人。在清末民初年间,世有「打得硬姜化龙」美誉,为当时山东武林泰斗之一。据莱阳县志载:「化龙身不满五尺,又痴肥,若无能者,及试其技则灵巧若猴。」姜化龙三下沧洲无敌手,名震武林。其时,莱阳有习罗汉拳和地功拳的名师李仲祥、字丹伯,他和姜化龙交流武艺,互补长短,将其精要纳入螳螂拳,为螳螂拳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姜化龙授拳足迹遍及胶东,晚年在烟台、莱阳设馆授徒,弟子众多,有名望的主要有宋子德、李昆山、刘祖源、姜东洋、纪雷山、袁子、于振江、崔罗亭.宋子德,字耀坤,莱阳赵格庄人,生于一八五五年,与姜化龙同龄,卒于姜化龙之后 。因家境富裕,人称宋二爷。宋子德原习猴拳与长拳,后拜姜化龙门下研习螳螂拳,与姜化龙和李丹伯结义为兄弟,情同手足。宋子德全面继承了姜化龙武学,并遍阅各派武典,访友论武,吸取各派武学精华,对姜化龙所传「梅花螳螂拳」进行充实发展,从而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太极螳螂拳」。其传人亦确定为「太极螳螂拳」始于宋子德。宋子德富有文采,故能对姜化龙所传梁学香的拳谱重新整理,形成了理论体系更为完整的「螳螂拳谱」,对螳螂拳的发展贡献良多。螳螂拳在姜化龙、宋子德时代盛况空前,其开设的武馆遍布胶东及以外地区。宋子德武功超卓,相传与人过招,对方鲜有能挡其锋者。宋子德先后在莱阳、烟台等地授拳,其主要传人都是名震一时之辈,如:王玉山、崔寿山、赵石亭、宋环亭、姜吉和、纪春亭、姜玉龙等。

  李昆山,字进玉,(1890-1982)莱阳县沽汇乡由各庄人。十二岁时随伯父李丹伯习长拳,至十七岁时李丹伯感染沉疴,弥留前将其托咐结义兄弟姜化龙。李昆山拜姜化龙为师,苦练六年,将「梅花螳螂拳」中精华「摘要」六段、「八肘」、「拦截」、「梅花路」等尽得真传,而姜化龙所精擅之气功,如「达摩易筋经」、「气功八段锦」及「三回九转内功」等,均能承继衣钵。一九三三年春天,先与同门王玉山、刘祖远、宋举龙共四人往 济南参加山东省国术考试,李昆山获长兵组第一名。同年秋天赴南京参加国考,连战连胜,最终获得长兵组冠军。李昆山先在李景林于济南所创办的山东国术馆任教,后返莱阳,筹组莱阳县国术馆。当时李昆山曾任黄县警察队长,认识了黄县首富也是六合螳螂拳名家丁子成,其后武馆就设于丁子成所开但已歇业的北当铺内。不久,参加了抗日战争,后来随军到了台湾,成了台湾「梅花螳螂拳」的开山始祖。李昆山在台湾的主要传人有李登五、孙鹤丰、李鸿杰、于峨一、李纯德、崔维国等。在莱阳传人有张寿山、张继先等。张寿山再传张炳斗,张炳斗是李昆山外孙,得到真传,后曾跟螳螂名家王玉山深造,着有「太极梅花螳螂拳体用全书」及长篇小说「螳螂拳史演义」,一九八二年担任山东电视台「武 松」电视剧武打设计;一九九二年开办「青岛市莱西市昆山武术学校」 嘌霾簧偃瞬摹崔寿山,彭年,(1890-1969) 莱阳诸陆人。师承宋子德,传烟台一脉。其对螳螂 拳造诣颇深,他的最大贡献在于重新编写「螳螂拳谱」,该谱一脉相传,是螳螂门的武学 经典。崔寿山曾任教于莱阳国术馆,后到大连传播,三十年代初到烟台设馆授徒,晚年回 家乡莱阳。其主要传人有张楷堂、孙相庭、曲伸、徐凤岐等。张楷堂,烟台所城里人,曾 师承烟台武林赫赫有名的郝恒禄、郝恒信兄弟习「郝家梅花螳螂拳」。三十年代初拜师崔 寿山学「太极螳螂拳」,苦练六年尽得真传。张楷堂卒于一九九三年,终年八十三岁。继 承其衣钵者有周振东,现在烟台发扬光大,是崔寿山一脉「太极螳螂拳」的嫡系传人。另 徐凤岐有传人孙德等,也在烟台传播。最近出版了不少「太极螳螂」的影碟,对发展螳螂 拳作出了贡献。曲伸,辽宁大连人,出生于一九一九年,原师承赵培起、王子章习秘宗拳 ,一九三四年拜崔寿山门下习太极螳螂拳,主传东北吉林省一脉。

  王玉人,莱阳崔疃人,(1892-1976)宋子德之得意弟子,武功超卓,享有盛名。主传 青岛一脉,有太极螳螂青岛派之称,其武馆设于青岛,传人遍布胶东。他两个儿子王元亮 、王元干尽得真传,在青岛、莱阳设馆授徒,桃李满门,主要传人有吕国堂、刘美杰、李 飞林等。王家兄弟在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也有传人,其日本弟子有「螳螂拳大要」巨著问 世,是第一部由海外讲述现今山东省太极螳螂拳系统的代表作,内容丰富精彩,可见其日 本传人研究螳螂拳已达至登峰造极之境界。

  袁子(址),字绍周,师承姜化龙,是「梅花螳螂」传播东北三省的另一支脉。主要 传人有顶门弟子李端禄以及女儿袁侠。现今辽宁省丹东传人最多。在二零零零年山东青岛 国际武术锦标赛,笔者亲眼目睹袁侠前辈下场表演,果然老当益壮,功力深厚。其主要传 人有衣海峰、王宝吉、徐再兴、王孝东等。 姜化龙一脉的「梅花螳螂拳」或名「太极螳螂拳」,在近百年的发展中是非常蓬勃的 。教授螳螂拳的武馆遍布山东,名声远播,流传极广,成为山东省第一拳种。经历几代名 师的努力,写下了螳螂拳发展的光辉历史!

  (三) 赵竹溪太极螳螂   赵竹溪,字长青,(1900-1991)山东掖县沙河镇路旺村赵家庄人。少年时在平度县大 泽山智藏寺随清泉和觉东大师习太祖门武艺。至十八岁时回沙河镇德胜镳局任镳师,期间 遇青峰观道士张万秋学得太极「摩云掌」。后离开镳局返乡,先后跟任丰瑞、迟守进习「 太极螳螂拳」。任、迟两人师承孙元昌,而孙元昌是师承梁学香。(香港记载梁树香,梁 树香师承侠盗马强,马强师承侯杰,侯杰师承其兄候智远,而侯智远则师承王郎)赵竹溪 年约三十岁时南下广州、香港、澳门经商,后闯荡江湖卖艺,四海为家,期间历尽沧桑, 一言难尽!终凭其高强武功打出江山,在南方、海外竖起「太极螳螂」旗号。赵竹溪先后 在澳门、越南、香港等地传播,至九十年代已是桃李满天下,号称传人七万之众。其主要 传人有烟台一同南下的姜密龄,德高望重的邝群威及其子赵汉麟以及「竹溪太极螳螂同学 会」历届主席及干事计有:王秀英、陈国、许拱辰、邓成安、叶德滋、邓成宁、陈启基 、黄添、黄清标、袁乃照、曹柏铿、邱添、卢俊文、余定邦、麦福馨、黄亮群、畲绍福、 谢永铭等。流传于海外的美国有:邓通治、吴秋、李火烟、方国梁、王林陵、蒋耀辉、郑 华秋等,澳洲有谢赐荣、林子强等,加拿大有霍伟乐、黄杰汉、李智伟等。

  邝群威,广东人,卒于二零零三年二月,享年九十一岁。三十年代在澳门学艺,是赵 竹溪的得意弟子。一九四四年获派到「赵竹溪国术馆」新桥分馆执教。一九四五年赵竹溪 远赴越南后,邝群威便承担起发扬「太极螳螂」的重任,在澳门、香港传播数十年,桃李 满门,是发展「竹溪太极螳螂」的主要功臣。在香港设有「群威太极螳螂国术会」,积极 参与各地的武术活动,在港、澳及海外的传统武术界,建立了受人尊敬的地位!在二零零 二年元旦,笔者有幸与邝师傅到广州参加广东省武协精武会武术表演,邝师傅以年近九旬 高龄,还身体力行参与武术交流活动,这种难能可贵的尚武精神,永为武林人士所敬仰。 其主要传人有:郭耀华、黄锦波、黄权、梁汉华、梁汉明、樊天华、吴国祥、谢延虎等。

  赵竹溪的「太极螳螂」是糅合了少林太祖门的精华及太极摩云掌,已形成了自己的风 格和体系。尤其在器械方面,与现今山东省的「太极螳螂」已有很大区别。赵竹溪将许多 奇门兵器融合自己的体系,而拳术套路却相对较山东同门为少。他在澳门期间,吸取了南 派咏春的优点,创编了「少林佛桩」一百零八式,丰富发展了本身的体系,故其传人改称 「竹溪太极螳螂」,以兹识别。而亦有称作「山东少林太极螳螂门」。

  (四) 鲍光英梅花螳螂

  鲍光英,烟台人。原习太祖长拳,后学梅花螳螂拳。先在烟台当镖师,九一八事件后南下 香港,在荷李活道设馆授徒与行医,传授「梅花螳螂」。其馆颇有北路英雄气慨,门前挂 有大帅旗上绣「教斗山东螳螂武艺」几个大字。鲍光英名望虽高,但择徒甚严,故传人不 多,主要有刘谈峰、陈锦昌、霍耀池几人。

  刘谈峰学成于三十年代,后参加国内革命工作,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直至解放后往北京 任职,主要传人有孟正源等人。据孟正源所称,其师承武学为「梅花摔手螳螂」。刘谈峰 留有鲍光英所传「梅花摔手螳螂拳法要论」七篇;「秘传梅花螳螂手法图谱」一卷;「秘 传双手连环单手回旋起点落点拍位图谱」一卷;「秘传螳螂拳剑单双梅花绞丝图谱」、「 秘传阴阳交合五点梅花图谱」等珍贵资料。这些资料据讲为鲍光英前辈师叔所传,是谁所 写并无说明。刘谈峰一脉主要流传于北京。

  霍耀池,广东顺德人,其父在港经商,因此出生于香港。十余岁时便师承鲍光英习武学医 ,文武双修。在香港沦陷后,以行走江湖卖艺为生,因实战功夫了得,名冠省、港、澳, 人称「江湖状元霍耀池」。其后在广州定居,设馆于长寿西路,名叫「霍耀池中医师螳螂 国术健身学院」,行医授武,是「梅花螳螂」早期在南方的主要传播人。其授武多年,传 人无数,早年有所谓「十虎」之徒者如欧潜云、萧锦添、罗牛,黄梓芬等,至今能继承衣 钵发扬光大者有其儿子霍明森、霍明彬、霍明刚、霍明东等霍家兄弟,徒弟有潘礼滔、黄 广泉、严孝良等。一九八四年广州成立「螳螂拳学会」,其传人均积极参与,近几年亦参 加「广东省武协精武会」活动。潘礼滔、黄广泉及霍家兄弟传人多不胜数,流传于广东、 香港一带。

  鲍光英的「梅花螳螂」主要由刘谈峰、霍耀池传播。刘谈峰主传北京,故至今未见其风格 。而观霍耀池一脉的「梅花螳螂拳」,其风格类似长拳,其理论基础「四击、八法、十二 型」等也是出于长拳、与刘谈峰所传理论颇不同。与现今山东之「梅花螳螂拳」风格区别 较大,套路亦各有不同。故虽然同名而其实质有别。另有关师承关系亦未能明确,刘谈峰 、霍耀池二脉均无提到鲍光英师承何人?承传体系如何?笔者在八四年曾请教当时出国访 问路经广州的中国武术团团长即原山东武术队教练周永福,他分析讲烟台鲍光英、鲍光发 二兄弟原习长拳,其梅花螳螂拳应是出于姜化龙一脉的,至于是否属实?有待鲍光英传人 考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螳螂拳
螳螂拳因模仿螳螂动作而得名,分北派螳螂与南派螳螂。北派螳螂相传为明末清初山东即墨县人王朗所创。他比武失败后,看到螳螂捕蝉的灵巧激烈相斗,有所启发,便捕捉螳螂,观察其运用两个前臂的搏斗技巧,从而创造了勾、搂、采、挂、刁、缠、劈、滑等多种武术手法,成为别具一格的北派螳螂拳。北派螳螂拳最早传于山东省胶东一带,以后逐步形成了不同流派,其主要流派如下:①(又名罗汉螳螂)。这一流派的基本架势以“七星步”作基础,劲力刚脆,横裹,直撞。其练功分三部分:一为基本功,包括腰、腿、肩功、站桩、拍打功等;二为套路技术,包括小组合与套路,套路有插捶、播车、蹦步、拦截、摘盔、双插花、十八梭、锉钢、柔灵、摘要、螳螂九转十八跌、白猿出洞、偷桃、献果、入洞、拆手拍按等;三是拆练,包括碰桩、踢打沙袋、排练周身十二捶、散打等。②梅花螳螂拳(又名太极螳螂)。讲究出手成撮,招招相连,一招三变,以活为上,迂回为主。鱼鳞步灵活变化,恰...
· 大话螳螂拳论螳螂拳缘源
从山东螳螂拳四大名师说起2004年2月,受香港中国国术总会邀请,烟台派螳螂门四大流派名师参加第六届世界功夫群英会。此次盛会的交流情况,在香港太极梅花螳螂拳总会主席卫凤池所著的《2004年第六届世界功夫群英会》一文中有描述:“这次盛会被权威武林人士誉为历届世界功夫群英会中水准最高。而令人惊喜的是首次得见山东螳螂拳。螳螂拳发源地为山东省烟台地区,古传至今流行四大门派。这次烟台市武协派来四位代表:梅花螳螂(太极梅花螳螂)曲滋君、七星螳螂钟连宝、太极螳螂李飞林、六合螳螂张道锦……几位螳螂名师各有千秋,其精湛武功令人叹为观止……”这是螳螂拳发源地首次派员南下参与世界级的传统武术交流活动,所派的四大流派名师是当今山东螳螂拳四大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山东螳螂门从古至今,实际上是三枝四派,即梁学香先生一脉的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两派,王永春先生一脉的七星螳螂,林世春先生一脉的六合螳螂。梁学香先生一脉的螳螂拳法此...
· 象形拳术《螳螂拳》
《螳螂拳》本剧是以明朝嘉靖年间为时代背景,以忠良之后王朗铲除奸恶,伸张正义为主线,衍生出的关于中华武术瑰宝――七星螳螂拳创建的传奇故事。本剧尽显了一代仁义之师的英雄本色,讴歌了一代忠良和武林世家扶正义、除奸恶的崇高品质,也艺术地再现了螳螂拳这一非凡的武术技艺。本剧并不宣扬个人英雄主义,而是更多的关注国家命运,障显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武学精神,表达武林侠士不以己之忧为忧的人本追求。荡气回肠的侠义情怀,飘逸激烈的武术绝学,温馨浪漫的儿女情长,肝胆相照的江湖豪义,使得本剧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也兼顾了视听,做到雅俗共赏。而自古到今传承不息的爱国情怀,自强奋进的民族精神内涵使本剧具备了跨越时代的极大包容度。明朝嘉靖年间,大太监庞德海得太后恩宠,对外勾结倭寇,对内陷害忠良。当朝太傅王文政不畏权势,被庞德海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王文政育有一子,名王朗,朗天生聪颖过人,学富五车,可惜体弱多病,但亦因而...
· 螳螂拳简介
明末清初时,山东有王郎者(有称王朗者)到少林寺学艺,艺成后与韩通斗,斗败及于树下休息,苦思破敌之法。见一螳螂缘树而下,乃以划草戏之。螳螂则以一刀勾一刀打,转变有度,闪转灵活,乃携螳螂回寺,终日试之,而研究出勾搂刁采等螳螂手法。一日在树下练习时,有一猿猴取其衣,乃追猿猴而不得近其身,追逐很久,猿猴才弃其衣而去,王郎思之良久,摹仿猿猴之足迹,变换之角度,而研究出猴之步法。至此王郎之螳螂拳初步形成了。不久,即有人写出拳谱。第一篇为"十八罗汉短打序",其中说:短打者,少林福居禅师所著也,注释详确,义理精通…。并有"短打要论","八打八不打","八刚十二条"、"长拳即短打,短打要长拳"等等。练螳螂拳者"以此为总谱,或称为老谱"。可见当时螳螂拳只有一种。以后一传再传,逐渐演变,遂分为...
· 六合螳螂拳
六合螳螂拳是螳螂拳门中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古传技击术,不追求高的思想境界,一个字:打六合螳螂拳是由林世春的“六合短锤”和魏三一脉的螳螂拳组合而成,偏重缠绕旋转,粘粘滚圈,暗劲多于明劲,所以世称软螳螂。六合螳螂拳口诀歌:“出手闪电独一家,提拖滑步实堪夸勾搂刁采缠丝手,崩砸挂辟螳螂抓。闪展腾挪危后安,粘粘贴*力推山。里外磨盘怀中抱,随手低漏法无边。手下有手叶底花,随形捉影镜里花。顺提倒牵飞禽手,霹雳斩观挑进手。败步撕退实为进,旋身展拍左右分。,指似刚钩劈点打,点插乘隙上中下。字母连环三尖照,腰似龙形身法妙。步步向前世无敌,手步相因门不抛。六合螳螂拳的打法:一不登山,二不骑马,怎么练就怎么打乱截中门一条沟,迎风劈砍往里投圈锤连环向前进,刚破刚来柔破柔。螳螂到头,捆封底漏六合螳螂拳龙口张道锦一迈传乘:王郎――姓氏不祥――魏三――林世春――丁子成――单香陵――张道锦等六合螳螂拳术内容:短锤起手双封藏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