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对目前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中传统文化的思考

2017-06-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21
转发:0
评论:0
对目前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中传统文化的思考,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西方文化的全方位交流,美术教育和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西方文化的全方位交流,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也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正是中国的文化艺术进一步走向世界的关键时期,任何不重视传统文化的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都是短视的,是没有前途的。

  关键词:美术教育;美术创作;传统文化;思考 
  
  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常常是影响美术教育及美术创作的主要原因;从我国古代的美术作品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宋代由于宋徽宗的“不爱江山爱绘画”以及画院的设立,花鸟画异常繁荣。唐代经济发达、政治稳定、绘画尽显盛世华丽;明清淡出政治的文人画超凡脱俗。时代总是把最深的烙印刻在美术作品中,而美术作品又总是最为深刻地反映着时代的脉搏;在我国“文革”时期,美术作品充斥着的是“高、大、全”,“工、农、兵”,以及光辉的领袖和英雄形象;也正是那个时期政治的生动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西方文化的全方位交流,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也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正是中国的文化艺术进一步走向世界的关键时期。那么,在这历史转型时期,我们要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呢?
  回顾我国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近10多年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系列重大的变革和发展;国外美术教育体制和模式的涌入,美术作品的传播,都对我国的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从我们艺术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都进行着变革;比如中国画的基础教学中融进了西式光影素描的训练,写生静物色彩的训练,焦点透视和解剖学的学习。这些当然是非常必要的,不仅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和形式,也为中国画的创新提供了很有利的准备。但是通过近些年的现状分析,却不禁令人担忧:盲目的“中西结合”,表面的追捧,使得大批的中国画作品失去了本民族的精华,生硬地搬用西洋画的颜色,追求前卫,摹仿流行;而把我们本身的几千年文明遗忘殆尽,一些美术院系的文化课被称为“公共课”,实际上成了获得学分和文凭的附加手段,笔者从1991年至今担任中国画的教学工作,对大学美术专业学生的文化水平、特别是传统文化的苍白深感吃惊:一提国画只知道竹子、兰草、梅花、松树;画荷花,竟有十几幅题款是“出淤泥不染”,一问此诗句出自何处,无一人能答;震惊之余,笔者只有在坚持大纲的前提下无奈地给学生们增开甚至小学就应该知道的唐诗宋词专题讲座了!考察了一些其他学校的毕业生,恐怕只能用《卖油翁》里的一句话来形容:“无它、唯手熟尔”。
  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清华美术学院风波令众多的美术工作者和美术专业考生、学生大呼“体制”!其实,冷静地思考,这真是一把“双刃剑”!其间可谓正邪参半;文化要求确实挡住了一部分具有专业天分的学生,但从另一面讲,我们难道要培养的是“唯手熟尔”的匠人吗?更何况,目前不仅是院校美术教育严重的文化缺氧,就连美术创作也显示出文化的贫乏!一些展览干篇一律;松还是几千年的松、竹还是几千年的竹;传统中国画最富特点的精致装裱不见了!代之“全金属外壳”,诗书画印的整体“手足不全”,题款已经把听熟的古诗句反反复复使用了若干遍,有的不明就里、又怕雷同,干脆“无题”。
  印更为其甚,问过一位多年从事国画创作的先生,中国画上的印有何意义;可惜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曾见过一幅水墨画《螃蟹》题诗“看你横行到几时”,已有剽袭之嫌,更有一个印章“出入大吉”,看来是和画中物“唯与此同类”吧!印章在中国画中的意义,确实在文献及论著中难以找到,但其内容起码应该与画紧密联系,互为补充、增加画意。而对于印章在中国画中更深一层的意义,笔者有一些个人的浅见;“印”当有“证”的内涵;名声最大的当属帝王使用的玉玺,这个印是盖在圣旨上的,没有玉玺加盖的圣旨那是不具备真实性和行政效果的;直至州、府、县衙都有官印、公文必须有大红官印才是正式的官文,它代表正规性、权威性,到了今天各级政府、各部门单位都有公章,盖上公章表示认可;在传统的中国画中仍然具有此种意味,印章表示了画家对作品的肯定和认可,具有严肃性和正规性,画废了的习作是不会有印章的,从形式上我们对比有无印章的中国画便不难看出这一点。而且由于传统中国画家的清高和独特的气质,他们的印章往往不愿与官印同称为“印”而借用印章的材料和雕刻的工具称之为“金石”以脱俗。另外有许多的古字画印章特别多,例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局图》,上面甚至有乾隆的御印,那是拥有者、收藏者证明自己拥有的记号而已,当然与画家的初衷有天壤之别,是一种历史的奇迹。
  诗在中国画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徐渭的《水墨葡萄》中“闲抛闲掷野藤中”的潇洒自信;齐白石《蝉》中“只恨有翅不能飞”的诗句,语出惊人,都把画的意境提高到匪夷所思的境地。那么书法在中国画中则是血与肉的关系,“书画同源”、中国画技法强调“写”和文字的产生和发展都充分显示书画的一脉相承,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画”所表达的技法意义要低于“写”的意境。“画”似乎常伴有“绘、涂”的感觉,只限于普通水平,而“写”在中国画中却有更高的境界,所以有“大写意”、“小写意”之分,该是这一思想的结果吧。
  傅刘昌:对目前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中传统文化的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和睿智我们也可以以下例子中可以管窥一豹;成语“来龙去脉”表达的是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但它是怎么来的呢?知道《易经》知道《堪舆学》了解一点阴阳风水的话就豁然开朗了,人们在建筑住房或埋葬死人的时候,首先要根据山形、山势,找到理想的地点,最佳的地方被称为“龙”,而从“龙首”出来的则应经络分明,开阔舒展,这样的“地”为最佳,称为“龙脉之地”,于是我们知道了成语来龙去脉的真正出处。分析我们古代画家的山水画,不仅具有很高的绘画技巧,生活情趣,来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而且竟然隐含阴阳之妙,《易经》之理;画中的山势、房屋的位置、水流的布设,无不顺理成章。但我们现在很多美术作品盲目求新,文化底蕴不足,直至连起码的一些常识都不知道;例如,从光秃秃的山顶莫名其妙地出现瀑布;季节、地域不同而出现在一幅画中的树木等等,这样的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对目前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中传统文化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西方文化的全方位交流,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也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正是中国的文化艺术进一步走向世界的关键时期,任何不重视传统文化的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都是短视的,是没有前途的。关键词:美术教育;美术创作;传统文化;思考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常常是影响美术教育及美术创作的主要原因;从我国古代的美术作品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宋代由于宋徽宗的“不爱江山爱绘画”以及画院的设立,花鸟画异常繁荣。唐代经济发达、政治稳定、绘画尽显盛世华丽;明清淡出政治的文人画超凡脱俗。时代总是把最深的烙印刻在美术作品中,而美术作品又总是最为深刻地反映着时代的脉搏;在我国“文革”时期,美术作品充斥着的是“高、大、全”,“工、农、兵”,以及光辉的领袖和英雄形象;也正是那个时期政治的生动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西方文化的全方位交流,美术教育和美...
· 美术教育家闵叔骞
闵叔骞(1919.9―2010.10),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历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吕凤子学术研究会顾问、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苏师范学院讲师。人物生平编辑闵叔骞(1919.9―)江苏宜兴人。擅长油画。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专西画系。历任中央大学附中,金陵大学附中美术教师。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苏师范学院讲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作品:《徐悲鸿与泰戈尔》、《看书的女孩》等。出版有《从德拉克罗瓦到新印象主义》等。1919年9月,闵先生出生于江苏宜兴“闵氏艺术世家”。1938年考入国立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西画系,1942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在校学习期间,受到首任校长林风眠倡导的“学术开放、兼收并蓄”、“创造东方新艺术”的艺术思想影响,并攻读法文,志于西方现代绘画。曾获当时校长吕凤子授予的“吕凤子奖学金”。1944年...
· 蒋兆和:现代卓越的人物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蒋兆和(1904—1986)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中国现代画坛独领风骚的艺术巨匠。蒋兆和学贯中西的代表作《流民图》,以其前所未有的宏大、悲壮,以浑厚有力的笔触揭示了大师至真至善的人性,倾泄着对战争的愤怒,表达了对正义与和平的呼唤,为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在世界艺坛上确立了光荣的地位。蒋兆和是“五四”运动以来极具变革思想的艺术家之一,中国现代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为徐悲鸿写实主义绘画体系的重要人物。在徐悲鸿先生的影响下,他集中国传统水墨技巧与西方造型手段于一体,在“写实”与“写意”之间架构全新的笔墨技法,由此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使中国的水墨人物画由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的迹化转换为表现人生、人性,表达人文关怀,呼唤仁爱精神的载体。蒋兆和在水墨人物画领域中把中国画特有的造型魅力最大化,使中国的现代水墨人物画一跃而并立于世界现实主义绘画的行列。蒋兆...
· 中国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涂克
简要介绍:涂克,1916年生于广西。原名涂世骧;笔名绿笛。1935年考入杭州国立艺专油画系。2012年9月19日在南宁逝世,享年97岁。基本信息中文名:涂克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中国简介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联合会原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主席涂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9月19日在南宁逝世,享年97岁。涂克,1916年生于广西,1935年考入杭州国立艺专油画系就读。曾随陈毅将军部队进入上海,受命创办“上海美术工场”,任创作组长。他历任《苏中画报》社社长、《江淮画报》社副社长、《山东画报》社美术主任、上海文化局美术处处长、上海美专教务长兼油画雕塑系主任、上海美术设计公司经理、上海画报秘书长、广西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主席、广西文联副主席等职。是中国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涂克早年以人物画创作为主。代表作有《将军第一快速纵队的毁灭》、《淮海战...
· 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思考
内容摘要:近年来,文化产业在世界各地不断兴起,创造了文化和商业价值。东北的二人转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价值及自身特色,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打造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为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作出了表率。关键词:传统文化产业化思考文化与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文化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要素,成为生产力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从宏观上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全球化的文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已成为一种时代的潮流,传统的文化资源只要进行现代化的转化和开发,就能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自身的资源优势,深刻认识文化的经济价值,积极保护、利用、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创造自己的文化品牌。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产业化规模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