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浅析从汉语谚语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女择偶观

2017-06-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9
转发:0
评论:0
浅析从汉语谚语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女择偶观,[论文关键词]汉语谚语男性择偶观女性择偶跣原因 [论文摘要]谚语是
  [论文关键词]汉语谚语 男性择偶观 女性择偶跣 原因 
  [论文摘要]谚语是产生于民间,活在广大群众中的 百科全书,它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民间谚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反映中国传统婚姻观和择偶观的,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对配偶以及婚姻生活的选择。本文以谚语为载体,试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女择偶标准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引言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谚,传言也”。可见谚语来自民间,既是群众经验累积的概括,又是流传于民间、形象通俗而富于意味的语句,是我国民间文学园圃中的一支奇葩。颜语具有口语化、智慧化、普通化、规范化、审美化等特性,被称为精美的“哲理小诗”,“科学小诗”和“智慧的语中之盐”。谚语为广袤多彩的民问文学增添了一抹亮色和一份魅力。在浩瀚的谚语之海中,有很多反映恋爱、婚姻主题的民谚,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人恋双,马恋群”等一些谚语折射出的婚姻观、择偶观,对现代人的婚姻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传统的中国家庭历来十分重视婚姻,男女双方结为夫妻,不仅是社会以及人自身的生理需求,更是延续人口、繁荣经济的重要保障。婚姻的稳定和幸福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因此,在婚姻问题上,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都是极其慎重的,对于男方来说,“一代没好妻,三代没好子”,“种不好庄稼一季子,说不好媳妇是一辈子”;对女方而言,“男怕进错行,女怕嫁错郎”,“梳头不好一朝过,嫁夫不好一世错”。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期望模式去寻求选择爱人,这种期望模式亦即我们平常所讲的择偶标准。在传统社会中,由于文化、性别上的差异,男女在择偶时的标准是不同的,各自有所侧重。谚语以自己灵活生动的表达方式,巧妙、全面地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以及男女的各种择偶标准。 
  二、从谚语看男性的择偶标准 
  (一)品行准则 
  传统的中国家庭注重婚姻的稳定,强调从一而终,白头到老。而良好的品德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块基石,因此,男子在择偶时十分注重对方的品行。所谓品行好,按照中国人的人格模式,女子应该温良恭俭,勤劳善良,能忍会让,心灵手巧。聪明的男子在选择自己的终生伴侣时,往往看中女子的内在修养和高贵品质,这种心理在汉语谚语中得以集中反映:“家有贤妻,男人出息”,“娶个贤德妻,奠好孝子贤孙基”;“老婆不好夫遭殃,鞍不好马受罪”;“贤妻令夫贵,恶妻令夫贱”。一个善良的妻子,不仅能协助丈夫操持家务,更能教育子女,影响后代。如果择偶不慎,娶了德行不好的恶妇,则是婚姻生活的一大不幸。 
  (二)忠贞准则 
  经过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的儒学和理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上“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对女子影响至深,它强调女性对感情贞贤不移,对男性惟命是从。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男子评价女性的重要标准就是:是否能够坚贞专一。例如“忠臣不事二君,贞妇不事二夫”;“一女不吃两家茶”;“好马不配双鞍,好女不嫁二夫”。而很多守寡的女人如果再嫁,则会受到的谴责和社会的歧视。在古代男权社会中,贞洁观念好似勒在古代妇女脖子上的一条绳索,它既是对女性进行单方面禁锢的武器,也是长久以来形成的陋习在观念上的表现。 
  (三)容貌准则 
  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子貌美可以赏心悦目,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易使男子产生爱慕之情。但在谚语中反映出的内容却是完全相反的:“丑媳妇家中宝,俊媳妇惹烦恼”;“莫图颜色妇,丑妇家中宝”。“媳妇娶的丑,能活九十九”。这种“反常”的择偶标准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的。历史原因,中国历史上记载:夏、商、周三代的亡国之源是由妹喜、妲己及褒姒造成的,从而使三女子落得遗臭万年的恶名。社会原因,一方面,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的婚姻制度主要是嫔妃制,上层统治者从民间挑选年轻貌美的女子人宫做宫女或嫔妃,大多数女子人宫后便像藏品一样被埋进冰冷死寂的深宫后院,甚至终身享受不到正常应有的天伦之乐;另一方面,美貌的女子即使不被选人宫中,也是达官显贵、地痞流氓猎艳的对象,而一些俏女子,更容易遭受种种,有可能招惹是非,成为家庭不稳定的因素。为了保证家庭的稳定,婚姻的幸福,大多数男子情愿娶个相貌平常的女子,生儿育女,过安稳日子。 

  (四)年龄准则 
  在我国传统的婚姻观念中,年龄也是极为重要的参考因素,一般是男方年龄大于女方年龄。谚语说:“男大十岁不为大,女大十岁做妈妈”;“娶妻要小,嫁汉要老”;“男大女小,团圆到老”;“男大一,好夫妻,男大二,过一块,男大三,抱金砖”。因此民间择偶多是男大于女,这种男女婚龄差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男女生理的差异,《 孔子家语》中有:“男子十六通精,女子十四而化,则可以生民矣。”由此可以看出,女子比男子发育得早,在这种情况下,男子婚龄大于女子,符合人类生理发展的规律。二是由于社会法律、风俗习惯的制约,我国古代很早就对男女婚龄做了规定:唐开元令“男十五,女十三,婚嫁”;宋嘉元令“男十六,女十四,发婚嫁之期”。千百年的婚龄法律条款都是男比女大两岁左右,这不能不影响到人们的择偶观念。在这种制度的影响下,人们即认为男大女小才是绝配,女大男小则是一种丑的不吉祥的现象,如“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三,屋脊坍;女大五,赛老母”。 
  (五)门第准则 
  在中国传统的婚姻观中,历来十分强调门当户对,即选择配偶时,双方家庭的门第要相等,经济条件要相当,个人条件要相当。正如谚语所说:“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穷来莫配富亲,矮来莫爬高墩”;“天上的月亮要不得,富人的姑娘讨不得”。在封建社会里,婚姻之所以重视门第、家世,主要是为了传宗接代以及维护血统的高贵,特别是统治阶级,强调在本阶级内部为子女寻找配偶,是希望通过亲缘关系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保持家族的荣誉和声望,巩固家族的世袭统治。而底层平民受条件所限,也大多在自己的阶层里寻找配偶,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得出经验:同一层次的人互为婚姻,除经济条件外,思想意识、文化水平、审美情趣等相似点也较多,在生活中更容易协调,更有利于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浅析从汉语谚语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女择偶观
[论文关键词]汉语谚语男性择偶观女性择偶跣原因[论文摘要]谚语是产生于民间,活在广大群众中的百科全书,它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民间谚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反映中国传统婚姻观和择偶观的,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对配偶以及婚姻生活的选择。本文以谚语为载体,试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女择偶标准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一、引言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谚,传言也”。可见谚语来自民间,既是群众经验累积的概括,又是流传于民间、形象通俗而富于意味的语句,是我国民间文学园圃中的一支奇葩。颜语具有口语化、智慧化、普通化、规范化、审美化等特性,被称为精美的“哲理小诗”,“科学小诗”和“智慧的语中之盐”。谚语为广袤多彩的民问文学增添了一抹亮色和一份魅力。在浩瀚的谚语之海中,有很多反映恋爱、婚姻主题的民谚,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人恋双,马恋群”等一些谚语折射出...
· 从现代园林设计看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在城市环境改造步伐日益加快的大环境下,现代园林积极吸取中国的传统文化,使自身的发展迈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本文阐述了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分析了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表达的方式及意义,最后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园林中的渗透入手,还原现代园林的传统文化的深刻底蕴。关键词:现代园林传统文化表达城市园林不仅是城市的容貌表现,更是精神风的体现,同时也是旅游城市的重要旅游点之一,是市民使用频繁的公共休闲场所。人们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以后,精神上更有多方面、多方位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园林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时空统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强调整体至上,人伦道德,中府和谐,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所在。现代园林设计积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仅丰富园林设计时的素材,还增加了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一从现代园林设计洞悉中国传统文化1民风民俗之美民风民俗是极富...
· 从现代园林设计看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在城市环境改造步伐日益加快的大环境下,现代园林积极吸取中国的传统文化,使自身的发展迈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本文阐述了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分析了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表达的方式及意义,最后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园林中的渗透入手,还原现代园林的传统文化的深刻底蕴。关键词:现代园林传统文化表达城市园林不仅是城市的容貌表现,更是精神风的体现,同时也是旅游城市的重要旅游点之一,是市民使用频繁的公共休闲场所。人们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以后,精神上更有多方面、多方位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园林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时空统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强调整体至上,人伦道德,中府和谐,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所在。现代园林设计积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仅丰富园林设计时的素材,还增加了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一从现代园林设计洞悉中国传统文化1民风民俗之美民风民俗是极富...
· 从传统文化看中国商人的诚信
中国古代早已有士、农、工、商所谓四民的划分。宋代以来,商业发展已是中国史上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明清时代尤其突出。商人由四民之末发展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阶层,使人急欲探究在中国这样特殊的环境下商人阶层获取巨大成功的原因。本文试从传统文化对于中国大众之熏陶的角度,解释中国古代商人成功所凭借的诚信观的思想渊源。一、韦伯对宗教的评论给予中国问题的启示本文所谓的中国特殊的环境,是专指相对于马克斯・韦伯所言的西欧发展资本主义时期,宗教改革给人们思想上带来的新的冲击而言的。当然,中国与西方的发展不同,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远不是一两种观点所能解说清楚的,各家学者对此问题都有独到见解。本文只想从支配商人行为的价值观或是宗教信仰入手,探讨中国商人从自身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形成其诚信观的演变过程。鉴于明清之际正是中国商人阶层力量逐步发展壮大,直至打破传统四民秩序的特殊历史阶段,我们特意将眼光放在这一阶段展开...
· 从传统文化看中国商人的诚信
中国古代早已有士、农、工、商所谓四民的划分。宋代以来,商业发展已是中国史上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明清时代尤其突出。商人由四民之末发展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阶层,使人急欲探究在中国这样特殊的环境下商人阶层获取巨大成功的原因。本文试从传统文化对于中国大众之熏陶的角度,解释中国古代商人成功所凭借的诚信观的思想渊源。一、韦伯对宗教的评论给予中国问题的启示本文所谓的中国特殊的环境,是专指相对于马克斯・韦伯所言的西欧发展资本主义时期,宗教改革给人们思想上带来的新的冲击而言的。当然,中国与西方的发展不同,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远不是一两种观点所能解说清楚的,各家学者对此问题都有独到见解。本文只想从支配商人行为的价值观或是宗教信仰入手,探讨中国商人从自身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形成其诚信观的演变过程。鉴于明清之际正是中国商人阶层力量逐步发展壮大,直至打破传统四民秩序的特殊历史阶段,我们特意将眼光放在这一阶段展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