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董其昌像
明董其昌像,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恩白,香光居士。华亭(上海松江)人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恩白,香光居士。华亭(上海松江)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擅长山水,师法董巨二米,讲求笔墨雅韵,倡导“文人画”。书法擅长行草书,初师唐碑晋帖,后临摹真迹,终有所得,创成“董体”。书风与画风甚为统一,文人气息颇浓。堪称是习古的集大成者,一生创作了大量书画作品。古今书家对其评价极高,清康熙也对董书情有独钟。他强调书家要有广博的知识,字中要有精神注入,他的书法圆润苍劲,俊逸飘洒,内涵丰富,对清初影响很大。传世书迹有《乐毅论》、《王维五言绝句》。楷书作品《乐毅论》,有颜柳笔意,灵秀工稳,“于姿致古澹”,是董字上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董其昌像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恩白,香光居士。华亭(上海松江)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擅长山水,师法董巨二米,讲求笔墨雅韵,倡导“文人画”。书法擅长行草书,初师唐碑晋帖,后临摹真迹,终有所得,创成“董体”。书风与画风甚为统一,文人气息颇浓。堪称是习古的集大成者,一生创作了大量书画作品。古今书家对其评价极高,清康熙也对董书情有独钟。他强调书家要有广博的知识,字中要有精神注入,他的书法圆润苍劲,俊逸飘洒,内涵丰富,对清初影响很大。传世书迹有《乐毅论》、《王维五言绝句》。楷书作品《乐毅论》,有颜柳笔意,灵秀工稳,“于姿致古澹”,是董字上品。
·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
简要介绍: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汉族,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其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人物生平:初露锋芒董其昌,明代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董家汇人。生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一月十九日。17岁时,参加松江府会考。当时他写了一篇很得意的八股文,自以为准可夺魁,谁知发榜时竟屈居...
· 董其昌
行业时间线董其昌董其昌(1555年-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居士,直隶华亭县(今上海松江)人。明朝政治人物,工书画。官至南京礼部尚书。生平早年在平湖城西门冯大参家坐馆当过塾师,爱好参禅曹洞宗,与新埭镇泖口陆兆芳友好。隆庆五年(1571年)十七岁参加松江府会考,因松江知府衷贞吉认为董写字太差,只得第二名,从此发愤临池,从学于陆树声、莫如忠等,得益不少。万历七年(1579年)参加应天乡试,见王羲之《官奴帖》唐摹本,惊叹不已。查看完整时间地图董其昌的时间地图万历十六年(1588年)参加戊子科顺天乡试第三名举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第二甲第一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礼部左侍郎田一俊病故,护丧到田氏的家乡福建,万历二十年(1592年)春,获授翰林院编修。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皇长子朱常洛出阁讲学,充任讲官。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任湖广按察司副使。万...
· 董其昌的成就
综述董其昌书法上有“邢张米董”之称,即把他与临邑邢侗、晋江张瑞图、须天米钟并列;绘画上有南董北米之说。莫是龙、陈继儒提倡“南北宗”之说,即把“院体”山水画与“文人画”分为南北两派。董其昌一生创作的书画作品不可胜数,临仿古人的绘画和诗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他在《画禅室随笔》中所说的“读万卷书”正是指一个人要想成为艺术家,必须学习传统,学习古人。他17岁开始学习书法时临写颜真卿的《多宝塔》,22岁学习绘画时师法黄公望,以后又遍学诸家,这种以古人为师的作法八十而不辍,伴其终生。他广泛吸取对唐宋元诸家优长,抉精探微,使其书画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艺术成就。绘画董其昌强调以古人为师,但反对单纯机械地模拟蹈袭。随着阅历的增加、思想的成熟,他在继承前人技法时不倚傍他人庑下“作重台”,而是有选择地取舍,融入自己的创意。他认为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创意,古人的精神也难以表达,故应以自己独创的形式再现古人的“风神”。凭...
· 董其昌的轶事
藏书之家善鉴别古书画,擅长写书法。在书法上造诣颇深,由于爱好书法,所以对书籍有很强的收藏欲。遂藏书尤多,家有“玄赏斋”,贮法帖、名画、古书。撰有《玄赏斋书目》,不著撰人及收姓氏,有人疑为是他人所撰,清人张均衡在《适园藏书志》中,认为董其昌的家藏书目较可信。袁董奇缘睢阳(今河南睢县,明代属归德府睢州)的袁可立比云间(上海松江)的董其昌小七岁,但董其昌总是对袁可立谦称为“弟”,两者的家乡相距千里,却能同窗共读成为同年知交。王溢嘉在《中国人的心灵图谱》中引述清代的《秋灯丛话・梦与袁可立同科》:睢州(应为华亭)有一位老儒生(董其昌)屡试不第,心情十分郁闷。有一天晚上,忽然梦见神人前来告诉他说:“你要等待袁可立和你同考,才有希望上榜”。他梦醒后觉得非常奇怪,于是到各地学堂逐一查访,终于找到袁可立。在知道袁可立家中贫穷恐无力上进后,就将袁可立带回家中亲自课读。到袁可立二十多岁时,两人一起参加考试,结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