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绝技(2)
点穴术秘本
武术中的点穴术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指、拳、肘、膝或器械点、拿、击、刺敌身重要穴位或经络,使之丧失或减弱格斗能力的一种技击术。因其具有一定的实战价值,常于瞬息间制敌,故被武林中人视为出奇致胜、制敌之绝技。
人体有十二经络,反应在体表上相应的部位即为穴位。如在短时间内,将超过人体承受极限的力量施于经络或穴位上,可通过震动及神经传导,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病态反应,甚至可导致死亡。
少林武术约始于北魏时期,历经一千多年的传承演变,逐渐成为武林中颇有影响的一支,有“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誉。其中,少林点穴法堪称少林武功的精华。
基础训练是习武入门的筑基功夫,少林派针对点穴术的基础素质训练,设计了三层功夫九步练法,包括对准确性、眼力、识别能力、指力等方面。
1.识别能力训练
穴位在人体分布虽有一定规律,但仅指尖大小,故要求将穴位名称、位置烂熟于心。可先刻一个与真人一样大小的木人,在其上标出经络、穴位,记熟后以各种手法击之,次数不拘,以不伤指为准。若在黑暗处亦点打无误,则初成。
2.指力训练
少林点穴法多以指击敌,对指力要求极高。可选一木块,以食指或食、中二指点击。初练时,以软布包于指端数层,力量宜轻,以免受伤。逐渐适应后,可去掉软布并加大力度。数月后,可换点击石头。先点平滑之石,再逐渐点击粗糙甚至有棱角之石。数年后,功可初成。练习点击物体同时,可辅以手指抓扣练习。
3.眼力训练
习武中的眼力训练主要培养眼球的灵活性及提高视力,而点穴术除以上要求外,还要求在黑暗中的视物能力。少林点穴法的眼力训练分为两步。先于夜间静室中熄灯而坐,平息定心,默想室内物体的位置、形态等,再睁眼观看。初时无物可见,一段时间后渐可隐约见之,直至完全看清时功成。也可在室内放一纸罩油,静坐一旁注视。一段时间后,将火焰调小再视,同时可点打木人经穴或视室内物体,至能于暗室内视物无误即可。再于每日日出之时面东而立,静心凝神注视红日。渐可自觉眼眶内热气上升,立即闭目转动眼球。先左右横移72下,再上下竖扫72下,再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各72下。稍事休息后,重复再做,至眼疲劳为。
武术界一般认为,人体共有365个穴位,其中257个,大穴108个(包括36死穴、72残穴)。少林点穴法中有些虽名为穴,实指要害部位。36死穴,多为一穴两处,实只有25穴,现略述如下:
1.印堂穴:两眉连线中点处。
2.太阳穴:眉梢后骨凹陷处。
3.脑户穴:又名枕骨,后发际正中向上二寸五分处,属督脉。
4.头窍阴穴:属足少阳经,在耳后乳突根部,浮白穴与完骨穴连线的中点处。
5.华盖穴:胸腹正中线上,第一肋骨与胸骨联合的中点处,属任脉。
6.建里穴:胸腹正中线上,脐上三寸处腹白线上,属任脉。
7.巨阙穴:胸腹正中线上,脐上六寸处腹白线上,属任脉。
8.气海穴:又名丹田,胸腹正中线上脐下一寸五分处腹白线上,属任脉。
9.关元穴:别名丹田,胸腹正中线上脐下三寸处腹白线上,属任脉。
10.水分穴:又名分水,胸腹正中线上脐上一寸处腹白线上。
11.中极穴:又称玉泉,胸腹正中线上脐下四寸腹白线上,属任脉。
12.膺窗穴:第三肋骨间,胸前正中线旁开四寸处,属足阳明经。
13.乳根穴:又名气眼,在乳头直下,女子乳房下沟凹陷处,即第五肋间,胸前正中线旁开四寸处。
14.期门穴:乳头直下第六肋间处。
15.幽门穴:别名上门,在巨阙穴旁开五分处,属足少阴经。
16.商曲穴:别名高曲,脐上两寸下脘穴旁开五分处,属足少阴经。
17.章门穴:又名长平、季肋,第十一浮肋游离端下际,屈肘时肘尖贴肋处,属足厥阴经。
18.腹结穴:脐旁四寸下行一寸三分处,属足太阴经。
19.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属足太阳膀胱经。
20.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处,属督脉。
21.志室穴:第二腰椎棘下旁开三寸处,属足太阳经。
22.气海腧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23.长强穴:尾骨尖下五分,约尾骨尖端与肛门中点处肛尾膈中,属督脉。
24.会阴穴:肛门上缘与男性根部(女性取大下缘联结处)中点,球海绵体的中央处,属任脉。
25.涌泉穴:足底中线的前、中三分之一的交点处,蜷足时足底前凹陷处,属足少阴经。
少林点穴法示例
大树翻根:敌人突然从后面紧抱住我与两臂(图1)。我右手抓牢敌右手,左脚从外侧向后别住敌左脚(图2),顺势向后躺倒(图3,图4)。压住敌人后,迅速站起,以双膝压住其右臂,左手点击敌颈部“天突穴”,将其制服(图5正、侧)。
怪蟒翻身:敌从我身后持棍潜近(图6),突以棍击我后脑。我速转身,以左手抓牢敌右手(图7),右手疾点敌右肋“大包穴”(图8)。当敌负痛弯腰时,再以右手点其右腰“京门穴”(图9)。
金蝉脱壳:敌右手持棍向我面部击来(图10)。我速上步贴近敌人,边以左手上,边以右手疾点其“急脉穴”(图11)。趁敌倾跌时,速出左脚踢其右膝弯“委中穴”(图12)。
少林点穴法虽习之艰辛、繁琐,但技成后,常能于危急关头惩戒凶顽,诚为防身护体之宝。此法不出手则已,出手则伤人甚重,切记非万不得已时不可用。
佛门绝技阴拳功
少林七十二艺为少林武功之精华绝技,从古至今辑录少林拳械者不乏其人,而对此类绝技少有整理。本世纪三十年代,少林方丈,别号金罗汉之妙兴大师将之整理并冠名“少林七十二艺(功)”,该类绝技始传出寺,著名燕京武林高手金警钟就曾亲受大师指教。
七十二艺传于民间武林后,个别技艺高超,阅历广泛的人士将之加以发扬,结合流传于道教中之内家行气术,内外交修、软硬齐习,使其技击功能产生质的飞跃。阴拳功即为其中之一种。
阴拳功,又名井拳功,以习者对水井习拳功而得名。习者经长期勤苦习练后,非但一拳击出有数百斤力量,中拳者头破骨折,且可于距敌一丈开外出拳,以内家真气发凌空拳风而及于人体,中拳劲者轻则呕血倒地,重则当场毙命,效验如神。唯习者宜注重武德,万不可轻易出手伤人,须知害人即是害己,切切谨慎!分页标题#e#
阴拳功分内功、外功、凌空劲三步功大。
第一步:内功
习者于每6清晨寅时(3-5,点钟)或卯时(s-7时)起床,至户外空气清新之处站立。双脚与臂同宽,两手叉腰,沉肩坠肘,以鼻匀、深、长地吸气,然后较快速用口呼出,如此呼吸三至五度,回至室内进行内练习。
方法:盘双腿坐于床上,将左腿盘在右大腿上,再将右小腿盘在左腿上,名日双盘。学者如筋骨已硬,可只坐单盘,方法是将右小腿盘在左腿上就行了,不必再盘左腿。如果单盘也做不到,可坐自然盘。即左腿弯屈,放在弯屈的右腿下。头正颈直,闭口舌纸上腭。眼微睁但不专注视物,脊柱挺直,全身放松。两手的姿势是左手拇指掐住中指指尖成一圆圈,右手拇指从左手虎口中插入按在左手无名指指根上,右手中指在外按在左手无名指背面的指根上,两手相抱置于下丹田处。
坐好后,用鼻匀、深、长地吸气(初练时不必追求,自然呼吸为度)。吸气时微放松,放大小腹,意念极远处之大自然真气成一束气柱垂直进入小腹丹田;呼气时,以鼻自然呼出,并意念小腹中的气凝聚成团。如此修习半小时后,吸气意念不变,呼气时意念小腹之气凝聚成乓乓球大小的气团(比先前之气团小)。如此再修习十五分钟,举起双手略略活动,并将手搓热从上到下干浴面七次,下床收功。
第二步:外功
于一天中任选一时(以学者自身感觉何时气感最强为标准),开始习练以下功法。
预备式:双脚分开成马步桩站立,宽约与肩同,屈膝下蹲,膝盖不超过脚尖。挺胸收腹,臀部不得后翘。沉肩坠肘,双手成拳抱于腰部,拳心向上,拳眼向两侧面。头正颈直,平视前方。并照内功中吐气法鼻吸口呼三、五次。
1、吐故纳新之后,平心静气,调匀呼吸,意守丹田一分钟后,将右手轻轻而缓慢地内旋并同时向前击出,右手握拳不变,拳面朝前,拳心向下。在冲拳的同时鼻中呼气(即出气),意念体内真气从小腹丹田经任脉上至膻中穴,再从膻中穴到右肩井穴,并经过肘部曲池穴、经腕部而达于右拳拳面。冲拳过程宜缓慢轻柔,不用一丝气力。当冲拳完成时鼻中气刚好呼尽,而意念中真气也刚好到达拳面。之后,将右臂外旋,右拳收
回腰侧,仍为拳心向上拳眼向右侧。收拳同时吸气,意念体内真气从拳面经腕部、肘部曲池穴、右肩井穴到达膻中穴,最后下降至小腹丹田。此为右式,然后出左手冲拳、收拳(同右),循环练习左右各十四次。切记动作、呼吸、意念三者必须一致而协调。
2、接上式,双手两侧侧平举,双手成拳,拳心向上,拳眼向后。如此意守丹田一分钟后,意念丹田真气从任脉经两肩井穴分两股,分别经两臂曲地穴而到达手心劳宫穴。之后,两手握拳不变,上臂不动,小臂弯屈将拳收至头侧,意念内气从劳宫穴经曲池穴而到达肩井穴。收回时双臂用暗劲,仿佛牵拉千斤之物,动作宜缓慢,同时鼻中深长而缓慢地吸气,当双拳到达头侧时鼻中刚好吸完气,内气也同时到达肩井穴。之后,双拳猛然向侧下方砸,力达拳背,成双手握拳侧平举之势,拳心向上。同时意念真气从两肩井穴经曲池穴而快速到达拳面,鼻中快速而短促地将气喷出。如此练习二十一次。动作、呼吸、意念三者必须一致而协调。
3、全身向下俯卧,双拳撑加。拳心相对,两拳间距离与肩同宽,两脚前掌着地,全身挺直,意守丹田一分钟。然后鼻中缓慢出气,双手肘弯屈,身体接近地面,同时意念真气从丹田经任脉达两肩井穴,又经曲地穴而到达两手拳面。动作和缓,完成俯卧动作时内气刚好到达拳面,鼻中气也刚好呼尽。然后双臂猛然挺直,恢复到末屈肘前的状态,同时鼻中较快速而短促地吸气,意念内气由拳面经曲池穴而到达肩井穴,然后经任脉而回到丹田。动作、意念、呼吸三者应一致而协调。须注意吸气时切记空胸实腹,不应弊气,否则呼吸不顺,而致胸口疼痛。如此修习十四次,随功夫长进而渐增次数,到达六十次后,再在背部放上石块练习,至背负五十公斤石块而连续做动作六十次,则此步功成,双拳坚硬异常,两臂力大无穷。
4、此步为硬功。预先制一正方形布袋,规格10)(10厘米,厚约5厘米,内装细小铁砂,袋装铁砂至满,不留空隙。铁砂先放在锅内炒红,然后倒入装有猪血的盆内,五分钟后取出又炒,再倒进猪血盆内,反复五次。练习时将铁砂袋绑在树桩上,高度与胸口相等,双脚马步站立在树桩前,然后以拳击打铁砂袋,一左一右交替练习,力量由轻至重。左右共习二百拳。
说明:第一步内功不能停练,应坚持习练。要功达大成,非重视内功不可。一般习阴拳功者即不习内功,故进步缓慢。同时第一步功对打通大小周天及奇经八脉有莫大功效,故学者不可停习。第一步功修习一个月后(每天习四十五分钟),加入第二步功练习至背负50公斤并俯撑60次后,即可停习二步功,而练习第三步功法(与内功同练)。
第三步:凌空劲
仍于每天气感较强之时习练。
方法:习者正对一水井(或一盛水脸盆)。约十厘米处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或依习者习惯),屈膝下蹲,膝盖不超过脚尖,上身稍前俯,两自直视永井(水盆),双手成拳抱干腰侧,拳心向上,沉肩坠肘,空胸下气,气沉丹田。
达到协调一致后,习者右拳内旋、臂伸直击向水井(水盆),同时鼻中呼气(较快速),意念体内真气从丹田经任脉、肩井穴、曲池穴而到达右拳拳面,再从拳面透出以强大之冲击力而撞击水面。动作、意念、呼吸三者应协调一致。之后右拳收回抱于腰侧,鼻中吸气(匀速),意念真气沿原路线返回小腹丹田。意、动、息三者应一致。
以上为右势,再出左拳击水,动作、意念、呼吸同前。如此一左一右轮换冲拳,每分钟击15次,每次共击360拳。开始水并无丝毫波动,随习者功夫加深而产生波纹,然后产生小浪花,最后当习者一拳击出而井(水盆)中水喷然溅出时,全功告成。
注意事项:
1、习内功,百天内禁房事,并习固精功以防止遗精,以后也宜节制。
2、击铁砂袋时应由轻至重,以免受伤。
3、须煎药至热洗手后方可习击铁砂袋功,洗手安排在外功三式之后。洗手十分钟后将药汤盖好防止泄气,再习击砂袋功(药方详后)。
4、习三步凌空劲时,出拳宜快速用力,收拳宜缓慢松活。
药方:川乌、南星、蛇床、半夏、百部、花椒、狼毒、龙骨、海浮石(研未)、葱芦、透骨草、地骨皮、紫花、地丁各一两、青盐四两、硫磺二两(研未)、加醋五碗熬至较烫手时即可使用,三个目后另煎一付使用。如购不齐以上药物,可用地骨皮、食盐等量熬水使用分页标题#e#
甘风池拳法
南少林拳是一种技击性很强的拳种,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它质朴无华,利于实战,在武林中久享盛名。
本文所编少林拳法,系清雍正年间江南大侠甘凤池所传。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流传甚久,习者颇众。
其拳路特点是结构紧凑,处处都是从实战出发,—招一势非打即防,不练花架子,具有许多攻防特技;动作钢劲有力,以刚为主,钢中有柔,出招迅速。初习者犹如练习书法一样,一笔一画务必工整,久而用心习之,自能得其奥秘,达到神话之境地。
余自幼学习少林拳法,得甘士拳法第五代传人陆林、徐铸人两位先生亲自传授,对少林武术粗知梗概。当此国家繁荣,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之际,愿将自己所习少林拳法贡献给大家以做强身健体之用,特此编写成文。由于本人学识有限,难免存在缺陷,尚望众多读者与同行广提宝贵意见,以便今后更正。
一、歌诀
少林拳行功歌诀
练习拳时间,子后午前行;
能做五七次,逐日无间停;
精强且力壮,力能长千斤;
延年兼益寿,百病不能侵
少林拳进退歌诀
进步捷如风,失机退宜快;
乘势侧锋入,身稍向前迈;
掌实即须吐,发声使擎怪;
变化如蚊龙,迟快分胜败
少林拳趋避歌决
趋避须眼快,左右见机行;
趋从避中取,实自虚处生;
功力虽制我,隙开进莫停;
势猛君休惧,四两拔千斤
二、少林拳之五法
少林拳有五法,五法为何?一心法、二眼法、三手法、四身法、五步法,又要心快、眼快、身快、手快、步快,兼要五法同时运用,心中想着、眼里看着、手上动着、身子活着、步下走着,遇隙即攻、见空即补,随机变化令人莫测则为得矣。故少林五法有五要点:(1心要明,(2)眼要清,(3)手要速,(4)身要下,(5)步要准。
心不明则神昏,眼不清则意乱,手不快则迟缓莫救,身不下则起落无方,步不准则进退,此渭五病,皆拳家之所忌也。
三、少林拳之五裆
技击家曾云:拳打三分,脚判七分;又云:手是两扇门,全凭脚踢人。此言拳术一道虽为手上工夫,若与敌人交手,占最后胜利,则个赖腿足赢人。故少林拳首重步法之姿势。练拳之初,必先练步,步法稳准而后练拳,则事半功倍,
不致有顾首不能顾尾之弊,庶几上下相随手足相应而能完整一气也。
本篇拳法中运用最多之步法有五种:(1)弓裆,(2)马裆,(3)躺裆,(4)寒鸡档,(5)鸦弦裆。
弓裆:又名弓箭步,其姿势为左右两足前后相离—大步,一腿屈膝向前、—腿挺直在后,前腿足尖须问内勾,小腿尤须立直,成前后箭式。亦有以左、右为名者,如左足在前名曰左弓箭步、右足在前名曰右弓箭步。
马裆:又名马步,系将两足在右分开,两腿屈膝蹲下,大腿面与膝角成平行,膝角与足尖上下相对,体正、腰挺,两足成八字式或—字形。练斗步法者多以此为基础,因其既能使重心下沉增长腿力,且可免血气上浮呼吸短促之弊.
躺档:又名仆步,其姿势系一足向旁方横伸,一腿屈膝蹲下,两足尖相齐成平行。如左足旁开一步,右膝蹲下,则称为左躺裆。如右足旁一步,左膝蹲下,则称为右躺裆。久久练习则步稳气沉身腰活便。
寒鸡裆:又名丁坐步,其姿势系—腿屈膝在前、足尖点地,一腿屈膝在后,足跟落实。如左足在前成一竖,则右足在后成一横,名左丁寒鸡步;如右足在前成一竖,左足在后成—横,名右丁寒鸡步。此种步法广称活步,取其便于进退也。
鸦弦档:又名夹马步,其姿势系
—腿在后屈膝成蹲坐势,一腿在前挺伸足尖内勾,两大腿夹靠相近。如左足在前挺勾、右足在后蹲屈,则名左夹马步;右足在前挺勾、左足在后蹲,则名右夹马步。此种步法,用之转身回旋最为灵便。因拳术虽为手上工夫,如步法不固则上重下轻,风絮水萍足跟无力,故拳术一道而以裆法为第—步之初阶也。
四、少林拳手法略说
拳术中之手法,系指手臂之全部而言,膀、肘、腕、指、掌、拳均在其内。兹将本篇之所用手法略举如下:
切掌:系掌根外缘用劲,用以切击敌人之手法;
捺掌:系掌根正中用一种挺劲吐出捺击之法;
衡拳:多内腰间发出,向前方或旁方平衡未发出之前.虎口朝外、拳心朝,发出之后拳心朝内;
挂面拳:系用拳背节骨,由下向上打击敌人面门之手法;
双盖拳:系双拳由上向下磕,专用于磕打敌人拳脚之手法;
刁手:无指掇拢用以勾扫来拳及腿、或狙击敌人要害部之法;
七星手:或拳或掌屈肘靠近胸前,旋推旋进足名七星,用以偏身进步,兼攻并守之手法。
五、少林拳腿法略说
拳法中之腿法,系指腿足之全部而言,如腿、膝、足、趾、胫、踵,均在其内。兹将本篇所用之腿法略举如下:
蹬腿:系脚尖勾起、屈腿上提至腹,向前上方脚踵用力蹬出。其腿需裆筋富于弹力方可用之得法。其腿蹬时脚尖尽力勾起,蹬后平落地下,其所谓勾起平落,蹬腿之要法也。向前蹬左脚称左蹬腿,向前蹬右脚称右蹬腿。
二起脚:左脚向前摆腿,同时右脚蹬地跳起身体悬空,在空中右脚向上直踢,以右掌在额前击拍右脚脚面,左掌在左侧变勾手平举,勾尖朝下,眼看右脚,此称右二起脚,反之则称为左二起脚。
旋风腿:此种腿法系是一个跳跃加翻转的动作。在左脚提起、右腿蹬地跳起的时候,开始翻身,上身前倾由前向后、由下向上翻转;当左脚开始下降、右腿里合横摆时上身直起,利用身体旋转的惯性,以手心迎击对侧脚底,于额前向左旋转,以左手击拍右脚底则为左旋风腿,以右手击拍左脚底向右旋转则为右旋风腿。整个动作旋转一个整周,即360。
磨盘腿:分后扫、前扫。
前扫腿:一腿伸直平铺,—腿屈膝全蹲,以全蹲之腿的脚掌为轴,向前以平铺之腿扫转—周。后扫腿:—腿伸直平铺,一腿屈膝全蹲,以全蹲之腿的脚掌为轴,向后以平铺之腿扫转一周。
要求:扫腿要伸直,脚不可离地,扫转要快。
六、练习少林拳注意事项
练习少林拳有三练三不练之说,今介绍如下:
三练:(1)不饥不饱时练习。2)心情愉快、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时练习。(3)环境幽静、空气清新处练习,尤以清晨旭日初升之时为佳。
分页标题#e#
三不练:(1)过饥过饱时不练。(2)过度疲劳时不练。(3)心情不佳、精神难集中时不练。
七、练习少林拳之步骤
(1)要先将每个动作(特别是步型)做标准,犹如练习书法—样,先练正楷后练行书,进而草书,切不可末把动作做准时即求快。武术界流传较广的十路和十二路弹腿有助于步型的准确(其中尤以马步桩功为重要)。
(2)发劲要自然,不可用僵硬之力。要在动作正确的基础上发力,练出拧劲,要刚柔相济。
(3)手眼身法步要协调,特别要注意眼神,要手到眼到,步随身转。作抖腕托掌、亮掌架拳等动作时,眼神要与手的动作配合协调,随视时眼随手转,注意时眼视击打方向。
(4)练呼吸配合要以气催力,每个动作都要换气,气随手出,气随手入,一动—静.一呼吸,切不可憋气。只有呼吸正确才能越练越有劲。呼吸简单分为:大类:①呼时为功、为叶,如踢、打发力之势,以此配合;②吸时为静、为吞,如转势、收拳、落步、含胸等势,以此配合。
(5)练习时要精神贯注,切莫神不守舍,内外不合,否则虽然练习亦难以增益。
(6)练习前先要伸筋溜腿、转膝、涮腰,以免筋腱受伤;练后要做些整理活动,包括散步,使身体各部逐渐恢复正常。
(7)平时要揣摩套路用心思索,哪些动作要快,哪些动作须慢,哪些是进攻,哪些是防守,也可分段练习逐式推敲加以消化,经久练习白能练出几手绝招。
隔山打锣
“隔山打锣”是南少林内功绝活,她采用动静结合,内气运使的方法练习指功(也可练习掌、肘等).目的是外气内收,真气外发,能使全身内气在当节部位(如手、指、掌、肘等部位)流动自如,从而产生强大的打击力。练至上乘,可隔物传功,隔山打锣,因而碍其名。
1.指擎青天
①预备式: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平,两臂自然下垂于大腿外侧。目视前方,手指成剑指。
②吸气:两臂缓缓前伸;两掌心向上,五指朝前,自然摆开。舌抵上曙,腹部内收,以意导气,自会阴压至丹田,以鼻吸气进入丹田,当手臂抬高与肩平时,丹田憋气20秒钟,然后引气从丹田直达膻中穴,同时两臂内旋,屈肘,两手指尖相对,掌心仍向上,成怀托婴儿状,向上托气,守于膻中穴,小指与胸口相距约3寸。
③呼气:内气从膻中穴下沉至丹田、会阴、尾闾,向后上升至两侧命门,会于大椎,再向两侧分开至肩中。肩髁,下经曲池、外关、外劳宫,最后达指尖。同时•;翻掌,两臂缓缓向上抬起,掌心向上,指尖仍相对,抬头仰视,犹如手指托住青天一般。(注意:身体保持端正,不得前俯后仰,呼吸速度、内气运行速度与手臂上行速度要基本保持一致。)
④收功:手托住青天的同时,用鼻再吸满一口气。憋气约10秒钟,用口缓缓呼气,同时双臂下沉至膻中穴高度,然后分开自然垂向两侧。目视前方,头正身直。气沉丹田,意守丹田。
此功每次需练5-10次。
2.力贯地府
①预备式同前。
②吸气:头正身直,含胸拔背,舌抵上腭,腹部微微内收。内气从会阴至丹田,用鼻吸气,此时左脚向前跨出一步,成左弓右箭步。内气从丹田引至膻中穴处,掌心相对约距离半尺宽,手指成45度角向上方,憋气20秒。
③呼气:内气从膻中穴下行至丹田,经会阴、尾阎。到两侧命门,上行会于大椎,分开至肩井、肩髁、曲池、外关、外劳宫等穴,最后达指尖。左手指上翘朝天成立掌状,掌距右上臂约2寸处,护卫胸前,旦呈时刻出未状态;右臂前伸,手揩猛向前面地上插击,意念欲穿破地面深处,憋气10秒钟,上身保持正直。左右腿交替向前,左右手交替习练。
④收功:手臂及腿回归原位,气沉丹田。惫念丹田,舌抵上腭,目光平视。
此功每次需做10遍以上。
3.力破华山
①预备式:两脚并拢,身体直立,眼睛平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②吸气:舌抵上腭,小腹微收,引内气自会阴处上至丹田。同时,用鼻吸气,内气升至膻中,憋气20秒钟,提左膝,大小腿成90度,两小臂上提与大臂成90度,两掌手揩成剑指,掌心向上置腰旁,大约于胯部上。
③呼气:腹部略外鼓,气从口缓缓呼出。内气自膻中穴下行至丹田,略停数秒钟,再经会阴、尾阎、命门会于大椎,再分开至两侧肩井,经肩髁、曲池、外关、外劳宫达指尖,同时左脚向前落地成弓步,两臂内旋,右臂朝前伸出,四指意欲穿破、钻人大山,左掌落于胸前。护胞旦预备出击。左右式交替习练。
④收式:左脚向右脚并拢,两臂收于两大腿外侧,自然下垂,舌放平。
4.猫功
①预备式同前。
②吸气:俯卧.两手食指撑地,腰腿要直,脚尖支地。吸气时身体渐渐直起,意念想着由指尖吸人大地之气,运至丹田。
③呼气:呼气时由丹田再将气运至指尖。
如此练习日久逐渐减去一指。最后只剩下食指仍可做10多分钟,则指力可观。
通过以上步骤练习,约一年多就可用于点穴,指的穿透力均可做到指到敌伤。
④大收式: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平举,在胸前交叉,收回大腿外侧,然后从大腿外侧向上过头顶,至胸的双手合十,反复3次,意沉丹田,自然呼吸,调息收功。
注意事项:
1.吸气时,全身放松。
2.呼气时,把气力贯注于手指,全身其他部位仍放松。
3.平时应注意养气锻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