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传统对秦代思想的影响与秦代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从政治文化角度作的审察并兼与余英时先生商榷

2017-06-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1
转发:0
评论:0
传统对秦代思想的影响与秦代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从政治文化角度作的审察并兼与余英时先生商榷,以武力吞宇内、统天下而建立起来的秦王朝,其运短祚,没有产生多少有着深邃哲理的思想

以武力吞宇内、统天下而建立起来的秦王朝,其运短祚,没有产生多少有着深邃哲理的思想家,也未曾遗下什么成体系的理论著作。这极易给人造成“有秦一代是无思想的时代”的印象。如 余英时先生即认为秦代是没有思想的时代,“历史文化传统对他们而言是没有真实意义的。”(《道统与政统之间》,见余氏《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但事实是否真的是这样?先前的历史文化传统对秦代究竟有无影响?秦代是否形成起自身的思想?倘若秦代在历史文化传统影响下形成了自身的思想,那末,这种思想对于其后的中国历史有无影响,有着怎样的影响?本文着重从政治文化角度对这些问题略作一析,并就教 于余英时先生。

地处西陲的秦,所以能在群雄争霸的战国之世迅速崛起,并最终以所向披靡的武力扫灭山东六国,南平百越,北遏匈奴,建立起空前统一的封建帝国,原因是很多的,而其不仅遵循当时国际间“得士则强,失士则亡”的律则,而且更打破血缘、地缘限制,广延四方贤士以为己用,则不能说是一重大原因。这正如洪迈《容斋随笔》卷二所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其始与之谋国以开霸业者,魏人公孙鞅也。其他若楼绥,赵人;张仪、魏冉、范睢,皆魏人;蔡泽,燕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皆诸人之力也。”

这些为秦“委国而听之不疑”的士人中,有的是建构起思想体系或有着非常深刻思想的学者和政治家。如商鞅于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在秦国实行变法,使秦国迅速走向强盛,改变了过去与诸侯交往中的被动局面,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的强国。他是位有着一整套政治思想观念的法家人物。他依据其“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的历史体认,认为“当时而立法,度务而制事。法宜其时则治,事适其务故有功”(同上《六法》),“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同上《更法》),故当今之世,“反古者未必可法,循礼者未足多(肯定)也。”(同上)在列国都在谋求更化开新的背景下,他所提出的“不法古,不循今”(同上《开塞》)的口号,无疑是当时时代的最强音。商鞅是位悲剧性的人物,但他以进化、利益、力量为理论基础而提出的一系列政治思想主张,如重耕战、 尚君权、崇刑罚及“民弱国强”说,大多付诸实践。这是对战国史事稍有常识性了解的人,便耳熟能详的事实,无庸熬述了。

秦王赢政年幼初立,国事委于大臣,而吕不韦则被任为秦相。这位具有商人般精明的政治投资意识的相国,“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史记・吕不韦列传》)他在执政期间,注重武力,把秦统一六国的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后来秦始皇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他还有感于秦只讲武道,不事文治的现实,一改过去文化封锁局面,搞了大量的文化引进,在他拥有的三千多门客中就有一大批各色各样的文化人。正是在他的主持和诸子百家人物积极参与下,编写而成荟萃了儒、道、墨、阴阳、法、纵横、兵、农、名诸家学说的《吕氏春秋》一书。吕不韦主持编写此书,既是为了给实际政治提供理论依据,找出治乱存亡之因,从中吸取教训或引行借鉴,更是欲“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同上)即藉此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积累。这就不仅使此书兼收并蓄诸家学说而又形成了其自身的理论体系,而且内中还有着许多极有意义的思想。如其指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吕氏春秋・责公》)“置君非以阿君也,置天子非以阿天子也”,(同上《恃君》)要求君主必须顺从民意,而若民意与君主私欲发生矛盾,君主则须弃私欲以从民意:“执民之命,重任也,不得以快志为故(事)。”(同上《行论》)与之同理,在公与私关系上,君主亦须贵公而抑私:“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同上《贵公》)尽管这样一些思想观念,同日益专横并严格坚持的至高利益原则的秦王相    牾,但不仅在秦代,而且即便置诸于整个中国历史上,也都是闪烁着夺目光彩的。这怎么能说有秦一代是一个无思想的时代呢?(当然,秦未用《吕氏春秋》思想治国而造成了诸多的历史遗憾,这又是另一个很耐人寻味的话题。)

二 

秦国崇法,以力治而统一天下,但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发展起来的诸子百家的思想传统对统一后的秦帝国也还是有着重大影响的。

就统治思想而言,法家理论固然居于主流,但秦廷也把所谓“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史记・太史公自序》)作为必须遵循的伦常规范和基本社会准则。《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的简文中吸纳了很多儒家思想,如主张“宽俗(容)忠信,和平毋怨”,“兹(慈)下勿陵,敬上勿犯”,提倡为人臣者忠、为人父者慈、为人子者孝等等。在秦始皇的诸多石刻中,更多次表达了要以渗透着儒学传统精神的良风美俗来作为社会行为规范的愿望,如公元前219年的泰山石刻云:“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静,施于后嗣。”同年所作的琅琊石刻曰:“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尊卑贵贱,下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敬忠,事业有常。……六亲相保,终无寇贼。”(俱见《史记・秦始皇本记》)秦始皇对孝道极为推重,并常以忠孝礼义观念教育子弟,以至始皇殁后,赵高伪造遗诏迫公子扶苏自杀,大将蒙恬疑其有诈,劝扶苏了解后再死不迟,而扶苏却说:“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公子高请求殉葬说:“臣当从死而不能,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胡亥篡位,尚有犹豫,谓:“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据《史记・李斯列传》)由此可见,秦代的统治思想虽以法家为主导,但受传统影响,儒家思想也还是居有一席之地,以至多少显示出一点儒法合流的倾向。当然,这并未成为秦朝统治思想的主流,但无论如何反映出至少一度时期,秦朝的统治思想有多元并存的局面。这又从一个侧面表明秦代是有思想的时代。

就用人而论,为秦效力者固然多为讲求功利的法家者流,但儒学之士及其他学派的人物也参与了秦的统一大业及统一后的秦朝政治。战国末年,士人们即已大多自主地选择了秦王,向他献计献策,助其完成统一大业,如大梁人尉缭明知“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但仍向秦王献计以图兼灭诸侯。(据《战国策・秦策》)秦甫统一天下,建立专制帝国,即有一批“诵法孔子”的儒生以博士身份参与朝廷最高决策的廷议,如淳于越即为其时的著名人物之一。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当 时秦有博士七十人,其职掌是“通古今”和掌管《诗》、《书》及百家语,可见其中既有儒家,也有神仙家和术数家。即便是经历了“焚书”、“坑儒”之后,也并没有彻底拒绝儒学,没有完全排拒儒生 和废除博士官职,如叔孙通还“以文学征待诏博士。”甚至陈涉起义时,秦二世还召集在威 阳的博士诸儒生三十余人询问情况、商讨对策,叔孙通对策合帝意而获赐“帛二十匹,衣一袭,拜为博士。”后来叔孙通投靠汉王刘邦时,还带着儒生一百余人。(据《史记・叔孙通列传》)这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直到秦末,“诵法孔子”的儒生仍然在秦廷占有一定的地位。毫无疑问,这些出自于儒门或其他学派的士人,其自身的思想及由其传承着的历史文化传统自然会对秦代的思想和政治产生或大或小、或深或浅、或明或暗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传统文化对彭家煌创作思想的影响探究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彭家煌创作思想影响【论文摘要】彭家煌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乡土文学见长的作家之一,因某些原因,他几乎默默无闻。彭家煌创作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他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创作技法、文艺美学等方面吸取丰富营养,内化为自己的创作理念并融入新的元素,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彭家煌(1898一1933),曾用韦公作笔名,中国现代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是富有特色的作家之一,以乡土文学见长。茅盾曾经高度赞誉说,他的小说艺术己经“发展到了圆熟的境界了,;ru鲁迅把彭家煌同茅盾、周扬、夏衍等著名左联作家一起介绍给自己的战友,称他是“我们这边的”、“蓬勃着楚人的敏感和热情”}z7。彭家煌尽管受人赞誉,但因他英年早逝,现代文学史上艺术巨匠众多,他的光辉几乎被淹没。在短暂一生中,他为我们留下了多个小说集子。完整保存下来的有:《怂恿》、《茶杯里的风波》、《平淡的事》、《喜讯》、《出路》五...
· 中国传统文化对彭家煌创作思想的影响探究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彭家煌创作思想影响【论文摘要】彭家煌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乡土文学见长的作家之一,因某些原因,他几乎默默无闻。彭家煌创作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他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创作技法、文艺美学等方面吸取丰富营养,内化为自己的创作理念并融入新的元素,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彭家煌(1898一1933),曾用韦公作笔名,中国现代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是富有特色的作家之一,以乡土文学见长。茅盾曾经高度赞誉说,他的小说艺术己经“发展到了圆熟的境界了,;ru鲁迅把彭家煌同茅盾、周扬、夏衍等著名左联作家一起介绍给自己的战友,称他是“我们这边的”、“蓬勃着楚人的敏感和热情”}z7。彭家煌尽管受人赞誉,但因他英年早逝,现代文学史上艺术巨匠众多,他的光辉几乎被淹没。在短暂一生中,他为我们留下了多个小说集子。完整保存下来的有:《怂恿》、《茶杯里的风波》、《平淡的事》、《喜讯》、《出路》五...
· 佛教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佛教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两千年来,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同时,彻底渗入到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它对中国人的思想形态、政治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以及文学、美术、书法、音乐、建筑等各个领域都曾产生深远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十分浓重的一笔。中国文化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和繁荣,佛教功不可没。下面重点谈谈佛教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哲学思想随着时代不断变迁,而佛教参与其中并且深深影响着中国的哲学思想。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历代高僧对佛教的弘扬,王侯将相、鸿儒雅士们也逐渐受到熏陶,加入这一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最终广大的贫苦百姓成为佛教最大的支持者,他们信仰佛教,终使佛教在中国成为常青之树。因为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和政治支持,佛教在中国空前兴盛,到了唐宋时期,已经达到鼎盛时期。中国哲学思想,萌芽于周朝,盛行于战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国哲学思想盛极一时。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现代思想交替演进与传统文化的命运
现代中国思潮演化具有“交替式”演进的特点。所谓交替,一是“交换”,一是“替代”。一个思潮不会在它的顶峰期间驻留太久。宛如海潮的推进,一旦到达颠峰,随之下降,接着另一个思潮取而代之,奔逐新的峰顶。可以将这样的现象称之为“中国现代思潮的交替式行进”。这个现象在20世纪的上半叶表现得尤其突出。社会思潮出现,都有特定的社会运动与文化做其背景。既不异军突起,也不空穴来风。社会运动、文化思潮、史学思潮,相互联系,呈现密切的因果关系,表现为由下到上、基础连接的立体架构。架构的基础形态是社会与意识的互动。社会是思潮的底层,思潮是社会的反映。社会矛盾决定社会运动,社会运动决定思潮波动与分流。认识这个架构,可以找到观察思潮演化的最佳视点。它的存在,影响与决定学术思潮的形成与发展,学术流派的分合集散。中国现代矛盾简言之是“上与下”、“新与旧”、“里与外”的矛盾。上下矛盾是阶级矛盾;新旧矛盾是新思想与旧传统的冲突...
·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全盘反传统问题——兼与林毓生先生商榷
作者:李良玉【本文摘自】《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1999年02期第5~14页【作者简介】李良玉,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南京210093)【内容提要】五四新文化运动既是戊戌以来文化演进的延续,又在历史内容、社会主体和实践效果方面具有文化复兴的更高价值。对袁世凯政权的批判、文化革新的远大目标、道德现代化的趋向和五四新传统的形成,是五四启蒙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八十年代以来之低估五四的“全盘反传统主义”的论点,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五四学人的思想实际上,都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证明。【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全盘反传统问题/陈独秀一“五四运动”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二是指五四爱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知识界以《新青年》杂志为旗帜,以民主与科学为宗旨的文化革新运动,它发生于1915至1921年。五四爱国发生于1919年,它是由北京学生发起的,有全国各地学生、教职员、工人、市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