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丝路咽喉—月氏篇

2017-06-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94
转发:0
评论:0
丝路咽喉—月氏篇,月氏是中国西北古代民族。亦称"月支"、"大月氏"。据《史记·大宛传》载:"始

  月氏是中国西北古代民族。亦称"月支"、"大月氏"。据《史记·大宛传》载:"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约当今甘肃省兰州以西直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带。大约远在战国初期,月氏便在这一带过着游牧生活。
  
  关于月氏的来源,中外史学家看法颇不一致。据中国学者王国维考证,月氏即《逸周书·王会解》中的"禺氐",《穆天子传》中的"禺知"或"禺氏"。欧洲学者也在西方古文献中搜求相当于月氏的记录,异说不下六、七种。关于月氏的族属,中国古籍如《魏略》称其为羌,《旧唐书》称其为戎。近百余年来,学术界更加异说纷纭:有藏族说、说、印欧族说、伊朗族说等。
  
  秦及汉初,月氏势力强大,与蒙古高原东部的东胡从东西两侧胁迫游牧于蒙古高原中部的匈奴。匈奴头曼曾送长子冒顿为质于月氏。秦末,冒顿自月氏逃回,杀父自立为冒顿单于。公元前177~前176年,冒顿举兵攻月氏,迫使其向西迁移到伊犁河流域。(月氏西迁时间另有两说:一说为公元前3世纪末;一说为前174~前161年匈奴老上单于时。)这一部分西迁的月氏,中国史籍中称作大月氏,另有一小部分未能西迁,即南越祁连山,"保南山羌,号小月氏"。
  
  在大月氏西迁至伊犁河流域以前,这里原久为塞种所居住。《汉书·张骞传》载:"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南走远徙,月氏居其他。"塞种即古伊朗碑铭及希腊古文献中所载Sacae(Saka)。月氏既击走塞种,塞种便向西南迁徙,跨过锡尔河,到达索格底亚那(Sogdiana)地方。
  
  月氏西迁后,服属于匈奴的乌孙,在其王昆莫的统领下,"西攻破大月氏",迫使大月氏和塞种一样,离弃伊犁地区向西南迁徙,而乌孙便从此占领了伊犁河流域。有一部分未能西徙的月氏人,便和少数塞种人一样,仍留住原地,服属于乌孙。
  
  大月氏向西南迁徙的道路与塞种大致相同,过大宛西,越锡尔河到达河中地区,"遂都妫水北,为王庭"。妫水即今阿姆河,古希腊称Oxus,伊朗语称Wakhsu,"妫水"即其译音。又经过约20年,大月氏越过阿姆河,"西击大夏而臣之",并以大夏的巴克特拉(Bactra,即监氏城或蓝氏城,今阿富汗Balkh北部之Bala-Hisar)为都城,使大夏成了属国。至张骞于公元前129~前12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到达大月氏时,大月氏已占有匝拉夫善(Zarafshan,唐代称那密水)和妫水一带,臣服大夏而王其他,"控弦者可一、二十万","地肥饶"、"志安乐"、俨然已成为中亚一大强国。至公元前1世纪,大月氏分为五翕侯(Yabghu)。据《汉书》记载,这五个翕侯分别为:休密翕侯,都和墨城;扉翕侯,都双扉城;贵霜翕侯,都护澡城;高附(《后汉书》作都密)翕侯,都高附城。对于上述各翕侯的治所及其统治地区,考之者甚多,除高附似无疑为今阿富汗首都喀布外,其余皆无法确证。公元1世纪中,五翕侯中的贵霜翕侯,兼并了其他四翕侯,统一了大月氏,国势渐强。从此西方历史上便称之为贵霜王朝(Kushana),中国文献中一般仍称之为大月氏。因此,有的学者称之为贵霜-月氏。然而,五翕侯与大月氏族属是否完全相同,学术界还有争论。以斯特拉博《地理学》为主的希腊古文献记载,灭亡大夏的主要是吐火罗人(Tocharoi);因此西方文献自4世纪始称贵霜治下的大夏故地为吐火罗(Tocharestan)。
  
  月氏人在河西及迁居伊犁河流域时,都以游牧为主,自南下大夏后,大部分逐渐定居和从事农业,并有比较发达的水利灌溉系统。大月氏王国城市和商业也很繁荣。特别是由于丝绸之路在西域的南北两道,越过葱岭均进入大月氏境内,因此,大月氏曾是古代沟通欧亚经济文化联系的咽喉要道和中转站,对中济文化交流起过重要的中介作用。
  
  大月氏王国在5世纪后半叶亡于严哒,但其影响却延及后世。6世纪分布于中亚地区的"昭武九姓",据说其统治者的祖先来自河西昭武地方(今甘肃临泽县昭武),自认是月氏人的后代。
  
  小月氏迁居祁连山以南,长期与青海羌人(见羌)杂居,又称湟中月氏胡。汉代开发河西、湟中地区,小月氏又向东北迁徙,游牧于湟中、令居(今甘肃永登)一带。在这里他们有17个部落,胜兵9000余人;在张掖一带,也有几百户、被称为义从胡。河西及金城(今甘肃兰州)一带诸守将部下,多有小月氏士兵。久之,小月氏盖已融入羌人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礼水脊咽喉
先祖伟业宋氏荣耀始于战国吴越,开凿于隋而盛于明清的京杭大运河,勾连着我国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孕育了独具魅力的运河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汗水结晶,在其建造后的长时间内,对中华南北文化,南北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运河之南旺段,为大运河水脊咽喉,由明朝工部尚书宋礼采纳水利专家白英的建议而修,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河决原武,绝安山湖,会通遂淤,运河大部不能行船。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济宁州同知潘叔正上书朝廷,说旧会通河四百五十多里,至淤塞者有三分之一,竣而通之,非唯山东之民转输之劳,其国家无穷之利。明成祖采纳他的建议,命工部尚书宋礼、刑部侍郎金纯、都督同知周长疏浚会通河。宋礼征调河工十六万余人,自济宁至临清三百八十五里全面疏浚,河深一丈三尺,宽三丈二尺。其中汶上袁家口至寿张沙湾一段,废弃元...
· 月氏
名称关于“月氏”的读音,自五十年代以来,中、小学历史课本一直写为“⺼氏”,并标注音为ròuzhī(肉支)。但据考证,这个注音是不对的,月氏的“月”字旧写作“⺼”,是以讹传讹的结果,是误读。《说文解字》中“月”与“⺼(肉)”是形似而不同的两个部首,但常被混淆。新版的《辞海》已经将“月氏”读音纠正为yuèzhī;而最新教育部字典则以yuèzhī为主音,ròuzhī和rùzhī为又见音。月氏国在先秦史籍中早就见诸记载,即《逸周书》和《管子》中所记载的“禺氏”国。禺、月是同一外来语音的不同译写,上古汉语拟音中,禺念作ŋo,月则是ŋod,不应当读拟音为njuɡ的“肉”。西方历史学者一般认为,古希腊文献中的吐火罗人(Τοχάριοι,Tókharoi)即是指月氏,吐火罗人在公元前2世纪征服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历史关于月氏/月支的来源,中外史学家看法颇不一致。欧洲学者也在西方古文献中搜求相当于月氏的...
· 丝路“糖史”(遥望丝路)
作者:李颖开栏的话两千年时光,铸造出丝绸之路。这些纵贯山脉、横跨海洋的通道是古老世界的神经中枢,令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将文明的脉动传递到各个角落。斗转星移,丝路迢迢,从未熄灭的是人类对未知的探索,对文明的渴望,精神之光在这里凝成一段从未远去的旋律。自本期起,本版推出“遥望丝路”栏目,聆听来自历史的交响,遥望通向未来的丝路。中国人食糖用糖的历史十分悠久,生活中较常见的糖共包括蜜糖、饴糖、蔗糖、果糖等几类,用途则广泛涉及烹饪调味、副食、医药及节庆礼仪等。在各类糖中,蔗糖作为一种“中西合璧”的产品,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蔗糖为镜,可以照见千百年来,中外文化交流及民俗文化传承与演变的历史。甘蔗原产热带,于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榨取“柘浆”直接饮用,或作为水果生啖。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做粗加工,...
· 小月氏
历史在冒顿单于时代,匈奴数度击败月氏,月氏部落开始西迁,离开河西走廊。前162年,老上单于再度击败月氏,占领河西走廊。月氏部落大举西迁,击败大夏,建立王庭,称大月氏。而留在原居地的部众,称小月氏。小月氏与当地羌族融合,附属于匈奴右贤王之下。河西走廊成为休屠王与浑邪王的领土。东汉时,河西走廊一带的居民,被称为卢水胡。主要由小月氏组成。此外,湟中也有一支小月氏部落,称湟中月氏胡;在张掖的小部落,称义从胡。考证学者认为,羯人的祖先可能是由小月氏分支。注释^“氏”,拼音:zhī,注音:ㄓ
· 月氏西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