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王安石 楞严经旨要
宋王安石楞严经旨要,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宁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时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宁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庆历二年进士,熙宁二年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推行新政。封荆国公。王安石精于诗文,博究经史,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明项元汴跋《楞严经旨要》中说:“(荆公)凡作字,率多姿墨疾书。初末尝略经意,惟达其辞而已。然使积学尽力莫能到。评书者谓得晋唐人用笔法,美而不妖艳,瘦而不枯瘁。黄庭坚云:荆公率意而作,本不求工,而肃散简远,如高人胜士,敝衣败履,行乎大车驷马之间,而目光在牛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106cf47a-2bf9-43b3-8b6f-76bb2958edd9.png)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宋王安石楞严经旨要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宁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庆历二年进士,熙宁二年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推行新政。封荆国公。王安石精于诗文,博究经史,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明项元汴跋《楞严经旨要》中说:“(荆公)凡作字,率多姿墨疾书。初末尝略经意,惟达其辞而已。然使积学尽力莫能到。评书者谓得晋唐人用笔法,美而不妖艳,瘦而不枯瘁。黄庭坚云:荆公率意而作,本不求工,而肃散简远,如高人胜士,敝衣败履,行乎大车驷马之间,而目光在牛背”。
· 楞严经
![](https://imgs0.zupu.cn/news/2020/10/16/660/e24c2cc4-d65e-48c1-a399-72ac218d3010.jpg)
历史源流《楞严经》在唐代中叶成书译出,并开始流通,最早的记录见于唐智昇所著《开元释教录》与《续古今译经图纪》,随后的元照著《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中也收录此书。由北宋初,中国第一本雕版印刷的大藏经《开宝藏》开始,一直到清朝的《乾隆大藏经》都收入正藏中。唐代译出译出时间与译者《楞严经》并不是由官方正式译出的经典,缺少官方记录。此书的译出时间与过程,有两种说法,分别出自智昇《开元释教录》与《续古今译经图纪》,两者的说法略有出入。在《开元释教录》中说,此书是由怀迪与不知名的梵僧,于广州译出,梵僧在传经之后就不知所踪。根据此段记载,此书是怀迪在京师完成译经后,回到广州之后译出。706年(神龙2年),怀迪曾经应诏至洛阳,参与菩提流志译出《大宝积经》的工作,于713年(唐睿宗先天2年)完成。据《开元释教录》的说法,此经应是在713年之后译出。但在《续古今译经图纪》中,则具体写出梵僧名字,是中印度般剌密帝。...
· 《楞严经》
《楞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蜜帝译。共10卷。关于此经的译者,有各种不同传说,大多认为译者般剌蜜帝为中印度人,居广州制止道场,于唐神龙元年(705年)从灌顶部中诵出,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房融笔受,怀迪证译。中国历代皆视此经为佛教主要经典之一。清代,章嘉呼图克图等将其译成藏文,并刊有汉、满、藏、蒙四体合璧的《首楞严经》全帙。在日本,此经亦流传不断。但此经译出后,宋代子睿以下的注释家对其出处曾有所怀疑。近代更有人疑为中国人的撰述。全经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第一卷为序分。讲述此经说法因缘:佛遣文殊师利以神咒保护阿难免受摩登伽女诱惑破戒,并为其说修禅定,能断烦恼,以显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等。第二卷至第九卷为正宗分。主要阐述“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
· 世有“三旨(取旨、领旨、得旨)相公”之称的宋代宰相——王珪
王珪(1049~1085),字禹玉,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王罕迁居舒州(今潜山县)。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中进士甲科第二名(榜眼)。初任扬州通判,后入京都任起居注,又进知制诰等职。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兼任端明殿学士,得赐盘龙金盒。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改行新官制时,授银青光禄大夫,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八年(1085年)初,因请立皇子赵煦为太子(当年继位为帝,即宋哲宗),进金紫光禄大夫,封歧国公。同年五月,卒于位。皇帝悲痛失去重臣,罢朝五日。《四库全书总目》录载王珪《华阳集》60卷,并介绍说:“珪少掇高科,以文章致位通显,不出国门而参预大政,词人荣遇,盖罕其比”;“其文章博赡瑰丽,自成一家”,“揖让于二宋之间,可无愧色。王珪、谢及、陆游、杨万里等往往称之,殆非虚美。”王珪为宋王朝起草诏书历18年之久,...
· 王安石与宋神宗
商朝的创建者成汤对伊尹,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对管仲,孟子说他们都是先认可对方的学识,然后才请他们做臣子的。事实上,在专制政治体制下,政治家没有得到君主的信任,却能实现自己的主张并有所作为的,我从来都未听说过。所以,非秦孝公不能任用商鞅,非刘备不能任用诸葛亮,非苻坚不能任用王景略,非埃马努埃莱二世(意大利统一后的第一个国王)不能任用加富尔(1810—1861,意大利王国第一任首相),非普鲁士的威廉一世不能任用俾斯麦。如果他们的君主不足以有所作为,却要辅佐他干一番事业,那么就不是通过正当途经获得君主支持的,比较差的就像唐顺宗时的王叔文、王伾,比较好的就像明神宗时的张居正。所以,要想了解王安石这个人,不能不先了解宋神宗。《宋史·神宗本纪》在“赞”词中说道:“神宗皇帝天性孝顺友爱,他对祖母、母亲都很恭敬,在她们身边侍奉的时候,总是垂手站立,无论寒暑都不改变。他曾经和两个弟弟一起在东宫读书,听侍讲王...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