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志的功能及其作用
摘要:地方志既是历史佐证资料,也是媒体报道中的背景材料,为科学史、建筑学、民俗学、民族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同时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地方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之一,新地方志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地方志,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地方志;功能;作用
地方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之一,是中华民族悠久厚重历史积淀的结果。地方志是一种特殊的史书,是“官修”的地情书,“是一种有特殊体例的著述,是汇集我国各地区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的历史和现状的全面、系统、科学的国情资料,也是继往开来,服务当代,垂鉴后世,有独特历史文化学术价值的国情书”。
一、地方志是丰富的文化资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类之所以能不断进步,是因为人类能继承历史遗产,善于总结历史经验。
我们祖国历史悠久,史籍丰富,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继承,地方志就是一座资源丰富的文化宝库。历代保存下来的旧志书,仅宋元以来就有九千余种,十万多卷,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新编地方志,是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编修的地方志,据统计,省、市、县三级志书就有6000部,总字数在50亿字以上。各种专业志、部门志、厂矿志、企业志、乡镇志、学校志、江河志、名山志等等,数不胜数。各类专业年鉴、地方综合年鉴1500多种。地方志已成为一项巨大的可供开发的地情资源。目前,许多地方正是利用地方志书和修志过程中搜集的大量资料,建立方志馆和地情库,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管理,为全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历代修志,从客观上讲,主要是为朝廷统治和地方官吏及士绅服务,旧方志的功能大体概括为“资治、教化、存史”六个字;而新方志的功能和使用范围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具有“资治、教化、存史”的内涵和外延之外,主要是志书的使用范围已经从为统治阶层服务,扩展到为全社会各个阶层服务。
二、地方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及其作用
中国历代朝廷、官府和不少社会学者,都曾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国方志加以整理和利用。早在汉武帝时,光禄大夫刘向即利用地方资料,整理全国政区和分野;丞相张禹亦令朱赣根据地志,条理风俗。至汉章帝,班固任兰台令史,利用所藏方志撰成《汉书.地理志》。隋大业中,朗蔚之采各地所上图经而纂成《隋诸州图经集》二百卷。宋大中祥符年间,李宗谔等奉敕汇编全国所上图经,纂成《祥符州县图经》一千五百六十六卷,记叙二京府、八次府、三百五十三州、四十五军、十四监、一千二百五十三县各种情况。元大德七年,集贤大学士孛兰等人根据志书编成《大元一统志》一千三百卷。明景泰七年,陈循等辑成《寰宇通志》一百.十九卷。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曾多次诏令各地志书呈送一统志馆,一统志馆以各地志书为本,整理编辑《大清一统志》。民国初,清史馆汇集大量地志和档案资料,编纂《清史稿》。
(一)地方志为各级领导决策作参考
地方志所载事物,上至起源,下至成志之日,来龙去脉,记载详细,为各地提供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和现实状况的资料,这些资料对各地的领导干部进行科学决策有很重要的价值。有的领导干部说:“志书有利于我们把握从昨天通向今天的历史走向,选择从今天迈向明天的最佳道路。”“志书有微型档案库之便,一册在手有省时致用之功。”山东省通过对古代及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史志资料分析,进一步证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经济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的发展又能极大地促进经济的繁荣。山东内地是华夏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灿烂的齐鲁文化。在以往,泰山南北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沿海地区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近百年来,历史的变革使东西两地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东部经济日益繁荣,并逐渐向内地辐射。改革开放以来,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的先进科技和管理方法首先在沿海登陆,并与齐鲁文化相结合,形成新的沿海经济发展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