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残卷
法华经残卷,《法华残卷》为十四段残装裱而成,第九、十一、十四三段黄纸,为唐前所写,其余均
《法华残卷》为十四段残装裱而成,第九、十一、十四三段黄纸,为唐前所写,其余均为白纸,属六朝所书,三国西晋时期正是隶书向楷书重要的转折阶段,从此经卷书法中也可见一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法华经残卷
《法华残卷》为十四段残装裱而成,第九、十一、十四三段黄纸,为唐前所写,其余均为白纸,属六朝所书,三国西晋时期正是隶书向楷书重要的转折阶段,从此经卷书法中也可见一斑。
·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梵文Saddharmapundarika-sutra)佛教经典,简称《妙法华经》《法华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一说八卷)。“妙法”意为所说教法微妙无上;“莲华(花)经”,比喻经典的洁白清净。一般认为此经起源甚早,并经过不同的历史阶段陆续完成的。曾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广泛流行,已发现有分布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的梵文写本40余种。这些写本大致可分为尼泊尔体系、克什米尔体系(基尔基特)和新疆体系。尼泊尔体系所属的写本大致为11世纪以后的作品,一般保持完整,目前已出版5种校订本。如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用珂罗版彩色复制出版了原由尼泊尔传入、珍藏于西藏萨迦寺的1082年书写的梵文贝叶写本,内容完整无缺,字体清晰优美,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在基尔基特地区发现的克什米尔体系抄本,多数属于断片,从字体上看,一般是5~6世纪的作品,比较古老。在新疆喀什噶尔等
· 法华三部经
概论汉传佛教认为,法华经的开经为《无量义经》,主要部分为《妙法莲华经》,结尾为《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将此三部经合为一部,称为法华经十卷本,又称法华三经。《无量义经》系南齐昙摩伽陀耶舍译。此经主旨,在阐述实相之法。因法华经序品所言之“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古大德如智顗、慧基等以此经为法华经的开经。其次《妙法莲华经》是三者中的主经,流布最广的是鸠摩罗什译本。《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则为刘宋昙摩密多译。本经承续《法华经》终章《普贤菩萨劝发品》,阐述观普贤菩萨的法门、功德,被认为是《法华经》的结经。
· 妙法莲华经卷
妙法莲华经卷,据考应是书于五代时期,其书法有很强烈的艺术效果,端严秀整,风格与唐《灵飞经》十分近似,是研究民间书法的宝贵资料。
· 妙法莲华经卷
妙法莲华经卷,据考应是书于五代时期,其书法有很强烈的艺术效果,端严秀整,风格与唐《灵飞经》十分近似,是研究民间书法的宝贵资料。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